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拉伸壳体的硅油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87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全拉伸壳体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和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密封容腔,所述密封容腔内装有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壳体周侧经过冲压落料、拉伸形成截面呈勺型的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上密封连接所述盖板形成所述密封容腔。具有能节能省材,减少加工工时,低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拉伸壳体的硅油减振器
本技术涉及扭振减振器,具体涉及硅油减振器。
技术介绍
现有发动机的曲轴是一个扭转弹性系统,其本身具有一个自振频率,在发动机工作时,作用于曲轴上的力其大小与方向都是周期性变化的。曲轴因相对于转动惯量较大的飞轮产生扭转振动,使发动机功率受损,机件磨损加剧。当激励频率与曲轴自振率成倍数时,更有使曲轴发生扭断的机毁事故。为此在现代技术中采用各种减振措施尽量减小上述振动对发动机造成的损害。大功率发动机的曲轴前端常装配硅油减振器,能有效防止发动传输过程中产生振动。惯性轮装在壳体内,可绕轴承自由转动,惯性轮与壳体间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粘滞耗能介质硅油。当曲轴系统发生扭振时,由于惯性轮转动惯量较大,它的运动总是滞后于壳体的运动,从而二者产生相对转动,此时间隙中粘滞硅油液体受剪切,将扭振能量通过剪切应力转化为热能,达到消减曲轴系统扭转振动的目的。但这种减振器的壳体常是采用锻钢件经多工序的机械加工,需费大量的人功与材料,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硅油减振器结构,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节能省材,减少加工工时,低成本的全拉伸壳体的硅油减振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拉伸壳体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和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密封容腔,所述密封容腔内装有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壳体周侧经过冲压落料、拉伸形成截面呈勺型的环形容腔,所述环形容腔上密封连接所述盖板形成所述密封容腔。作为优选,所述盖板焊接于所述壳体上。焊接工艺加工方便,成本低,而且密封性好。进一步优选,所述盖板延伸至所述壳体内侧。传统的盖板仅仅是覆盖在环形容腔上,而加宽盖板,使其延伸至壳体的内侧的作用是加强连接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壳体仅用一钢板经冲压落料、拉伸即可成型,再经与薄钢板的盖板焊接即成密封容腔。与传统锻件壳体相比,具有明显的节能省材、减少加工工时与低成本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壳体1、惯性轮2、硅油(图中未显示)和盖板3,盖板3盖合于壳体1上形成密封容腔,密封容腔内装有惯性轮2和硅油。其关键之处在于,壳体1为一体结构,壳体1周侧经过冲压落料、拉伸形成截面呈勺型的环形腔体,环形腔体上密封连接盖板3形成密封容腔。本实施例中,盖板3焊接于壳体1上;盖板3延伸至壳体1内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拉伸壳体的硅油减振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拉伸壳体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和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密封容腔,所述密封容腔内装有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壳体周侧经过冲压落料、拉伸形成截面呈勺型的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上密封连接所述盖板形成所述密封容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拉伸壳体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和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密封容腔,所述密封容腔内装有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壳体周侧经过冲压落料、拉伸形成截面呈勺型的环形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赛德森减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