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为大、小盘结构的硅油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86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壳体为大、小盘结构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和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密封容腔,所述密封容腔内装有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大盘和壳体小盘,所述壳体小盘同心叠加于所述壳体大盘上,所述壳体大盘和所述壳体小盘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壳体大盘的内壁、所述壳体小盘的外壁以及所述盖板构成所述密封容腔。具有能节省材料、减少加工、低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为大、小盘结构的硅油减振器
本技术涉及扭振减振器,具体涉及硅油减振器。
技术介绍
在大功率内燃机,为了消减曲轴的扭转振动,须在曲轴前端装硅油减振器。硅油减振器是将惯性轮装在壳体的密封容腔内,它可绕轴承在壳体内自由转动;惯性轮与壳体间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硅油。硅油减振器的壳体固联在发动机的曲轴前端,与曲轴系统一起运动。当曲轴系统发生扭振时,由于惯性轮转动惯量较大,它的运动总是滞后于壳体的运动,此时间隙中硅油就会应粘性阻尼产生剪切以热能方式消耗振动能量,达到消减发动机轴系的扭转振动。现有的壳体一般通过锻造而成,再装入惯性轮和硅油,最后用盖板密封成型。但是,该成型方法原材料消耗大,成本高,而且加工效率低。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硅油减振器结构,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节省材料、减少加工、低成本的壳体为大、小盘结构的硅油减振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壳体为大、小盘结构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和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密封容腔,所述密封容腔内装有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大盘和壳体小盘,所述壳体小盘同心叠加于所述壳体大盘上,所述壳体大盘和所述壳体小盘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壳体大盘的内壁、所述壳体小盘的外壁以及所述盖板构成所述密封容腔。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小盘焊接于所述壳体大盘上。焊接工艺加工方便,成本低。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小盘和所述壳体大盘均通过冲压、拉伸成型。冲压工艺加工效率高,原材料消耗小,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相比现有的壳体结构,其通过大、小盘结构的分体设置,大大节省了原材料与加工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壳体1、惯性轮2、硅油(图中未显示)和盖板3,盖板3盖合于壳体1上形成密封容腔,密封容腔内装有惯性轮2和硅油。其关键之处在于,壳体1包括壳体大盘11和壳体小盘12,壳体小盘12同心叠加于壳体大盘11上,壳体大盘11和壳体小盘12之间密封连接,壳体大盘11的内壁、壳体小盘12的外壁以及盖板3构成密封容腔。本实施例中,壳体小盘12焊接于壳体大盘11上,其中图中A处所示为焊接点;壳体小盘11和壳体大盘12均通过冲压、拉伸成型。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壳体为大、小盘结构的硅油减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体为大、小盘结构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和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密封容腔,所述密封容腔内装有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大盘和壳体小盘,所述壳体小盘同心叠加于所述壳体大盘上,所述壳体大盘和所述壳体小盘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壳体大盘的内壁、所述壳体小盘的外壁以及所述盖板构成所述密封容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为大、小盘结构的硅油减振器,包括壳体、惯性轮、硅油和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密封容腔,所述密封容腔内装有所述惯性轮和所述硅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大盘和壳体小盘,所述壳体小盘同心叠加于所述壳体大盘上,所述壳体大盘和所述壳体小盘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壳体大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赛德森减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