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小亮专利>正文

立体停车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3902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停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停车位,包括立柱、底板、下载车板、上载车板、前支杆、后支杆、动力装置、转轴Ⅰ及转轴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载车板能够沿着滑轨从底板上伸出,驾驶员能够直接将车辆开到下载车板上并通过电机丝杠将下载车板拉回到预定的停车位置,便于驾驶技术不娴熟的驾驶员停车;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实现的,上载车板能够一直与下载车板平行并能够直接贴近到地面上,驾驶员依然能直接将车辆开到上载车板上,而且不受下方车位是否有车辆的影响;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Three dimensional parking spa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arking devices, and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space, which comprises a column, a bottom plate, a downloading plate, a loading plate, a front support, a rear support, a power device, a rotating shaft I and a rotating shaft II; the downloading plat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extended from the bottom plate along a slide rail, and the driver can directly drive the vehicle. The vehicle drives to the download panel and pulls the download panel back to the predetermined parking position through the motor screw,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river who is not skilled in driving to stop. In addition, the main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based on the parallelogram instability, and the upload panel can always be parallel to the download panel and can be directly pasted. Near to the ground, the driver can still drive the vehicle directly to the loading plate, an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vehicle in the lower parking space; moreov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nd easy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停车位
本技术属于停车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停车位。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人们为了追求质量的生活,平时购物、出行大多选择自己开车,这种出行方式的优点是时间可以自由掌握、能够携带的东西也更多;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攀升,开车出行成为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因为花在停车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还要面临没有位置可以停车的尴尬;在车辆密集的地方停车稍有不慎,在停车的时候就可能发生剐蹭,导致车主遭受到经济损失;尤其是对于新手司机来说,这种情况发生的更为普遍。现在很多城市都开始兴建立体停车场,通过升降机将车辆送到一个个在空间上叠在一起的车位内,这种立体停车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但是由于立体停车场的建设受到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以及建设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大面积推广,因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立体停车库,其原理多是将立体停车场缩小化,也是通过升降装置将车辆由低位运送到高位,结构相对复杂,对于有两辆车或更多的家庭来说,购买立体停车库的成本比较高,而且由于需要驾驶员穿过立柱的间隙将车辆开到立体停车库的底层,然后再通过升降机将车辆抬升到高层,对于驾驶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一定程度上给新手驾驶员造成了困扰。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立体停车位,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立体停车场造价高、不能大面积推广以及立体停车库存在的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使用过程中给新手驾驶员造成困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体停车位,包括立柱、底板、下载车板、上载车板、前支杆、后支杆、动力装置、转轴Ⅰ及转轴Ⅱ;所述底板的后壁通过螺栓与立柱连接,并且底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下载车板底面上安装有两条滑轨,所述滑轨与底板上的滑槽相匹配,下载车板通过滑轨与底板连接;所述前支杆一端通过转轴Ⅰ与底板侧壁连接,前支杆另一端通过转轴Ⅰ与上载车板侧壁连接;所述后支杆一端通过转轴Ⅱ与底板侧壁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Ⅱ与上载车板侧壁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立柱上部,动力装置通过吊带与上载车板的后壁连接。进一步,所述下载车板上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一丝杠连接,所述丝杠与设置在立柱上的电机连接。进一步,所述转轴Ⅱ上设置有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的半径为前支杆半径的两倍。进一步,还包括充电桩及计费器。更进一步,所述计费器具有两个显示面板,分别用来显示下载车板及上载车板的费用信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下载车板能够沿着滑轨从底板上伸出,驾驶员能够直接将车辆开到下载车板上并通过电机丝杠将下载车板拉回到预定的停车位置,便于驾驶技术不娴熟的驾驶员停车;此外,本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基于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实现的上载车板能够一直与下载车板平行并能够直接贴近到地面上,驾驶员依然能直接将车辆开到上载车板上,而且不受下方车位是否有车辆的影响;而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立柱、2-底板、3-下载车板、4-上载车板、5-前支杆、6-后支杆、7-动力装置、8-转轴Ⅰ、9-转轴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立体停车位,包括立柱1、底板2、下载车板3、上载车板4、前支杆5、后支杆6、动力装置7、转轴Ⅰ8及转轴Ⅱ9;所述底板2的后壁通过螺栓与立柱1连接,并且底板2上开设有滑槽;所述下载车板3底面上安装有两条滑轨,所述滑轨与底板2上的滑槽相匹配,下载车板3通过滑轨与底板2连接,下载车板3能沿着滑槽延伸出去,由于下载车板3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汽车的底板2与地面的距离,因此驾驶员能够直接将车辆开到下载车板3上,然后通过电机以及丝杠将下载车板3拉回到预定的位置,解决一些驾驶技术不够娴熟的人停车的困难,此外,对于驾驶技术娴熟的驾驶员来说,完全能够从前支杆5、后支杆6指间的距离将车辆开到预定的停车位置,不需要将下载车板3从底板2上滑出;所述前支杆5一端通过转轴Ⅰ8与底板2侧壁连接,前支杆5另一端通过转轴Ⅰ8与上载车板4侧壁连接;所述后支杆6一端通过转轴Ⅱ9与底板2侧壁连接,后支杆6另一端通过转轴Ⅱ9与上载车板4侧壁连接;两个前支杆5与两个后支杆6外加下载车板3以及上载车板4组成平行四边形,由于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上载车板4能够一直与下载车板3保持平行,并在动力装置7的作用下,在两个临界点(地面以及立柱1)之间运动,将承载的车辆举升到下载车板3正上方的停车位上;所述动力装置7安装在立柱1上部,动力装置7通过吊带与上载车板4的后壁连接,动力装置7可以是电机带动的减速机装置也可以是电动缸或液压缸。进一步,所述下载车板3上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一丝杠连接,所述丝杠与设置在立柱1上的电机连接,下载车板3能够沿着滑道从底板2上前伸,满足驾驶技术不够娴熟的驾驶员的停车需求,下载车板3前伸的过程由设置在立柱1上的电机带动丝杠,由于电机与丝杠是固定为一体的,因此当丝杠转动时,下载车板3上的螺母会带动下载车板3做线性运动,完成前伸或缩回的动作。进一步,与上载车板4连接的两个转轴Ⅱ9上设置有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的半径为前支杆5半径的两倍,弧形结构的作用是保证上载车板4能够落到与底板2平行的贴近地面的位置,便于驾驶员直接将车开到上载车板4上,如果不这样设置,转轴Ⅱ9会卡在转轴Ⅰ8上,导致上载车板4距离地面的位置过高,车辆不能顺利开到上载车板4上。进一步,还包括充电桩及计费器,新能源汽车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本技术上设置充电桩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而设置计费器完全是满足商用的需求。更进一步,所述计费器具有两个显示面板,分别用来显示下载车板及上载车板的费用信息。以下简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当驾驶员使用本技术停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停在上方车位或者下方车位,以先停在下方车位后停上方车位为例,启动电机正转,丝杠带动下载车板3前伸出一定位置后关闭电机,驾驶员将车辆直接开到下载车板3上,再次启动电机反转,丝杠带动下载车板3后缩回预定的停车位置;然后启动动力装置7,上载车板4绕着前支杆5及后支杆6缓缓落到地面,此时关闭动力装置7,待下一个驾驶员将车辆开到上载车板4上,然后再次启动动力装置7,上载车板4绕着前支杆5及后支杆6回到预定的上方停车位置;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停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底板(2)、下载车板(3)、上载车板(4)、前支杆(5)、后支杆(6)、动力装置(7)、转轴Ⅰ(8)及转轴Ⅱ(9);所述底板(2)的后壁通过螺栓与立柱(1)连接,并且底板(2)上开设有滑槽;所述下载车板(3)底面上安装有两条滑轨,所述滑轨与底板(2)上的滑槽相匹配,下载车板(3)通过滑轨与底板(2)连接;所述前支杆(5)一端通过转轴Ⅰ(8)与底板(2)侧壁连接,前支杆(5)另一端通过转轴Ⅰ(8)与上载车板(4)侧壁连接;所述后支杆(6)一端通过转轴Ⅱ(9)与底板(2)侧壁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Ⅱ(9)与上载车板(4)侧壁连接;所述动力装置(7)安装在立柱(1)上部,动力装置(7)通过吊带与上载车板(4)的后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停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底板(2)、下载车板(3)、上载车板(4)、前支杆(5)、后支杆(6)、动力装置(7)、转轴Ⅰ(8)及转轴Ⅱ(9);所述底板(2)的后壁通过螺栓与立柱(1)连接,并且底板(2)上开设有滑槽;所述下载车板(3)底面上安装有两条滑轨,所述滑轨与底板(2)上的滑槽相匹配,下载车板(3)通过滑轨与底板(2)连接;所述前支杆(5)一端通过转轴Ⅰ(8)与底板(2)侧壁连接,前支杆(5)另一端通过转轴Ⅰ(8)与上载车板(4)侧壁连接;所述后支杆(6)一端通过转轴Ⅱ(9)与底板(2)侧壁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Ⅱ(9)与上载车板(4)侧壁连接;所述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闫小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