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464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1: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包括模具中板和导柱;所述导柱依次穿过第一移动模板、模具中板和第二移动模板;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一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一模具,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二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一移动模板固定连接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所述第二移动模板连接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所述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两副模具应用于一台注塑成型设备,两副模具可以同时进行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Two mode double hinge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ual-mode double machine hing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mould middle plate and a guide post, and the guide pillars pass through the first movable template, the mould middle plate and the second movable template; a mol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iddle plate and the first movable template, and a secondary di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iddle plate of the mould and the second movable template. The first moving tem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hinge rod of the first opening and closing die machine, the second moving tem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inge rod of the second opening and closing die machine, the first moving template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driving system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ie, and the hinge rod of the second opening and closing die mach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driving system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ie. The invention applies two pairs of moulds to an injection molding equipment, and the two pairs of moulds can be produced simultaneously, thereby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
本申请一般涉及注塑成型机,具体涉及一种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的不断丰富,为满足人们不断的物质需求,对塑料制品的产量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价格不断下降,对于生产厂家的挑战越来越大,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单位时间的制品产量,努力降低成本成为各个生产厂家的共识。传统的注塑成型设备每次只能配合一副模具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品的产量,更多的设备厂商研究了很多方法来解决,比如增加模具的穴数,设计具有多重分型面的叠层模具等。穴数的增加意味着模具分型面的增大,模具整个外形的增大,从而需要更大锁模力的设备,因此需要投入更多费用来购置更大型注塑成型设备来满足需求。多重分型面的叠层模具由于其自身结构复杂,制作困难,相对通用模具来说造价昂贵,维护困难。现有已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0939680Y,名称为双模注塑成型设备,该机构采用的中间增加分流模板的方法来解决安装双副模具问题,但该分流模板相对于动模板无法移动调节,只能满足特定双模具的要求。每次开模时,注塑喷嘴系统需要脱离分流模板,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包括模具中板和导柱;所述导柱依次穿过第一移动模板、模具中板和第二移动模板;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一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一模具,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二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一移动模板固定连接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所述第二移动模板连接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所述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的另一端。所述开合模驱动系统为液压油缸或气缸结构,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模板和第二移动模板进行轴向运动。所述开合模驱动系统包括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连接推板,通过活塞的运动带动推板移动;所述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包括第一机铰连杆、第二机铰连杆、第三机铰连杆和第四机铰连杆;所述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机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模板,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连接第二机铰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机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分别连接第三机铰连杆的一端和第四机铰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机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链连接前模板的凸出部分,所述第四机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铰链连接推板的一端,所述推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的拉杆。还包括注射系统,所述注射系统连接塑化系统,所述塑化系统的前端设有喷嘴,所述模具中板内设有浇注流道,当第一移动模板和第二移动模板进行开合模动作时,所述喷嘴和浇注流道的入口接触,塑料从喷嘴通过浇注流道的入口进入模具内部,所述注射系统设置在射台座上,所述注射系统连接射移系统,所述射移系统能够驱动注射系统沿射台座进行移动,所述喷嘴通过射移系统驱动与浇注流道保持为接触或离开状态。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母模和第一公模,所述第一母模固定连接模具中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公模固定连接第一移动模板;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母模和第二公模,所述第二母模固定连接模具中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公模固定连接第二移动模板。所述第一移动模板的一端固定有顶针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模板的一端固定有顶针机构;所述顶针机构为油缸、气缸或滚珠丝杆机构。所述导柱一端穿过前模板,通过螺母固定在前模板上,另一端穿过后模板,通过螺母固定在后模板上。所述导柱为四根,分别穿设在前模板和后模板的四个角上。所述模具中板、后模板和射台座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注射系统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80度,或所述注射系统垂直设置在模具中板正上方。所述第一机铰连杆为两个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两副模具应用于一台注塑成型设备,两副模具可以同时进行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2、在开合模运动过程中,喷嘴和模具中板机构紧贴,减少了射台松退动作,节省了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减低了漏胶几率,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合模时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合模时的部分侧视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在开模时状态的俯视结构图。图中:1.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2.导柱,3.第一移动模板,4.第一公模,5.第一母模,6模具中板,7喷嘴,8塑化系统,9浇注流道,10.第二移动模板,11.顶针机构,12.后模板,13.螺母,14注射系统,15射台座,16射移系统,17.第二公模,18.第二母模;19.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20.开合模驱动系统,21.活塞,22.推板,23.第一机铰连杆,24.第二机铰连杆,25.第三机铰连杆,26.第四机铰连杆,27.第一铰链,28.第二铰链,29.第三铰链,30.前模板的凸出部分,31.前模板,32.第六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包括模具中板6和导柱2;导柱2依次穿过第一移动模板3、模具中板6和第二移动模板10;模具中板6与第一移动模板3之间设有第一模具,模具中板6与第二移动模板10之间设有第二模具;第一移动模板3固定连接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1,第二移动模板10连接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19,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1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20的一端,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19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20的另一端。本专利技术可以同时安装两副不同模具的注塑成型设备,在不增大锁模力的前提下,能够同时使用两副不同模具进行生产;每个成型周期结束后可以获得单个模具的双倍产品,增加了公司的产能,也提高了注塑成型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制品的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开合模驱动系统20为液压油缸或气缸结构,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模板3和第二移动模板10进行轴向运动。本实施例中,开合模驱动系统20包括活塞21,活塞21的一端连接推板22,通过活塞21的运动带动推板22移动;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1包括第一机铰连杆23、第二机铰连杆24、第三机铰连杆25和第四机铰连杆26;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19的结构与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机1的结构相同;第一机铰连杆23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移动模板3,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27连接第二机铰连杆24的一端,第二机铰连杆2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28分别连接第三机铰连杆25的一端和第四机铰连杆26的一端,第三机铰连杆25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链29连接前模板的凸出部分30,第四机铰连杆26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铰链32连接推板22的一端,推板2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19的拉杆。优选地,第一机铰连杆23可以为两个以上。均是一端固定在第一移动模板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中板和导柱;所述导柱依次穿过第一移动模板、模具中板和第二移动模板;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一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一模具,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二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一移动模板固定连接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所述第二移动模板连接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所述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中板和导柱;所述导柱依次穿过第一移动模板、模具中板和第二移动模板;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一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一模具,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二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一移动模板固定连接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所述第二移动模板连接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所述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模驱动系统为液压油缸或气缸结构,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模板和第二移动模板进行轴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模驱动系统包括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连接推板,通过活塞的运动带动推板移动;所述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包括第一机铰连杆、第二机铰连杆、第三机铰连杆和第四机铰连杆;所述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开合模机铰连杆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机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模板,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连接第二机铰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机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分别连接第三机铰连杆的一端和第四机铰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机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链连接前模板的凸出部分,所述第四机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铰链连接推板的一端,所述推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合模机铰连杆。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模双机铰式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射系统,所述注射系统连接塑化系统,所述塑化系统的前端设有喷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寒锐黄旭伟陈仲调何凤英郑德芳徐楚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伟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