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285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器,下管体与壳体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一管板连接,第一管板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拉杆和导热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个第一通孔,第一连接板和第一管板的边缘均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连接板与每个导热管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导热孔,导热管延伸至所述导热孔内。上述冷却器,安装时,将多个拉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管板上对应的第一通孔并抵靠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将多个导热管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延伸至导热孔内,第一连接板对拉杆起定位的作用;同理,多个拉杆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管板,多个导热管延伸至第二连接板内,加工时,只需将拉杆的长度加工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最远距离相同的长度即可,拉杆即不会松脱。

cool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oler. The lower pip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irst tube plat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rst pip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pass holes, one end of a plurality of pull rods and heat conduction pipes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a first pass hole, and the first assembly hole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irst tube plate. The first connection is first connected.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each heat conducting tube are provided with a heat conduction hole, and the heat conducting pipe extends to the heat conduction hole. When the cooler is installed, one end of a plurality of pull rods is passed through the first through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pipe on the first pipe plate and is countered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a plurality of heat conduction pipes are passed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through holes and extended into the heat conduction hole,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positioned for the pull rod; in the same way, the other end of the multiple pull rods is installed on the second tube plate. A plurality of heat conduction pipes extend into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When processing, only the length of the pull rod is processed to the same length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pull rod will not be loose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器。
技术介绍
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冷却器、板式冷却器和风冷式冷却器。冷却器是冶金、化工、能源、交通、轻工、食品等工业部门普遍采用的热交换装置,它适用于冷却器、冷凝、加热、蒸发、废热回收等不同工况。因此,在门类众多的热交换器中,冷却器,管式换热器仍居于重要位置。现有的冷却器,一般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多个拉杆、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管、与多个拉杆连接的折流板以及设于壳体的两端的两管体,每个管体和壳体均通过一管板连接,管板的中部设有多个连接盲孔,多个拉杆分别与一个盲孔连接。上述冷却器,多个拉杆的两端均与管板上的盲孔连接,但是盲孔在加工中非常不便,无法保证每个盲孔的深度都一致,因此多个拉杆安装在管板上后会产生松动,最终导致松脱,造成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杆不会松脱的冷却器。一种冷却器,包括壳体、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两端的上管体和下管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拉杆和导热管,以及与多个所述拉杆和多个所述导热管连接的多个折流板,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下管体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一管板连接,所述第一管板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拉杆和所述导热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管板的边缘均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每个所述导热管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导热孔,所述导热管延伸至所述导热孔内,所述上管体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二连接板和第二管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结构一致,所述第二管板与所述第一管板结构一致。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冷却器,安装时,将多个拉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管板上对应的第一通孔并抵靠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将多个导热管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延伸至导热孔内,第一连接板对拉杆起定位的作用;多个导热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板内,加工时,只需将拉杆的长度加工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最远距离相同的长度即可,拉杆即不会松脱。进一步地,所述上管体内设有一隔板,所述上管体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冷冻水进口和一冷冻水出口。进一步地,所述下管体的底端设有排污口。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分两侧设有两耳座。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拉杆与所述折流板连接的位置均套设有一个定距管。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拉杆的不连续的设有多个定距管。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折流板的表面的弯曲度小于1mm。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管体、下管体的表面均设有防锈漆层。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位于所述进料口的边缘处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正对应所述进料口。进一步地,所述下管体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一密封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冷却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圈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冷却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圈I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包括壳体10、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0两端的上管体20和下管体30、设于所述壳体10内的多个拉杆40和导热管50,以及与多个所述拉杆40和多个导热管50连接的多个折流板60,所述壳体1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管体30与所述壳体10通过第一连接板31和第一管板连接32,所述第一管板32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21,多个所述拉杆40和所述导热管5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321,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所述第一管板32的边缘均设有第一装配孔(图未标出),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每个所述导热管32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导热孔311,所述导热管40延伸至所述导热孔311内,具体的,所述导热管40与所述导热孔311焊接,所述上管体20与所述壳体10通过第二连接板(图未标出)和第二管板(图未标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结构一致,所述第二管板与所述第一管板32结构一致。上述冷却器,安装时,将多个拉杆40的一端穿过第一管板32上对应的第一通孔321并抵靠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将多个导热管50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延伸至导热孔311内,第一连接板31对拉杆40起定位的作用;多个导热管5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板内,加工时,只需将拉杆40的长度加工到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的最远距离相同的长度即可,拉杆40即不会松脱。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上管体20、下管体30、第一连接板31以及第一管板32均采用普通碳素钢制作而成。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管体20内设有一隔板21,所述上管体20位于所述隔板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冷冻水进口22和一冷冻水出口23,通过设置所述隔板21,防止冷冻水进口22和一冷冻水出口23之间的液体相互渗透,影响冷却效果。可以理解的,所述下管体30的底端设有排污口33,用于将冷却过程中残留的物质排出。具体的,为了使拉杆40与折流板60连接更稳定,每一所述拉杆40与所述折流板60连接的位置均套设有一个定距管7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拉杆40的不连续的设有多个定距管70,以减少定距管的用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物料在壳体10内流动平稳,每个所述折流板60的表面的弯曲度小于1mm。请参阅图3和图4,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分两侧设有两耳座80,可以理解的,冷却器高度较高,较为容易晃动、倾倒,通过设置两耳座将所述壳体10固定在安装架上,避免晃动、倾倒。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上管体20、下管体30的表面均设有防锈漆层(图未标出),以增加本冷却器的防锈性能。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内壁位于所述进料口11的边缘处设有缓冲板111,所述缓冲板111正对应所述进料口11,当物料从进料口11进入壳体10内时,避免物料直接冲击拉杆40和导热管5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管体3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连接处设有一密封垫90,具体的,所述密封垫90以橡胶制作而成,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冷却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器,包括壳体、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两端的上管体和下管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拉杆和导热管,以及与多个所述拉杆和多个所述导热管连接的多个折流板,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体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一管板连接,所述第一管板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拉杆和所述导热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管板的边缘均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每个所述导热管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导热孔,所述导热管延伸至所述导热孔内,所述上管体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二连接板和第二管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结构一致,所述第二管板与所述第一管板结构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包括壳体、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两端的上管体和下管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拉杆和导热管,以及与多个所述拉杆和多个所述导热管连接的多个折流板,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体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一管板连接,所述第一管板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拉杆和所述导热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管板的边缘均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每个所述导热管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导热孔,所述导热管延伸至所述导热孔内,所述上管体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二连接板和第二管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结构一致,所述第二管板与所述第一管板结构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体内设有一隔板,所述上管体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冷冻水进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航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渠成氟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