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苎麻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374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苎麻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粘均分子量为1000-80000的聚乳酸预聚物和粘均分子量为400-2000的聚己内酯分别溶与有机溶剂中,配成浓度为0.1g/ml的溶液,所述的聚乳酸预聚物和聚己内酯重量比1-9∶1;(2)将经表面处理过的苎麻织物在室温下浸泡在所述的的聚己内酯溶液中2-3h,再与所述的聚乳酸溶液在反应釜中混合密封好,其中,苎麻织物的质量占反应釜中混合物质量的百分数为35%-75%;(3)步骤(2)所述的混合溶液在60℃-90℃下原位聚合4h制得所述的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全生物降解而且还具有优异的界面性能和力学性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及织物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乳酸聚合物(又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简称PLA)的主要生产原料来源于玉米和马铃薯等植物资源。该聚合物及后加工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苎麻也是生物降解材料,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资源丰富等优点,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是符合人类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有着非常美好的应用前景。目前世界各国对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主要集中在增强不可降解的热塑性及热固性树脂。国内研究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主要有中山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其中中山大学主要是研究剑麻增强复合材料,增强的基体主要是聚丙稀、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不饱和聚酯并在2003年6月申请了《剑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片层状压制备方法》专利。国防科技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主要酸研究苎麻和亚麻纤维复合材料,其中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4月申请了《一种亚麻非织造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专利。但是他们所选用的树脂基体同中山大学的一样,都所不可生物降解树脂,此外上述专利也没有非常好的解决麻纤维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界面问题。国外研究天然纤维复合材料起步较早,但增强的基体也主要为不可降解的树脂,同时界面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满足生产或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1)将粘均分子量为1000-80000的聚乳酸预聚物和粘均分子量为400-2000的聚己内酯分别溶与有机溶剂中,配成浓度为0.1g/ml的溶液,所述的聚乳酸预聚物和聚己内酯重量比1-9∶1;(2)将经表面处理过的苎麻织物在室温下浸泡在所述的的聚己内酯溶液中2-3h,再与所述的聚乳酸溶液在反应釜中混合密封好,其中,苎麻织物的质量占反应釜中混合物质量的百分数为35%-75%;(3)步骤(2)所述的混合溶液在60℃-90℃下原位聚合4h制得所述的复合材料。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氯仿、四氢呋喃、丙酮中的一种。所述的聚己内酯为两端带异氰酸酯基团的聚己内酯。所述的苎麻织物是经过r-氨基丙基三乙基硅烷或r-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表面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选用KH550(r-氨基丙基三乙基硅烷)或KH560(r-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对苎麻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再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全生物降解苎麻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再在原位聚合的过程中,基体树脂上的异氰酸酯基团与织物纤维表面的硅烷偶联剂反应形成化学键粘结,从而制得所述的苎麻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即将粘均分子量为1000-80000的聚乳酸预聚物和粘均分子量为400-2000两端代异氰酸酯基团的聚己内酯分别溶于有机溶剂,同时将处理好的苎麻织物浸泡在聚己内酯的有机溶剂中。再将聚乳酸预聚物溶液和浸泡苎麻织物的聚己内酯溶液倒入玻璃反应器中,在恒温水槽中反应,反应机理如下1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反应 2纤维与树脂反应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全生物降解而且还具有优异的界面性能和力学性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用未处理过的苎麻织物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的电境照片图2用KH550处理过的苎麻织物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的电境照片图3聚乳酸预聚物(PLLA)-聚己内酯(PCL)薄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参照附图1-2实施例1称取重量比为7∶3的粘均分子量为27000的聚乳酸(PLLA)和粘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内酯(PCL),将它们分别配成0.1g/ml的氯仿溶液,之后将占总重量45%的KH550处理过的苎麻织物浸泡在PCL的氯仿溶液中,然后将它们倒入1000ml玻璃反应器中密封好。在80℃的恒温水浴中磁力搅拌反应4h,将预浸料层压制成样条。表1 KH550偶联处理对苎麻织物增强PLA-PC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实施例2称取重量比为1∶1的粘均分子量为1000的PLLA和粘均分子量为2000的PCL,将它们分别配成0.1g/ml的丙酮溶液,之后将占总重量35%的苎麻织物浸泡在PCL的丙酮溶液中,然后将它们倒入1000ml玻璃反应器中密封好。在60℃的恒温水浴中磁力搅拌反应4h,倒出产物,溶剂挥发,在真空烘箱中24h,即可得预浸料。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织物含量分别为45%,55%,65%,75%的苎麻织物增强PLA-PCL复合材料,再在平板硫化机上170℃条件下层压制成标准样条,测得的力学性能如表2。表2不同织物含量对苎麻织物增强PLA-PC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实施例3称取重量比为9∶1的粘均分子量为80000的PLLA和粘均分子量为400的PCL,将它们分别配成0.1g/ml的四氢呋喃溶液,之后将占总重量75%的KH560处理过的苎麻织物浸泡在PCL的四氢呋喃溶液中,然后将它们倒入1000ml玻璃反应器中密封好。在90℃的恒温水浴中磁力搅拌反应4h,将预浸料层压制成样条。实施例4分别称取42g的粘均分子量为27000的聚乳酸预聚物(PLLA)和18g粘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内酯(PCL),再分别将它们配成0.2g/ml的氯仿溶液,然后将它们倒入500ml玻璃反应器中密封好。在80℃的恒温水浴中磁力搅拌反应4h,倒出产物,溶剂挥发,制成树脂基体薄膜。薄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3所示。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粘均分子量为1000-80000的聚乳酸预聚物和粘均分子量为400-2000的聚己内酯分别溶与有机溶剂中,配成浓度为0.1g/ml的溶液,所述的聚乳酸预聚物和聚己内酯重量比1-9∶1;(2)将经表面处理过的苎麻织物在室温下浸泡在所述的的聚己内酯溶液中2-3h,再与所述的聚乳酸溶液在反应釜中混合密封好,其中,苎麻织物的质量占反应釜中混合物质量的百分数为35%-75%;(3)步骤(2)所述的混合溶液在60℃-90℃下原位聚合4h制得所述的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氯仿、四氢呋喃、丙酮中的一种。3.根据要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己内酯为两端带异氰酸酯基团的聚己内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苎麻织物是经过r-氨基丙基三乙基硅烷或r-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表面处理。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如下步骤(1)将粘均分子量为1000-80000的聚乳酸预聚物和粘均分子量为400-2000的聚己内酯分别溶与有机溶剂中,配成浓度为0.1g/ml的溶液,所述的聚乳酸预聚物和聚己内酯重量比1-9∶1;(2)将经表面处理过的苎麻织物在室温下浸泡在所述的的聚己内酯溶液中2-3h,再与所述的聚乳酸溶液在反应釜中混合密封好,其中,苎麻织物的质量占反应釜中混合物质量的百分数为35%-75%;(3)步骤(2)所述的混合溶液在60℃-90℃下原位聚合4h制得所述的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全生物降解而且还具有优异的界面性能和力学性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苎麻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粘均分子量为1000-80000的聚乳酸预聚物和粘均分子量为400-2000的聚己内酯分别溶与有机溶剂中,配成浓度为0.1g/ml的溶液,所述的聚乳酸预聚物 和聚己内酯重量比1-9∶1;(2)将经表面处理过的苎麻织物在室温下浸泡在所述的的聚己内酯溶液中2-3h,再与所述的聚乳酸溶液在反应釜中混合密封好,其中,苎麻织物的质量占反应釜中混合物质量的百分数为35%-75%;(3)步骤( 2)所述的混合溶液在60℃-90℃下原位聚合4h制得所述的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木火刘训堃滕翠青韩克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