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033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可动连接器为了改善插拔的作业性而减小弹簧部的移位载荷。弹簧部(5k)具有直线形状的上片部(5d)及下片部(5f),并形成为如下矩形波形状:从其上片部(5d)的一端伸长出具有直线部(5c2)的外侧纵片部(5c)、另外从上片部(5d)的另一端伸长出与下片部(5f)的一端相连的直线形状的中央纵片部(5e)、而且从下片部(5f)的另一端伸长出直线形状的内侧纵片部(5g)。通过这样使弹簧部(5k)为将多个直线形状的弹簧片用角部(5m)相连而得的矩形波形状,从而在弹簧部(5k)产生的应力变得比具有弯曲的弯折部的现有技术的穹形波形状的弹簧部所产生的该应力小,能够减小可动壳体(4)的移位所需的弹簧部(5k)的移位载荷。

Movable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reduces the shifting load of the spring part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the movable connector. The spring (5K) has a linear shape of the upper part (5d) and the lower part (5F), and form the shape of a rectangular wave as follows: from one end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5D, the lateral longitudinal section (5C) with a straight line (5c2) is extended, and a central longitudinal section (5e) that extends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upper part (5d) to the straight line of the lower part (5F). Moreover, a straight line shaped medial longitudinal slice (5g) is stretched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lower part (5F). By this way, the spring part (5K) is a rectangular wave shape connected by the angle part (5m) for a plurality of linear shape springs, so that the stress produced in the spring part (5K) becomes small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the spring with the shape of the existing technique with the bending part of the bending part, and can reduc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movable shell (4). The shift load of the spring (5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动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浮动(英文:floating)功能的可动连接器。
技术介绍
关于可动连接器,已知有例如作为具备固定于基板的固定壳体、与连接对象物嵌合连接的可动壳体、以及将固定壳体和可动壳体相连的端子的电连接器。可动连接器的端子构成为,具有:第1固定部,其固定于固定壳体(第1壳体);第2固定部,其固定于可动壳体(第2壳体);以及弹簧部,其将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相连并且将可动壳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壳体移位。弹簧部形成为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那样具有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折部的形状,并具有通过弹簧部整体的弹性变形来吸收相对于固定壳体移动的可动壳体的移位的功能。这一通过弹簧部实现的可动壳体的移位吸收功能,能够在将连接对象物(例如导通连接的连接器和/或基板)插入于可动壳体的情况下可动壳体错位的嵌合连接时、在可动壳体与连接对象物嵌合连接后在使用环境下承受振动和/或冲击而可动壳体移位时等发挥作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49166号公报、第0084-0088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可动连接器是本申请人的提案涉及的Z方向可动连接器。Z方向可动连接器是具有如下功能的连接器:在端子的触点部保持了触点部与连接对象物接触的接触位置的状态下、弹簧部在连接对象物相对于可动连接器的插拔方向(Z方向)上弹性变形。该Z方向可动连接器的一个特征在于,即使弹簧部在Z方向上弹性变形,端子的触点部也保持触点部与连接对象物接触的接触位置。因此,存在如下优点:触点部不会相对于连接对象物微滑动所以难以发生磨损,不容易使导通连接的可靠性下降。然而,触点部为了保持触点部与连接对象物接触的接触位置,需要将触点部相对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压力设定得高,以使得即使弹簧部在Z方向上弹性变形触点部也不会发生微滑动。但是,若将接触压力设定得高,则连接对象物相对于可动连接器的插拔变得困难而作业性会下降。为了改善所述作业性首先可考虑的是,降低触点部的接触压力并减小连接对象物的插拔力。但是,若降低接触压力,则触点部用于维持触点部与连接对象物接触的接触位置的保持力会下降,发生微滑动的风险会变高。插拔的作业性的改善仅通过降低接触压力是无法达成的。本专利技术是以以上那样的现有技术为背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对于可动连接器改善插拔的作业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记目的,本专利技术构成为具有以下的特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可动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第2壳体,其与连接对象物嵌合连接;以及端子,其具有:第1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第2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2壳体;弹簧部,其将所述第1固定部和所述第2固定部相连并且将所述第2壳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移位;以及触点部,其与所述连接对象物导通接触,所述可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具有:直线形状的上片部及下片部,其在与将所述连接对象物嵌合连接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伸长;第1伸长部,其将所述上片部的一端和所述第1固定部相连;以及第2伸长部,其将所述上片部的另一端和所述下片部的一端相连。如前述那样,插拔的作业性的改善仅通过降低触点部的接触压力是无法达成的。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着眼于在降低触点部的接触压力的同时也减小弹簧部的移位载荷。并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现有技术中所示的形成了具有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折部的弹簧部的端子中,在承受了与连接对象物进行嵌合连接的载荷时,应力尤其容易在圆弧状的弯折部的长度方向和板厚方向上分散,因此弹簧部为了获得预定的移位量而需要大的载荷。也就是说,以往的弹簧部为难以减小移位载荷的形状。与此相对,本专利技术的弹簧部不具有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折部,而是具有直线形状的上片部和下片部,并形成为如下形状:从上片部的一端伸长出第1伸长部、从上片部的另一端伸长出第2伸长部。在将这样的直线形状的弹簧片用角部相连而得的矩形波形状的弹簧部中,不像现有技术的弹簧部那样在圆弧状的弯折部的长度方向和板厚方向上均等地产生应力分布。即,上片部、下片部、第1伸长部以及第2伸长部作为经由角部而相连的弹簧片发挥功能,因此变得容易减小弹簧部的移位载荷。因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可动连接器中,能够减小弹簧部的移位载荷,因此不仅能够降低触点部的接触压力还能够降低弹簧部的移位载荷,由此,能够改善插拔的作业性。因此,如果将该可动连接器应用于前述的Z方向可动连接器,则能够实现导通连接的可靠性高且插拔的作业性良好的Z方向可动连接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可动连接器也可以作为不是Z方向可动连接器的可动连接器而构成,能够实现弹簧部的移位载荷小并通过柔软的弹性变形而第2壳体进行移位的可动连接器。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可动连接器构成为所述Z方向可动连接器,可以构成为,所述弹簧部移位的移位载荷比所述触点部从所述触点部与所述连接对象物按压接触的接触位置错位的载荷小。据此,即使弹簧部移位,触点部也保持触点部与连接对象物接触的接触位置,因此触点部不会相对于连接对象物微滑动所以难以发生磨损,能够实现具有导通连接的高可靠性的Z方向可动连接器。所述第2伸长部可以为如下形状:以从所述上片部的所述另一端直到所述下片部的所述一端、相对于所述第1伸长部逐渐分离的方式倾斜地伸长。据此,能够避免在上片部和下片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位了时、第2伸长部与第1伸长部接触的情形。所述上片部可以构成为,形成为比所述下片部长。第2壳体可以作为相对于第1壳体移位的可动壳体来掌握,第1壳体可以作为固定壳体来掌握。在此,上片部和下片部中靠近作为固定壳体的第1壳体的是上片部。若使该上片部形成为比下片部长,则能够进一步减小弹簧部的移位载荷。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动连接器,能够减小弹簧部的移位载荷。因此,在将该可动连接器应用于了例如Z方向可动连接器的情况下,能够使触点部的接触压力下降并且能够减小弹簧部的移位载荷。因此,即使弹簧部在Z方向上移位、触点部也不会微滑动所以变得难以发生磨损,能够实现导通连接的高可靠性并且能够改善连接对象物的插拔的作业性。另外,关于不是Z方向可动连接器的可动连接器,能够减小弹簧部的移位载荷。换言之,能够增大使移位载荷恒定了的情况下的移位量(可动量)。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动连接器的包括正面、右侧面以及上表面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可动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1的可动连接器所具备的端子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示出端子的弹簧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和比较例的弹簧部的应力分布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可动连接器;2:壳体;3:固定壳体(第1壳体);3a:底壁部;3b:侧壁部;3c:前壁部;3d:后壁部;3e:端子固定部;4:可动壳体(第2壳体);4a:前壁部;4b:后壁部;4c:侧壁部;4c1:底面部;4d:檐状突起;4e:端子收纳室;4f:端子固定部;4g:插通部;4h:嵌合口;4i:嵌合室;4j:中央隔壁;4j1:底面部;5:端子;5a:基板连接部;5b:固定壳体用固定部(第1固定部);5c:外侧纵片部(第1伸长部);5c1:弯折部;5c2:直线部;5d:上片部;5e:中央纵片部(第2伸长部);5f:下片部;5g:内侧纵片部;5h:可动壳体用固定部(第2固定部);5i:弹性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动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第2壳体,其与连接对象物嵌合连接;以及端子,其具有:第1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第2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2壳体;弹簧部,其将所述第1固定部和所述第2固定部相连并且将所述第2壳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移位;以及触点部,其与所述连接对象物导通接触,所述可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具有:直线形状的上片部及下片部,其在与将所述连接对象物嵌合连接于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伸长;第1伸长部,其将所述上片部的一端和所述第1固定部相连;以及第2伸长部,其将所述上片部的另一端和所述下片部的一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11 JP 2017-0029591.一种可动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第2壳体,其与连接对象物嵌合连接;以及端子,其具有:第1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第2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2壳体;弹簧部,其将所述第1固定部和所述第2固定部相连并且将所述第2壳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移位;以及触点部,其与所述连接对象物导通接触,所述可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具有:直线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根彻
申请(专利权)人: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