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96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包括上膜组件、下模组件、基座、插刀、滑块、定位芯子及下模入子,定位芯子和下模入子相互配合,用于夹持工件,上膜组件中设有容纳腔,容纳腔中设有基座,基座中安装有与插刀对应的滑块,滑块上连接复位弹簧,所述插刀向下移动时推动所述滑块横向朝工件移动,插刀向上移动时所述复位弹簧弹开所述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工作时,插刀不需要穿过工件,即使没有让位孔,也能够完成工件的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
技术介绍
级进模也叫连续模,由多个工位组成。不管是在冲孔工位,还是在折弯工位,都需要将工件夹持定位在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再通过上模组件的插刀推动下模组件当中的滑块或型芯进行移动,最终使滑块或型芯对工件完成折弯或冲孔操作。由于滑块、型芯浮动设置在下模组件当中,因此,插刀需要伸入到下模组件当中才能够推动滑块和型芯,这样,插刀必然要竖向穿过工件。但是,如果工件上没有空白的区间对插刀进行让位,那么冲孔工位和折弯工位就需要沿着工件的输送方向朝下游一直寻找合适的安装位置,直到在工件上找到能够给插刀进行让位的空白区间为止。这样,就会导致生产线延长,模具结构庞大,设备占用很大的生产车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横向成型级进模因为没有让位孔,而导致级进模的长度加长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上设有定位芯子,所述下模组件上设有下模入子,合模时所述定位芯子和所述下模入子能够夹持住工件,所述上模组件最下层是脱料板,所述上模组件还设有插刀,所述插刀具有插刀斜面62,所述插刀整体位于该上模组件当中,所述脱料板设有一开口向下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基座,所述基座设有让位槽及滑槽,所述让位槽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底部,合模时工件收容在所述让位槽当中,所述滑槽横向设置并连通所述让位槽,所述滑槽内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连接一复位弹簧,所述滑块设有与所述插刀斜面62相配合的斜面,所述插刀向下移动时推动所述滑块横向朝工件移动,插刀向上移动时所述复位弹簧弹开所述滑块。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芯子设置在所述基座中间,所述基座还设有插刀孔,所述插刀孔和所述滑槽相连通。所述插刀和滑块都设有两个,并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定位芯子左右两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两滑块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内侧面上设有凹孔,所述复位弹簧的端部插入所述凹孔内。进一步的,所述插刀孔水平截面形状为带有切口的矩形,所述插刀同样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切口。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设有竖向贯穿的安装槽和垂直于所述安装槽的定位槽,所述定位芯子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定位芯子侧边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的定位键。进一步的,所述下模组件最上层是下模板,所述下模入子安装在所述下模板当中并且二者的顶面齐平。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组件自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夹板、止挡板及脱料板,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及夹板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止挡板和所述脱料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夹板和所述止挡板之间弹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板的底面利用螺钉锁住一压板,所述压板压住所述插刀。进一步的,所述插刀上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压板的端部卡嵌于所述凹槽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上膜组件中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基座,基座中安装有滑块和复位弹簧,滑块及插刀都整体设置在上模组件当中,工作时,基座随着上模组件一起移动,插刀不必向下伸出上模组件就可以推动滑块横向移动,也就是说,模具冲压时插刀不必穿过工件,即使工件上没有专门设置让位孔,也能够成型,因此,级进模上不需要设置专门冲出让位孔的模具,工位之间可以设置得很紧凑,从而减小了级进模的长度。(2)本技术的插刀上设有切口,基座的滑道内也设有与之对应的切口,安装插刀时,只需将插刀切口对准滑道切口,插入即可,操作过程非常简单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加工工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基座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基座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插刀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滑块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包括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所述上模组件1上设有定位芯子3,所述下模组件2上设有下模入子4,合模时所述定位芯子3和所述下模入子4能够夹持住工件10,所述上模组件1最下层是脱料板15,所述上模组件1还设有插刀6,所述插刀6具有插刀斜面62,所述插刀6整体位于该上模组件1当中,所述脱料板15设有一开口向下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基座5,所述基座5设有让位槽51及滑槽,所述让位槽51设置在所述基座5的底部,合模时工件10收容在所述让位槽51当中,所述滑槽横向设置并连通所述让位槽51,所述滑槽内装有滑块7,所述滑块7上连接一复位弹簧9,所述滑块7设有与所述插刀斜面62相配合的斜面,所述插刀6向下移动时推动所述滑块7横向朝工件10移动,插刀6向上移动时所述复位弹簧9弹开所述滑块7。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芯子3设置在所述基座5中间,所述基座5还设有插刀孔62,所述插刀孔62和所述滑槽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刀6和滑块7都设有两个,并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定位芯子3左右两侧,所述复位弹簧9设置于两滑块7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7的内侧面上设有凹孔71,所述复位弹簧9的端部插入所述凹孔7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刀孔62水平截面形状为带有切口的矩形,所述插刀6同样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切口。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5设有竖向贯穿的安装槽和垂直于所述安装槽的定位槽,所述定位芯子3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定位芯子3侧边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的定位键。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件2最上层是下模板23,所述下模入子4安装在所述下模板23当中并且二者的顶面齐平。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组件1自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11、上垫板12、夹板13、止挡板14及脱料板15,所述上模座11、上垫板12及夹板13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止挡板14和所述脱料板15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夹板13和所述止挡板14之间弹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板13的底面利用螺钉锁住一压板8,所述压板8压住所述插刀6。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刀6上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压板8的端部卡嵌于所述凹槽内。本事实例中所述下模组件2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模座21、下垫板22及下模板23,相邻两块板之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芯子3水平截面的下端呈倒置三角形,在弯折后,三角形的两个边刚好和弯折边相重合,不会使工件10过度弯折,可以保持工件10的弯折精度。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上设有定位芯子,所述下模组件上设有下模入子,合模时所述定位芯子和所述下模入子能够夹持住工件,所述上模组件最下层是脱料板,所述上模组件还设有插刀,所述插刀具有插刀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刀整体位于该上模组件当中,所述脱料板设有一开口向下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基座,所述基座设有让位槽及滑槽,所述让位槽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底部,合模时工件收容在所述让位槽当中,所述滑槽横向设置并连通所述让位槽,所述滑槽内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连接一复位弹簧,所述滑块设有与所述插刀斜面相配合的斜面,所述插刀向下移动时推动所述滑块横向朝工件移动,插刀向上移动时所述复位弹簧弹开所述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向成型级进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上设有定位芯子,所述下模组件上设有下模入子,合模时所述定位芯子和所述下模入子能够夹持住工件,所述上模组件最下层是脱料板,所述上模组件还设有插刀,所述插刀具有插刀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刀整体位于该上模组件当中,所述脱料板设有一开口向下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基座,所述基座设有让位槽及滑槽,所述让位槽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底部,合模时工件收容在所述让位槽当中,所述滑槽横向设置并连通所述让位槽,所述滑槽内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连接一复位弹簧,所述滑块设有与所述插刀斜面相配合的斜面,所述插刀向下移动时推动所述滑块横向朝工件移动,插刀向上移动时所述复位弹簧弹开所述滑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成型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芯子设置在所述基座中间,所述基座还设有插刀孔,所述插刀孔和所述滑槽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成型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刀和滑块都设有两个,并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定位芯子左右两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两滑块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成型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炜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