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梯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8551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逃生梯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逃生梯包括:导轨,导轨形成为曲线形;逃生梯本体,逃生梯本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设有与导轨配合且沿导轨可移动的移动件,当移动件沿导轨移动时安装底座带动逃生梯本体的一端相对于逃生梯本体的另一端可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逃生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适应具有不同弯曲半径、不同宽度的轨道。

Escape ladder and its rail transi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scape ladder and a rail transit system with it. The escape ladder comprises a guide rail which forms a curved shape; an escape ladder body with an installation base at one end of the escape ladder body; and a movable part on the installation base which matches the guide rail and moves along the guide rail; and when the moving part moves along the guide rail, the escape ladder is safe. One end of the body of the escape ladder can be rotated relative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escape ladder body. According to the escaping ladder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escaping ladder has good adaptability, and can adapt to track with different bending radius and different wid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逃生梯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逃生梯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地铁的逃生梯只能在直道或大半径弯道展开,对于小半径且较窄的轨道而言,该逃生梯的适应能力较差,逃生梯展开时会与轨道两边的凸台发生干涉,从而导致逃生梯不能有效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逃生梯,所述逃生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适应具有不同弯曲半径、不同宽度的轨道。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逃生梯的轨道交通系统。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逃生梯,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形成为曲线形;逃生梯本体,所述逃生梯本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且沿所述导轨可移动的移动件,当所述移动件沿所述导轨移动时所述安装底座带动所述逃生梯本体的所述一端相对于所述逃生梯本体的另一端可转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逃生梯,通过设置导轨、并在安装底座上设置与导轨配合且沿导轨可移动的移动件,使得移动件沿导轨移动时、安装底座带动逃生梯本体的一端相对于逃生梯本体的另一端可转动以调整逃生梯的放置方式,从而当逃生梯应用于轨道交通系统时,逃生梯可以适应具有不同弯曲半径、不同宽度的轨道,提高了逃生梯的适用性,便于快速逃生。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上形成有导向槽,所述移动件为滚轮,所述移动件可滚动地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或所述移动件为滑块,所述移动件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导轨段和竖直延伸且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段之间的第二导轨段,两个所述第一导轨段与所述第二导轨段之间限定出开口背离彼此的两个所述导向槽,所述移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动件分别配合在两个所述导向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形成为弧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的圆心与所述逃生梯本体位于所述导轨的同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件设在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逃生梯本体包括:第一节逃生梯段,所述第一节逃生梯段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底座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节逃生梯段,所述第二节逃生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逃生梯段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第三节逃生梯段,所述第三节逃生梯段与所述第二节逃生梯段可伸缩地相连,所述逃生梯本体可折叠,当所述逃生梯本体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二节逃生梯段位于所述第一节逃生梯段的内侧且所述第三节逃生梯段收纳在所述第二节逃生梯段内,当所述逃生梯本体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节逃生梯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节逃生梯段翻转180°且所述第三节逃生梯段从所述第二节逃生梯段内伸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逃生梯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扶手,当所述逃生梯本体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所述扶手相对于所述逃生梯本体平行叠放。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固定柱,所述逃生梯本体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柱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逃生梯段可枢转地相连。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车辆,所述车辆跨座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车辆具有车门;逃生梯,所述逃生梯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逃生梯,逃生时所述逃生梯的所述导轨适于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地板上,所述导轨邻近所述车门设置,所述逃生梯本体的所述另一端伸出所述车辆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的逃生梯,方便了乘客的快速逃生,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应急能力。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逃生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所示的逃生梯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图7是图4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图8是图1中所示的逃生梯的再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圈示的F部的放大图;图10是图8中圈示的G部的放大图;图11是图1中所示的逃生梯的俯视图;图12是图1中所示的逃生梯的侧视图。附图标记:逃生梯100、导轨1、导向槽10、第一导轨段11、第二导轨段12、逃生梯本体2、横杆20、第一枢转轴20a、第二枢转轴20b、第三枢转轴20c、第四枢转轴20d、第五枢转轴20g、第一限位部20e、第二限位部20f、第一节逃生梯段21、第二节逃生梯段22、第三节逃生梯段23、导槽22a、配合件231、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25、安装底座3、移动件31、固定柱32、扶手4、扶手部41、支撑部42、第六枢转轴40a、第七枢转轴40b、第三限位部40c、第四限位部40d、第一扶手部411、第二扶手部412、第三扶手部4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逃生梯100。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逃生梯100,包括导轨1和逃生梯本体2。导轨1形成为曲线形,逃生梯本体2的一端设有安装底座3,安装底座3上设有与导轨1配合且沿导轨1可移动的移动件31,当移动件31沿导轨1移动时安装底座3带动逃生梯本体2的一端相对于逃生梯本体2的另一端可转动。例如,如图1、图4、图8、图11和图12所示,安装底座3设在逃生梯本体2的邻近导轨1的一端,安装底座3可以大致形成为板状结构且安装底座3可以水平放置,移动件31与导轨1相配合,使得移动件31可以沿导轨1、相对于导轨1移动,从而安装底座3带动逃生梯本体2的上述一端相对于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形成为曲线形;逃生梯本体,所述逃生梯本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且沿所述导轨可移动的移动件,当所述移动件沿所述导轨移动时所述安装底座带动所述逃生梯本体的所述一端相对于所述逃生梯本体的另一端可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形成为曲线形;逃生梯本体,所述逃生梯本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且沿所述导轨可移动的移动件,当所述移动件沿所述导轨移动时所述安装底座带动所述逃生梯本体的所述一端相对于所述逃生梯本体的另一端可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上形成有导向槽,所述移动件为滚轮,所述移动件可滚动地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或所述移动件为滑块,所述移动件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导轨段和竖直延伸且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段之间的第二导轨段,两个所述第一导轨段与所述第二导轨段之间限定出开口背离彼此的两个所述导向槽,所述移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动件分别配合在两个所述导向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形成为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圆心与所述逃生梯本体位于所述导轨的同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设在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梯本体包括:第一节逃生梯段,所述第一节逃生梯段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底座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节逃生梯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圣彦唐景华封如董凯凯原群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