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新坤专利>正文

拉链缝合机的车针及链齿啮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60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拉链缝合机的车针及链齿啮合装置,其系将车针装置的二组缝针各以三支并排组装,藉定位螺将二组缝针皆固定在夹块内,三支缝针中以中央缝针的上部两侧予以磨平,左右二缝针仅为内侧磨平;在车缝机本体的后侧的弹性夹轮为六个,本体适中处的单丝感应开关为六只,本体前侧的上下二支送料杆以及适中处的单支送料杆的穿线孔为六孔;在针板的后方固定一组链齿啮合装置,藉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目前的链齿与布带结合更为稳固,也不会受外力影响而脱离。(*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链缝合机的车针及链齿啮合装置。拉链缝合机是将链齿与布带缝合的机器,现今在车针装置方面,是以二组(共四支)车针将四条车线车缝在链齿与布带之间,车缝后的拉链带断面如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分别是隐形拉链带、一般拉链带的断面图,图式中揭示出左右二链齿11与布带12分别被二条车线13车缝固定,此虽能达到固定效果,但在拉链带1长时间使用后,,极易受外力拉引而使车线13断裂,进而使链齿与布带脱离。其次,在目前的针板后方会增设链齿啮合装置,该装置主要是一拉头,,当二布带上的链齿同时进入拉头后,迅即啮合成单一啮合链齿;唯链齿的尺寸规格大小不一,每当使用不同规格的链齿时就须更换链齿啮合装置,所以业者必须具备多组链齿啮合装置以备所需,如此一来,不但增加成本,也增加储放空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实用、不用更换的车针及链齿啮合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拉链缝合机的车针及链齿啮合装置,系在缝合机本体的前下方设有车针装置,在车针装置中共设有二车针组,另在车针装置正下方机台上设有针板装置,并于针板装置的后方设置一链齿啮合装置,链齿啮合装置之后则又设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车针组共有三支缝针并排组装,并藉定位螺等将二车针组固定在夹块内,所述三支缝针中中央缝针的上部两侧皆予磨平,而左右二缝针仅为上部内侧予以磨平,当所述三支缝针合并之后,上部可稳固结合为一体,而下端的针杆能使针孔对正配合。本技术系将车针装置的二组缝针各以三支并排组装,并藉定位螺将二组缝针皆固定在夹块内,三支缝针中以中央缝针的上部两侧予以磨平,而左右二缝针仅为内侧予以磨平。另在车缝机本体的后侧将弹性夹轮由原先的四个增设为六个,本体适中处的单丝感应开关由原四只增设为六只,本体前侧的上下二支送料杆以及适中处单支送料杆的穿线孔须由四孔增设为六孔。其次,在针板后方的链齿啮合装置是以中央凸枕为基准,以左右两活动滑块来与凸枕对称配合而形成一个如拉头般的结构,在二单排链齿进入后可啮合成一链齿排排出。本技术的优点为1、可使目前的链齿与布带被三条车线缝合,而使拉链带的结合更为稳固,也更不会受外力影响而脱离。2、藉由链齿啮合装置的左右二滑块的移动,可放大或缩小与凸枕的间的间距,进而可配合不同规格的链齿来使用,无需再更换链齿啮合装置。3、减少开发链齿啮合装置的成本,也无需再增抑空间来置放多组的链齿啮合装置。4、利用单线感应开关来感应车线是否断线或使用完毕,若遇有断线或用罄时,可自动停机以避免针车组继续车缝拉链带。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系习式隐形拉链带的断面图。图2系习式一般拉链带的断面图。图3系本技术一般拉链带的断面图。图4系本技术拉链缝合机的立体构造图。图5系本技术车针组的立体分解图。图6系本技术车针组的组合俯视图。图7系本技术单丝感应装置送线示意图。图8系本技术单丝感应装置断线示意图。图9系本技术车针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10系本技术车针装置与链齿啮合装置构造图。图11系本技术链齿啮合装置构造图。图12系本技术链齿啮合装置断面图。如图3所示,图中揭示拉链带2是一般拉链带(非隐形拉链带),其链齿21与布带22被三条车线23予以车缝固定,此固定方式比习式以二条车线固定的方式更为牢固,也更不易脱离。为了能车缝三条车线,必须将习式的车针组予以改进,其改进后的构造如后所述。如图4所示,在缝合机本体10的前下方设有车针装置3,在车针装置中共设二车针组31,每车针组共有三支车针311、312(如图5所示)并排组装,并藉定位螺等将二车针组31固定在夹块32内,三支缝针中以中央缝针311的上部两侧311a皆予磨平,而左右二缝针312仅为上部内侧312a予以磨平,当三支车针合并之后,其俯视图如图6所示,这时三支车针的上部可稳固结合为一体,而下端的针杆311b、312b能使针孔311c、312c对正配合,该针孔系个别供车线穿过。如图4所示,为配合二车针组31的六支车针,必须将缝合机本体10后侧的弹性夹轮组4由原先的四个夹轮41增设为六个而缝合机本体10适中处的单丝感应开关组5由原四只感应杆51增设为六只,而本体10前侧的上下二支不同高度送料杆61、62及适中处的送料杆63的穿线孔须由四孔增设为六孔,进而引导六条车线101并导入于前述二车针组31的六车针内。前述单丝感应开关组5是一较新的感应装置,它是由一呈[形的感应座52配合六只垂设的感应杆51,感应杆的下端具有线孔可供车线101穿过(如图7所示),当车线被导引前进时,藉拉力将感应杆51提升,而当车线断裂或用罄时(如图8所示),感应杆51即立刻下降而接触感应座52的底部,进而产感应而得缝合机停机,待车线安装完成后再重新开机。其次,如图4所示,缝合机本体10的六个弹性夹轮41的下方还有二个弹性夹轮42,又本体下方还具有由二根感应金属杆71组成的单丝感应组7(作用同单丝感应开关组5),机台20前端还设有一送料杆64等,这些构造都是用来导引另外二条车线102以车缝在拉链带的底面,此些构造皆为习知应有构造,于此不再多加赘述。又如图4所示,缝合机本体10的车针装置3正下方机台20上设有一针板装置8,该装置的细部构造如图9、图10所示,其分别是一块状针板81、一由二螺丝821固定在针板前端的前导杆82、一设在针板中央凹槽811的枕块83、一覆盖在针板顶槽812上的盖板84、一覆盖在盖板84上并以二螺丝851固定且呈工字形的压板85、二根用来固定压板的螺丝851、二个用来稳定布带的定位块86及螺丝862等组合而成。其中,针板81的中央导沟813是用来导引二条链齿21前进用的,而中央凹槽811是车针组31用于车缝的位置,此凹槽可由枕块83填补并以螺丝832固定,而枕块所具有的二针槽831则可供车针31穿过,又盖板84的二连体沟槽841也能提供给车针穿过,又压板85中央的二个穿孔852也是提供给二组车针组31穿过,于压板85底面的宽凹槽853则是供左右二布带22导入用;另,定位块86可藉长孔槽861依不同规格的布带22而在针板81上作适度移动调整,并藉由缺口863含夹布带22,以使布带进入针板81后能被导正,并循序前进,而不产生蛇行。此外,如图10所示,一组链齿啮合装置9,该装置是由一枕座91、左右二滑块92、二调整螺93组合而成,该枕座91是藉二螺丝94固定在针板81上,枕座上有一中央凸枕911(后端呈锐状)可用来分隔二排链齿,枕座两侧具有螺孔槽912可调整螺93螺入,调整螺适中处具有推柄931可嵌入滑块92底面的凹沟923内,当调整螺93旋动时即能带动滑块92移动,并在移动至定位后再以螺丝95固定在枕座91上,如图11所示,滑块92的长孔槽921可供其位移调整,而前端的夹口922则是用于夹含链齿21,夹口与中央凸枕911间的间距大小是依链齿的规格而决定,该间距形成一个如Y形的沟渠9A,此沟渠结构即如同一拉头构造,当二排链齿21(如图12所示)同时进入Y形沟渠9A后,即啮合成一排链齿而出(如图4所示),而且拉链带2最后由机台20后方的输送装置30以上下双滚轮301带出。权利要求1.一种拉链缝合机的车针及链齿啮合装置,系在缝合机本体的前下方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链缝合机的车针及链齿啮合装置,系在缝合机本体的前下方设有车针装置,在车针装置中共设有二车针组,另在车针装置正下方机台上设有针板装置,并于针板装置的后方设置一链齿啮合装置,链齿啮合装置之后则又设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车针组共有三支缝针并排组装,并藉定位螺等将二车针组固定在夹块内,所述三支缝针中中央缝针的上部两侧皆予磨平,而左右二缝针仅为上部内侧予以磨平,当所述三支缝针合并之后,上部可稳固结合为一体,而下端的针杆能使针孔对正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坤
申请(专利权)人:吴新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