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64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其提高座椅自身的透气性及水排出性。座椅(10)内的座垫具有由树脂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对座垫进行覆盖的罩(13)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座垫,并且在对三维网状结构进行覆盖的区域具有网眼(100)。

The seat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eat structure of a vehicle, which improves the air permeability and water discharge of the seat itself. The seat (10) cushion has a three-dimensional reticular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resin, and a cover (13) is installed in a cushion in a manner that is loaded and unloaded, and a mesh (100) is covered in a area cover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座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座椅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有在机动二轮车的座椅中装卸自如的座椅罩。已知有在这种座椅罩中具备在座椅上覆盖的三维编织物、安装于该三维编织物的缘部的安装面材、以及设置于安装面材且能够安装于座椅的安装部、以及对三维编织物的单面侧进行覆盖的气密片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车辆用座椅通常采用聚氨酯制的座垫,座垫自身不具有透气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752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以往的结构中,座椅罩虽然具有透气性及水排出性,但没有提高机动二轮车的座椅自身的透气性及水排出性。另外,座椅罩的厚度被制约,因此透气性被制约,且散热性也被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座椅自身的透气性及水排出性。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其具备座垫12和对座垫12进行覆盖的罩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12具有由树脂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所述罩13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座垫12,并且所述罩13在对所述三维网状结构进行覆盖的区域具有网眼10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车辆的座椅结构具有比所述网眼100强度高且呈环状包围所述网眼100而构成所述罩13的外周缘的带部200。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网眼100经由所述带部200而支承于所述座垫12的底板部11。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底板部11与所述三维网状结构的部分分体,所述带部200支承于所述底板部11的下表面。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网眼100由多层结构的立体编织物构成。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网眼100设置于所述罩13的上表面且不设置于所述罩13的左右侧面。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网眼100延伸到所述罩13的前侧和背面侧,且在座椅下方露出。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座垫具有由树脂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对座垫进行覆盖的罩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座垫,并且在对所述三维网状结构进行覆盖的区域具有网眼。由此,能够跨罩和座垫而确保连续的透气性,能够提高座椅整体的透气性及水排出性。另外,所述车辆的座椅结构具有比所述网眼强度高且呈环状包围所述网眼而构成所述罩的外周缘的带部,因此能够通过带部而有效地提高罩自身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终端的倒圆。另外,所述网眼经由所述带部而支承于所述座垫的底板部,因此容易确保罩的支承强度。另外,所述底板部与所述三维网状结构的部分分体,所述带部支承于所述底板部的下表面,因此能够使座椅底板形成为高强度,并且容易得到罩的支承强度。另外,所述网眼由多层结构的立体编织物构成,因此能够提高网眼的缓冲性。另外,所述网眼设置于所述罩的上表面且不设置于所述罩的左右侧面,因此能够抑制由从网眼浸入的水分浸湿驾驶员(乘客)的腿的情况。另外,所述网眼延伸到所述罩的前侧和背面侧,且在座椅下方露出,因此水排出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座椅的机动二轮车的座椅周围的立体图。图2是座椅的右侧视图。图3是座椅的俯视图。图4是座椅的仰视图。图5是图2及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图2及图4的B-B剖视图。图7是图4的C-C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座垫结构和罩的网眼结构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机动二轮车(跨骑型车辆)10座椅11座椅底板12座垫13罩13F袋部14凸缘部14A侧方第一凸缘部14B侧方第二凸缘部14C后方凸缘部14D前方凸缘部15罩主体部21安装构件21A夹持件主体21B锁定构件100网眼200带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中,若没有特别记载,则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与车身的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符号FR表示车身前方,符号UP表示车身上方,符号RH表示车身右方。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座椅的机动二轮车的座椅周围的立体图。该座椅10配置于机动二轮车1的燃料箱2与后盖3之间,是供乘客就座的乘客用座椅。该座椅10经由座椅锁定机构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车身。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符号4是为了解除座椅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而供车辆钥匙插入并进行旋转操作的锁芯的露出部位。以下,详细叙述座椅10。该座椅10是机动二轮车1的驾驶员专用的单座,形成为越往前方宽度越变窄且越往后方宽度越变宽的形状。由于该座椅10越往前方宽度越变窄,因此能够确保就座于座椅10的驾驶员的腿的移动自由度。另外,由于座椅10越往后方宽度越变宽,因此能够确保与驾驶员的姿态变化等对应的宽的座椅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是单座的情况下,也存在越往前方宽度越变窄且越往后方宽度越变宽的形状的情况。图2是座椅10的右侧视图,图3是座椅10的俯视图,图4是座椅10的仰视图。另外,图5是图2及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图2及图4的B-B剖视图,图7是图4的C-C剖视图。座椅10具备构成该座椅10的底板的座椅底板11(图4)、配置于座椅底板11的上方的座垫12(图5~图7)、以及作为从上方对座垫12进行覆盖的表皮而发挥功能的罩13(图2~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底板11与座垫12之间插入有间隔件20。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机动二轮车1的规格而存在省略间隔件20的情况、变更间隔件20、座椅底板11及座垫12的形状的情况。座椅底板11由硬质合成树脂等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为一体,且作为座椅框架而发挥功能。座椅底板11形成为越往前方宽度越变窄且越往后方宽度越变宽的形状。即,座椅底板11形成为与俯视下观察座椅10时相同的外形形状。座椅底板11的前端部形成为沿着燃料箱2的背面(后方凸出的弯曲面)向后方凹陷的弯曲形状。由此,在座椅底板11上形成有从前部左右向前方突出的左右一对前方突出部11F(图4)。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前方突出部11F由罩13的后述的袋部13F覆盖。另外,袋部13F的前端可以被切口。另外,座椅底板11的后端部形成为沿着罩13的前表面向前方平缓凹陷的弯曲形状。由此,在座椅底板11上形成有从后部左右向后方鼓出的左右一对后方突出部11R。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后方突出部11R由罩13的后述的袋部14E覆盖。座椅底板11的左右一对侧缘部11S(图4、图6)随着去往后方而比左右一对侧缘部11S的内侧区域更向下方突出。由此,通过左右一对侧缘部11S使座椅底板11的内侧区域在外观上不容易观察到。在该座椅底板11中的侧缘部11S的内侧区域,在与用于将罩13支承于座椅底板11的安装构件2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孔部11H(图5)。而且,在座椅底板11上设置有作为座椅10与车身之间的冲击吸收构件而发挥功能的合成橡胶制的多个腿部11A、11B、以及向座椅10后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突出部11C等。左右一对突出部11C进入车身侧的部件(例如框架部件)的下方,作为对座椅10的浮起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而发挥功能。如图5所示,安装构件21采用利用座椅底板11的孔部11H而将座椅底板11与罩13的后述的凸缘部14相互固定的夹持件。即,安装构件21包括向座椅底板11穿过的筒状的夹持件主体21A和向夹持件主体21A穿过的锁定构件21B,通过锁定构件21B的穿过而使夹持件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座椅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其具备座垫(12)和对座垫(12)进行覆盖的罩(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12)具有由树脂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所述罩(13)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座垫(12),并且所述罩(13)在对所述三维网状结构进行覆盖的区域具有网眼(100)。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23 JP 2017-0097921.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其具备座垫(12)和对座垫(12)进行覆盖的罩(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12)具有由树脂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所述罩(13)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座垫(12),并且所述罩(13)在对所述三维网状结构进行覆盖的区域具有网眼(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座椅结构具有比所述网眼(100)强度高且呈环状包围所述网眼(100)而构成所述罩(13)的外周缘的带部(2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100)经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谷野光江川谷慎治大坪守远城贞通小原健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