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二级皮带轮的硅油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427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具有二级皮带轮的硅油减振器,属于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和盖板,壳体中心处轴向形成支承轴芯,支承轴芯上设置轴孔;支承轴芯与壳体内侧壁之间为环形空腔,惯性轮转动配合支承轴芯上,惯性轮、支承轴芯、壳体三者同轴心设置;盖板密封环形空腔的开口且固定在壳体端面上,硅油填充在盖板、壳体、惯性轮三者形成的空隙内;壳体的外圆周面社哟牛第一级皮带轮槽和第二级皮带轮槽。优点:壳体外圆周上环形设置二级皮带轮槽,二级皮带轮与硅油减振器外壳采用整体铸造结构,不仅可以带动两个附件装置(如发电机、空压机、水泵等),还具有减振与传递功率作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少安装工序并又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二级皮带轮的硅油减振器
本技术属于减震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硅油减振器。
技术介绍
由于内燃机的曲轴是传递动力的。而曲轴为弹性体,因而曲轴在以平均速度的旋转过程中,会产生大小与相位不同的瞬时速度的变化,从而形成沿旋转方向的来回扭动,即扭振。这种扭振不仅产生噪声、振动,若扭幅过大还将会导致曲轴材料断裂的恶性事件发生。为了消减大功率发动机的曲轴的扭转振动,在曲轴前端须装硅油减振器。硅油减震器由壳体、惯性轮、盖板、轴承带组成。,硅油减震器壳体中心为套入发动机曲轴的通孔,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确保壳体与曲轴一起运转。硅油减震器壳体的环状腔体的四周与盖板焊接后形成一圈空腔,空腔内容纳惯性轮,轴承带把惯性轮与硅油减震器壳体轴向隔开,在惯性轮和硅油减震器壳体之间隔有轴承圈,轴承圈将惯性轮和硅油减震器壳体径向隔开,但二者可作相对转动。在惯性轮与硅油减震器壳体之间的间隙中注有硅油。当曲轴系统发生扭振时,由于惯性环转动惯量较大,它的运动总是滞后于壳体的运动,从而二者产生相对转动,此时间隙中粘滞硅油液体受剪切,将扭振能量通过剪切应力转化为热能,达到消减曲轴系统扭转振动的目的。隨着节能与环保要求的提高,内燃机将转速增高、爆发压力增大、使用范围扩大但又要小型与轻量化趋向发展,这不仅使内燃机轴系的扭振更激烈,并要有更多设置需它带动。而为适配柴油机前端附加的空压机、转向泵、发电机、水泵等多种装置的传动,在曲轴前端须有皮带轮外,还应配置附加皮带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一款能够节约安装空间、降低生产成本的多功能减震器是目前行业所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节省安装控件、降低制造成本、实现曲轴减震、又有传递功率作用的硅油减振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二级皮带轮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和盖板,壳体中心处轴向形成支承轴芯,所述支承轴芯上设置轴孔;支承轴芯与壳体内侧壁之间为环形空腔,惯性轮置于环形空腔内且经轴承转动配合支承轴芯上,惯性轮、支承轴芯、壳体三者同轴心设置;盖板密封环形空腔的开口且固定在壳体端面上,硅油填充在盖板、壳体、惯性轮三者形成的空隙内;壳体的外圆周面因直径尺寸不同分为大外圆周面和小外圆周面,所述的大外圆周面上环形设置有第一级皮带轮槽,小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二级皮带轮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在硅油减振器的壳体外圆周上环形设置了两级皮带轮槽,可通过皮带与发动机前端各附件(如发电机、空压机、水泵等)传动连接。而减振器的壳体又具有连接轴的结构,使此硅油减振器同时具有皮带轮、减振器与连接轴三种功能,既省去它们之间的装配,还便于与发动机曲轴的连接。在发动机运转时既能达到消减扭转振动,又达到使发动机的如水泵、发电机、空压机等附加装置工作的目的。二级皮带轮与硅油减振器外壳采用整体铸造结构,不仅可以带动两个附件装置,还具有减振与传递功率作用,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少安装工序并又节省空间。作为进步一的改进,所述的皮带轮槽表面形成若干向上凸包且喷涂有杂环聚合物涂料层。皮带轮槽与皮带结合处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增加涂料层和凸包,能够避免皮带轮的打滑。作为进步一的改进,所述的支承轴芯上的轴孔为阶梯孔,阶梯孔内表面设有二硫化钼润滑涂层。是一种呈亮黑色的固体干膜润滑剂,此产品拥有极低的摩擦系数和极好的防腐蚀性,大大增加了阶梯孔与连接轴的装配顺畅性和精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第一级皮带轮槽1.1、第二级皮带轮槽1.2、惯性轮2、盖板3、支承轴芯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一种二级皮带轮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1、惯性轮2、硅油(图中未显示)和盖板3,壳体1中心处轴向形成支承轴芯4,所述支承轴芯4上设置轴孔;支承轴芯4与壳体1内侧壁之间为环形空腔,惯性轮2置于环形空腔内且经轴承转动配合支承轴芯4上,惯性轮2、支承轴芯4、壳体1三者同轴心设置;盖板3密封环形空腔的开口且固定在壳体1端面上,硅油填充在盖板3、壳体1、惯性轮2三者形成的空隙内;壳体1的外圆周面因直径尺寸不同分为大外圆周面和小外圆周面,所述的大外圆周面上环形设置有第一级皮带轮槽1.1,小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二级皮带轮槽1.2。所述的皮带轮槽表面形成若干向上凸包且喷涂有杂环聚合物涂料层,皮带轮槽与皮带结合处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增加涂料层和凸包,能够避免皮带轮的打滑。所述的支承轴芯4上的轴孔为阶梯孔,阶梯孔内表面设有二硫化钼润滑涂层,是一种呈亮黑色的固体干膜润滑剂,此产品拥有极低的摩擦系数和极好的防腐蚀性,大大增加了阶梯孔与连接轴的装配顺畅性和精确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二级皮带轮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1)、惯性轮(2)、硅油和盖板(3),其特征在于:壳体(1)中心处轴向形成支承轴芯(4),所述支承轴芯(4)上设置轴孔;支承轴芯(4)与壳体(1)内侧壁之间为环形空腔,惯性轮(2)置于环形空腔内且经轴承转动配合支承轴芯(4)上,惯性轮(2)、支承轴芯(4)、壳体(1)三者同轴心设置;盖板(3)密封环形空腔的开口且固定在壳体(1)端面上,硅油填充在盖板(3)、壳体(1)、惯性轮(2)三者形成的空隙内;壳体(1)的外圆周面因直径尺寸不同分为大外圆周面和小外圆周面,所述的大外圆周面上环形设置有第一级皮带轮槽(1.1),小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二级皮带轮槽(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二级皮带轮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1)、惯性轮(2)、硅油和盖板(3),其特征在于:壳体(1)中心处轴向形成支承轴芯(4),所述支承轴芯(4)上设置轴孔;支承轴芯(4)与壳体(1)内侧壁之间为环形空腔,惯性轮(2)置于环形空腔内且经轴承转动配合支承轴芯(4)上,惯性轮(2)、支承轴芯(4)、壳体(1)三者同轴心设置;盖板(3)密封环形空腔的开口且固定在壳体(1)端面上,硅油填充在盖板(3)、壳体(1)、惯性轮(2)三者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建文林立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赛德森减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