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93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副车架衬套压入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包括支架、用于与套管连接的固定板、用于将衬套压入副车架套管内的活动板及旋杆;所述旋杆的一端所设的外螺纹与支架所设的内螺纹连接而组成螺旋传动副,另一端与活动板相连接;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支架上,且固定板与活动板相对应设置;所述支架在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的位置处还设有用于置入副车架的开口,通过人力转动旋杆进而驱动活动板即可将衬套压入套管内,无需使用其他能源,同时结构简单,部件较少,可以将整个工装移动至任意位置使用,仅需转动旋杆即可将衬套压入套管中,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副车架衬套压入装置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悬架系统和副车架之间则是通过具有一定缓冲性的衬套连接的,衬套用途主要就是缓冲悬架运动时的冲击作用,起到稳定悬架系统,提升车辆舒适性的作用。
[0003]车型在ET试制阶段,衬套大小及结构的数据未冻结,需要不断调整验证其性能是否达到客户要求,衬套一般安装在副车架的套管内,且衬套的外径一般大于套管的内径,从而达到过盈连接的效果,因此,在传统的安装衬套的过程中,普遍采用万能试验机的传统压装方式,即把副车架抬到万能试验机内,然后调节衬套位置,通过机器进行压入,由于万能试验机压装空间有限,且由于其使用时需要通电,因此摆放位置固定,而且量产工装的价格较高,报价流程过长,无法应对快速装车的需求。
[0004]现有一种改良的前副车架衬套压入设备,包括电控及数据处理系统、液压系统和前副车架衬套压入装置,其前副车架衬套压入装置包括一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一对定位机构、一对夹紧机构、滑动导轨和四组前副车架衬套压入装置,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滑动导轨上的前副车架定位夹具,在每组前副车架衬套压入装置中均设置有用以检测前副车架衬套压入的压力值的压力传感器和用以检测前副车架衬套压入的位移量的位移传感器。
[0005]上述现有的前副车架衬套压入设备仍然具有设备体积较大,操作复杂,使用位置固定不灵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衬套压入设备体积大,使用时需通电而导致使用位置较为固定不够灵活的问题,提供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包括支架、用于与套管连接的固定板、用于将衬套压入副车架套管内的活动板及旋杆;所述旋杆的一端所设的外螺纹与支架所设的内螺纹连接而组成螺旋传动副,另一端与活动板相连接;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支架上,且固定板与活动板相对应设置;所述支架在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的位置处还设有用于置入副车架的开口。
[0008]旋杆带动活动板朝向固定板移动,从而将与活动板连接的衬套逐渐挤压进入与固定板连接的套管内;由于旋杆通过螺纹配合而穿设在支架上,因此可以仅通过人力转动旋杆进而驱动活动板将衬套压入套管内,无需使用其他能源,同时结构简单,部件较少,可以将整个工装移动至任意位置使用,仅需转动旋杆即可将衬套压入套管中,操作简单。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设在衬套上的引导套圈,所述引导套圈用于将衬套的外径收
缩至与套管内径相同的尺寸。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引导套圈包括缩径部与设于套管顶部的引导部,所述缩径部位于引导部顶部,缩径部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且连续地减小,缩径部的最大内径大于衬套外径,缩径部最小内径等于引导部的内径;所述引导部的内径等于套管的内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与旋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动板包括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所述旋杆与第一活动板或第二活动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底面的面积大于引导套圈上表面的面积,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外径等于引导部的内径。
[0012]进一步地,所述旋杆包括螺杆部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转动设置在螺杆部的底端,所述活动板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开设有凹窝,所述螺杆部的底端设有球轴,所述球轴转动卡设在凹窝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部的底部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柱活动插设在插槽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球珠;所述插槽内设有环槽,当连接柱插设在插槽内时,球珠可卡设在环槽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旋杆还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活动穿设在螺杆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且操作杆与螺杆部相垂直。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及竖杆,所述竖杆的一端与上横杆连接,另一端与下横杆连接,所旋杆穿设在上横杆上,所述固定板设置在下横杆上。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旋杆通过螺纹配合而穿设在支架上,通过螺纹的自锁作用,可以仅通过人力转动旋杆进而驱动活动板将衬套压入套管内,无需使用其他能源,同时结构简单,部件较少,可以将整个工装移动至任意位置使用,仅需转动旋杆即可将衬套压入套管中,操作简单;
[0020]2.由于衬套的外径大于套管的内径,通过设置引导套圈,引导套圈上的缩径部的内径逐渐且连续地减小,使得衬套在穿过引导套圈进入套管之前,其外径能够被引导套圈的缩径部逐渐缩紧变小,保证了衬套在进入套管之前,其外径即可收缩至与套管内径相同的尺寸,保证衬套能够较为顺畅地进入套管中;
[0021]3.通过设置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当开始将衬套压入套管时,第一活动板能够保证完全覆盖衬套的上表面,使衬套上表面受力均匀,避免衬套上表面因应力集中而变形损坏,当衬套上表面与引导套圈的上表面重合时,此时衬套未完全进入套管,同时第一活动板由于导向环阻挡而无法继续推动衬套,即可将第一活动板取下,将第二活动板与旋杆连接,由于第二活动板可以进入导向环内移动,因此即可继续转动旋杆推动第二活动板将衬套完全压入套管中;
[0022]4.通过将连接部与螺杆部转动连接,使得转动螺杆部时,连接部可以不跟随螺杆转动,而仅跟随螺杆朝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或远离固定板的方向移动,如此设置可以避免与连接部相连的活动板发生转动而对衬套造成磨损。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的实施例中安装了第一活动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的实施例中引导套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的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的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的实施例中安装了第二活动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1、支架;101、上横杆;102、竖杆;103、下横杆;2、固定板; 3、活动板;31、第一活动板;32、第二活动板;4、旋杆;41、螺杆部;411、球轴;42、连接部;421、凹窝;5、引导套圈;51、缩径部;52、引导部;6、连接柱;7、插槽;8、安装槽;9、弹性件;10、球珠;11、环槽;12、操作杆;13、衬套;14、套管;15、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附图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用于与套管(14)连接的固定板(2)、用于将衬套(13)压入副车架套管内的活动板(3)及旋杆(4);所述旋杆(4)的一端所设的外螺纹与支架(1)所设的内螺纹连接而组成螺旋传动副,另一端与活动板(3)相连接;所述固定板(2)设置在支架(1)上,且固定板(2)与活动板(3)相对应设置;所述支架(1)在固定板(2)与活动板(3)之间的位置处还设有用于置入副车架的开口(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衬套(13)上的引导套圈(5),所述引导套圈(5)用于将衬套的外径收缩至与套管内径相同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套圈(5)包括缩径部(51)与设于套管(14)顶部的引导部(52),所述缩径部(51)位于引导部(52)顶部,缩径部(51)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且连续地减小,缩径部(51)的最大内径大于衬套(13)外径,缩径部(51)最小内径等于引导部(52)的内径;所述引导部(52)的内径等于套管(14)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3)与旋杆(4)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动板(3)包括第一活动板(31)与第二活动板(32),所述旋杆(4)与第一活动板(31)或第二活动板(32)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31)的底面的面积大于引导套圈(5)上表面的面积,所述第二活动板(32)的外径等于引导部(52)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衬套安装工装,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胜胜林益田曾志坚骆万养古俊珩张鹏刘洪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汽荻原模具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