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蛋白加固保护剂的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6216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蚕丝蛋白加固保护剂的制备及应用,它由蚕丝蛋白溶液和助剂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水溶液两部分构成,它的制备是:A)将蚕丝纤维放入Na↓[2]CO↓[3]溶液中,煮沸脱胶;B)将经过上述处理的蚕丝纤维放入到CaCl↓[2]溶液中高温溶解,再将溶解液冷却、过滤,并将滤液装入透析袋中,置于去离子水中进行透析,得到纯蚕丝蛋白溶液;C)将得到的蚕丝蛋白溶液置于喷雾干燥器中进行喷雾干燥后,制得可溶性蚕丝蛋白粉,待用;B)将上述可溶性蚕丝蛋白粉用去离子水配置成蚕丝蛋白溶液;E)再配制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水溶液;使用时,用蚕丝蛋白溶液喷涂到待加固丝绸上,再将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水溶液喷涂到待加固丝绸上即可;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脆弱丝绸的强度,用于丝绸文物的保护,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不影响丝绸文物的外观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蚕丝蛋白加固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文物保护的
技术背景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丝绸文物出土,这些丝绸文物跨越 了上下六千年,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及科学价值,是我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 我国历代政治、经济、艺术、科技诸方面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由于蚕丝蛋白质是一种生 物高分子材料,易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遭到损害,外界的水、热、氧气、光照、酸、碱、 微生物等不同的因素,都会造成蚕丝蛋白质发生变性和大分子链的断裂,使丝纤维变脆弱、 容易断裂,械强度明显下降。许多出土时看似保存完好无损、色泽鲜艳的丝绸文物,实际 已经在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严重老化、脆化,也就是说蚕丝蛋白质已经发 生严重变性并伴有大量大分子链的断裂,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处理,很容易损毁。探 讨丝绸文物的加固保护方法,是文物界的一个紧迫、重要的课题。国内外过去对丝绸文物的加固保护主要有编织加固法、裱托法、加膜法、丝网加固法、 树脂加固法、胶粘剂加固法、派拉纶真空加膜法、接枝共聚法等。在中国专利公报上公开有一项由湖北省博物馆提出的、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蚕丝蛋白加固保护剂的制备,所述的蚕丝蛋白加固剂由蚕丝蛋白溶液和助剂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水溶液两部分构成,它的制备采用以下步骤: A)将蚕丝纤维按重量比为1∶40-60放入0.5%重量百分比浓度的Na↓[2]CO↓[3]溶液中,煮沸脱胶25-35分钟; B)将经过上述处理的蚕丝纤维按重量比1∶30~70放入到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5-55%的CaCl↓[2]溶液中,在98±2℃下溶解30~120分钟,将溶解液冷却、过滤,并将滤液装入透析袋中,置于去离子水中进行透析,72小时后即得到纯蚕丝蛋白溶液; C)将得到的蚕丝蛋白溶液置于喷雾干燥器中,在进风温度为180~220℃,出风温度70~95℃的条件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智文赵丰郑海玲周旸黄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