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77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燃烧室,该燃烧室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穿设于所述壳体顶面的发生器,用于提供热泵循环系统所需的制冷剂和吸收剂,所述发生器的预燃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发生器并列设置的燃烧器,其燃烧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燃烧器用于提供所述发生器形成制冷剂和吸收剂所需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燃烧室,将燃烧器设置于发生器外和发生器并列设置,通过发生器外部的燃烧器提供热量,使得燃烧区域即燃烧室在发生器外部,沿发生器的预燃部的周向环绕设置,简化了发生器的结构,进而简化了发生器的加工工艺,降低了该燃烧室的加工成本;同时,该燃烧室拆装简便,大大节约了该燃烧室拆装的时间,提高了其安装和检修的周期。

combustion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bustion chamber,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hollow shell, a generator arrang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hell for providing refrigerants and absorbents for the heat pump cycle system, a pre-combustion part of the generator set in the shell, and a burner arranged side by side with the generator for burning. The burning area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the burner is used to provide the heat needed for the generator to form a refrigerant and an absorbent. The combustion chamb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sets the burner outside the generator side by side with the generator, and provides heat through the burner outside the generator, so that the combustion area, i.e.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s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circumference of the pre-combustion part of the generator, thereby simplify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generator and simplifying the generator.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duces the processing cost of the combustor,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bustor is easy to disassemble and assemble, which greatly saves th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e time of the combustor and improves its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室
本技术涉及能源开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室。
技术介绍
热泵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它本身消耗一部分能量,把环境介质中贮存的能量加以挖掘,提高温位进行利用,整个热泵装置所消耗的功仅为供热量的三分之一或更低,燃烧室作为吸收式热泵的传热部件,直燃式燃烧室如何设计对提高吸收式热泵的效率和节约能源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公开号为:CN106765074A,公开了一种煤粉环流垂线燃烧火焰发生器,火焰发生器,包括火焰发生器主体,所述火焰发生器主体内部形成直立燃烧室及连通直立燃烧室下部的火焰发生腔,直立燃烧室上部设有出火口,直立燃烧室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火焰发生腔连通一次风及煤粉喷管,一次风及煤粉喷管进入火焰发生腔前的位置还连通二次风管,所述直立燃烧室内设有两组以上沿圆周切线方向设置出风口的三次风管组,所有的三次风管组连通至直立燃烧室上方的三次风进口。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火焰发生器,燃烧室设置于发生器内部,致使发生器加工工艺要求增大、检修拆装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燃烧室,旨在解决现有燃烧室设置于发生器内部导致发生器加工工艺大拆装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燃烧室,该燃烧室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穿设于所述壳体顶面的的发生器,用于提供热泵循环系统所需的制冷剂和吸收剂,所述发生器的预燃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发生器并列设置的燃烧器,其燃烧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燃烧器用于提供所述发生器形成制冷剂和吸收剂所需的热量。进一步地,上述燃烧室,所述发生器与所述燃烧器相对的外壁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翅片,用于传递所述发生器所需的热量。进一步地,上述燃烧室,各所述翅片均为环形翅片,其沿所述发生器的周向整周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燃烧室,各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发生器的预燃部外壁,且沿所述发生器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燃烧室,所述发生器内设置有内置件,所述内置件与所述发生器的内壁之间围设一溶液空间,所述内置件用于将所述发生器内的溶液排至所述溶液空间内。进一步地,上述燃烧室,所述内置件设置于所述发生器的预燃部内且与所述发生器同轴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燃烧室,所述燃烧器的燃烧区设置于所述燃烧器的外壁且与所述发生器相对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燃烧室,所述壳体为碳钢壳体或不锈钢壳体,其内壁设置有耐火层。进一步地,上述燃烧室,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排烟口,用于排出所述燃烧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进一步地,上述燃烧室,所述排烟口与所述燃烧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发生器的两侧。本技术提供的燃烧室,通过壳体内的发生器,为热泵循环系统提供制冷剂和吸收剂;通过与发生器并列设置的燃烧器,为发生器提供热量以便形成制冷剂和吸收剂。本实施例中将燃烧器设置于发生器外和发生器并列设置,通过发生器外部的燃烧器提供热量,使得燃烧区域即燃烧室在发生器外部,沿发生器的预燃部的周向环绕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燃烧室设置于发生器内部相比,简化了发生器的结构,进而简化了发生器的加工工艺,降低了该燃烧室的加工成本;同时,燃烧器设置于发生器的外部便于安装和装配,使得该燃烧室拆装简便,大大节约了该燃烧室拆装的时间,提高了其安装和检修的周期。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发生器的外壁设置至少一个翅片,以便进一步提高热量传递的效率;同时翅片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进一步增大受热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同时也便于发生器内溶液的均匀受热。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的第一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的第一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的第二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的第二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4,燃烧室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发生器2和燃烧器3,其中,发生器2穿设于壳体1的顶面,用于提供热泵循环系统所需的制冷剂和吸收剂,发生器2的预燃部21设置于壳体1内。具体而言,壳体1为碳钢壳体或不锈钢壳体,以便提高壳体1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为进一步提高该壳体1的使用寿命,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耐火层,以便提高壳体1的耐火性能,进而避免燃烧器2的燃烧致使壳体损坏;壳体1通过其底板放置于地面上,其围设有封闭空间,以便提供燃烧的空间;发生器2为气体发生器,其通过燃烧器3等提供的热量对发生器2内部的溶液进行加热,以便使得发生器2内部的溶液沸腾形成热泵循环系统所需的制冷剂和吸收剂;发生器2垂直放置于壳体1内部,使得其内部的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放置于其底部;为降低成本,壳体1的高度可以低于发生器2的高度,只需保证发生器2的底部即预燃部全部设置于壳体1内部,以便对发生器2预燃部内的溶液进行针对性的加热;发生器2的顶部可以设置于壳体1的外部,以便与热泵循环系统中的其他零部件连通。继续参见图1至图4,燃烧器3与发生器2并列设置,燃烧器3的燃烧区31设置于壳体1内,燃烧器3用于提供发生器2形成制冷剂和吸收剂所需的热量。具体而言,燃烧器3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以便提高发生器2内溶液沸腾形成制冷剂和吸收剂所需的热量;燃烧器3可以为金属纤维燃烧器,以使燃烧器3内的混合气体在燃烧器头部的金属纤维织物表面层进行表面燃烧,进而提高了燃烧的热强度;为保证燃烧热量的充分利用,优选地,燃烧器3的燃烧区31设置于壳体1内,以便燃烧区31产生的热量直接在壳体2内传递至发生器2;进一步优选地,燃烧区31设置于燃烧器3的外壁且与发生器2相对设置,以便减小燃烧区31与发生器2之间的距离,进而进一步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壳体1的高度低于燃烧器3的高度,燃烧器3的底部即其头部的燃烧区31设置于壳体1内;燃烧区31与燃烧器3的燃烧器头部的周向比例范围可以为1/2~1/4,燃烧器头部可以全部或部分设置于壳体1内,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为便于燃烧区进行混合气体燃烧时产生烟气的排出,优选地,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排烟口11,进而使得发生器2在烟气在上升过程中进一步吸收烟气携带的热量;进一步优选地,排烟口11于燃烧器3分别设置于发生器2的两侧,以便发生器2在燃烧器3产生的烟气流动至排烟口11过程中进一步吸收烟气携带的热量。显然可以得到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燃烧室,通过壳体1内的发生器2,为热泵循环系统提供制冷剂和吸收剂;通过与发生器2并列设置的燃烧器3,为发生器2提供热量以便形成制冷剂和吸收剂。本实施例中将燃烧器3设置于发生器2外和发生器2并列设置,通过发生器2外部的燃烧器3提供热量,使得燃烧区域即燃烧室在发生器2外部,沿发生器2的预燃部21的周向环绕设置,与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穿设于所述壳体(1)顶面的发生器(2),用于提供热泵循环系统所需的制冷剂和吸收剂,所述发生器(2)的预燃部(2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发生器(2)并列设置的燃烧器(3),其燃烧区(3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燃烧器(3)用于提供所述发生器(2)形成制冷剂和吸收剂所需的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穿设于所述壳体(1)顶面的发生器(2),用于提供热泵循环系统所需的制冷剂和吸收剂,所述发生器(2)的预燃部(2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发生器(2)并列设置的燃烧器(3),其燃烧区(3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燃烧器(3)用于提供所述发生器(2)形成制冷剂和吸收剂所需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2)与所述燃烧器(3)相对的外壁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翅片(4),用于传递所述发生器(2)所需的热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翅片(4)均为环形翅片,其沿所述发生器(2)的周向整周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翅片(4)设置于所述预燃部(21)的外壁上,且沿所述发生器(2)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室,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杨坤李伟籍庆祥桑俊宝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中国燃气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