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181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具有端子,端子(40)具备具有被壳体(12)固定的约束部分(L1)的基部(41)、自基部的中央伸展的后端子(43)、自基部的两端伸长且顶侧汇合的前端子(44),后端子具有与对方端子(60)接触的后接触部(43a)、和从基部到后接触部(43a)的后弹簧部(43b),前端子具有与对方端子接触的前接触部(44a)和将后弹簧部(43a)夹在中央而从基部的两个部位伸长并到达前接触部(44a)的两根前弹簧部(44b),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在同一位置,后弹簧部和两根前弹簧部,均从基部的约束部分直接突出到壳体的嵌合室内部,从而具有能使前端子和后端子彼此独立弯曲的端子构造。端子和后端子彼此独立弯曲的端子构造。端子和后端子彼此独立弯曲的端子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266727.9、专利技术名称为“连接器”、申请日为2015年5月22日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等连接对象部件且用于将两个连接对象部件之间电连接的端子和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3]关于用于将印刷电路板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在具有多个端子且具备设于一方的连接对象部件的第1壳体的连接器与具有其他的多个端子且具备设于另一方的连接对象部件的第2壳体的对方连接器之间,第1壳体与第2壳体形成为能够嵌合,在该嵌合时各端子分别接触而将两连接对象部件电连接。
[0004]在这样的连接器中,为了使一方的连接器的端子与对方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接触可靠,已知有在一个端子上形成有两个接触部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692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然而,用于该连接器的端子是通过冲压对端子材料的平板进行冲裁而形成的端子,由于将冲压的断裂面用作触点,因此,该面的表面粗糙度较粗,在另一方的连接器安装于一方的连接器时或自一方的连接器卸下时(插拔时),端子彼此的摩擦阻力有变高的倾向。因此,连接器的插拔时的操作感有可能变差。另外,也有下述不良情况:触点的挠曲方向为端子的板面方向,因此,与对方端子接触时的接触压力容易变高,所以为了将接触压力控制在所期望的数值范围内导致设计端子的形状的自由度较小。
[0010]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作出了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获得容易降低端子彼此的接触面的摩擦阻力且容易将端子彼此的接触压力调整为所期望的接触压力的端子、以及具备该端子的连接器。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多个彼此在宽度方向上有间隔地被保持于壳体的端子,该连接器用于与对方连接器的对方端子接触而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备被保持于壳体的基部、以及自该基部并列地伸长的前端子和后端子,在前端子设有用于以该端子的平板面与对方端子接触的前接触部、以及自基部到达该前接触部的前弹簧部,在后端子设有用于以该端子的平板面与对方端子接触的后接触部、以及自基部到达该后接触部的后弹簧部,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在同一位置。优选,
所述端子是对平板进行冲裁而形成的冲裁端子。
[0013]由于被保持于连接器的壳体的端子是对平板进行冲裁而形成的冲裁端子,因此,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进行冲压而容易形成原形。而且,该端子由于具有被保持于壳体的基部,因此能够固定于壳体。
[0014]另外,自该基部并列地伸长的前端子和后端子分别具有用于以平板面与对方端子接触的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因此,与对方端子接触的接触部位有两处,能够提高与对方端子接触的可靠性。而且,由于以平板面与对方端子接触,因此,与以成为断裂面的冲压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以具有光滑的表面粗糙度的面与对方端子接触,能够将相对于对方连接器进行插拔时的摩擦阻力抑制为较低。而且,能够使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插拔时的操作感良好。
[0015]而且,“平板面”是指除了成为端子的厚度的侧表面(端面)以外的端子的两表面中的任意一个面。对于该“平板面”,也可以是作为弯曲的卷曲面的方式、作为不弯曲的平坦面的方式中的任一方。
[0016]另外,由于以平板面与对方端子接触,因此,与以冲压的断裂面与对方端子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较大地获得接触面。因此,即使在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时存在错位,也能够使端子彼此可靠地接触。
[0017]而且,由于以平板面与对方端子接触,因此,接触部的挠曲方向为端子的板厚方向,从而与挠曲方向为与端子的板厚垂直的方向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使接触部挠曲的压力。因此,容易进行接触压力的调整。
[0018]由于前端子和后端子分别具有自基部到达该前接触部的前弹簧部和自基部到达该后接触部的后弹簧部,因此,能够通过将冲裁后的端子的原形沿其板厚方向弯折的加工而简单地形成具有弹簧部的端子。另外,由于前端子和后端子分别独立地自基部并列地伸长,因此,能够使前端子和后端子彼此独立地挠曲。因此,能够按前端子和后端子分别单独地调整与对方端子接触时的接触压力。
[0019]由于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在同一位置,因此,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时,在沿着连接器的插拔方向的一条直线上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依次与对方端子接触。另外,前端子擦拭附着于对方端子的异物,后端子能够追随前端子地与对方端子接触。因此,即使在前接触部与对方端子接触的接触部位存在垃圾和尘埃等异物,也能够在前接触部的插入过程中去除或保持该异物,因此,能够使后接触部在前接触部经过后的无异物的部位与对方端子接触。因此,能够使与对方端子的导通连接可靠。
[0020]前端子的前弹簧部能够具有多个弯曲部,该多个弯曲部自基部到前接触部依次向接近对方端子的方向弯曲。更具体而言,是具有下述部分的结构:向接近对方端子的方向弯曲的第1弯曲部;自第1弯曲部伸长的第1倾斜弹簧片部;自第1倾斜弹簧片部的顶端向进一步接近对方端子的方向弯曲的第2弯曲部;以及自第2弯曲部伸长的第2倾斜弹簧片部。
[0021]设想一种连接器,其中前弹簧部具有比基部向接近对方端子的方向弯曲的1个弯曲部,自该弯曲部到前接触部为止的端子片为直线形状或弯曲形状。在该连接器中,若前端子与对方端子接触并受到按压,则前接触部的顶端侧以一边以该1个弯曲部为转动中心(移位支点)的较大的转动半径转动一边倾倒的方式移位。于是,前接触部的触点位置也自正规的触点位置向前弹簧部侧移动而偏移,因此,前接触部的接触可靠性有时降低。为了防止该
问题,若确保前弹簧部具有预定的弹簧长度、并且将前端子的触点与对方端子的接触范围设定为较长使得即使触点位置移动而偏移也能够获得所期望的接触可靠性即可,但若这样做,则端子全长变长,连接器的尺寸也大型化,因此,难以使前接触部的接触范围的长度存在余量。
[0022]相对于此,在具有多个弯曲部的本专利技术的前弹簧部中,通过具有均向接近对方端子的方向弯曲的多个弯曲部,能够确保前弹簧部具有较长的预定的弹簧长度,因此,能够将前接触部的接触范围放大至前弹簧部侧。这样,由于触点范围存在余量,因此,即使触点位置发生移动,也能够获得所期望的接触可靠性。
[0023]本专利技术的端子如上所述那样,是对平板进行冲裁而形成的冲裁端子。另外,由于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在同一位置,因此,需要采取在对平板进行了冲裁的状态下后接触部与前接触部彼此不干涉的配置。在该情况下,为了使前接触部先于后接触部与对方端子接触,需要使后接触部配置为比前接触部靠基部侧,因此,后弹簧部的弹簧长度必然地受到在对平板进行了冲裁的状态下基部与前接触部之间的长度的限制。
[0024]相对于此,像本专利技术这样,若将前端子的前弹簧部设为多级弹簧,则无需增大端子的全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具有被保持于壳体的端子,用于与对方连接器的对方端子接触而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备:具有被所述壳体固定的约束部分的基部;从所述基部的中央伸长的后端子;和从所述基部的两端伸长且在顶侧汇合的前端子,所述后端子,具有用于与所述对方端子接触的后接触部、和从所述基部到达所述后接触部的后弹簧部,所述前端子,具有用于与所述对方端子接触的前接触部、和将所述后弹簧部夹在中央地从所述基部的两个部位伸长并到达所述前接触部的两根前弹簧部,所述前接触部和所述后接触部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在同一位置,所述后弹簧部和所述两根前弹簧部,均从被所述壳体固定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约束部分直接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嵌合室的内部,从而具有能使所述前端子和所述后端子彼此独立地弯曲的端子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前端子和所述后端子被构成为能够分别单独地调整与所述对方端子接触时的接触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后端子,在受到所述对方端子的按压而移位时,维持被所述前弹簧部夹持的状态以抑制所述后端子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移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弹簧部和所述后弹簧部中的至少一方为顶端侧比基端侧细的锥形弹簧,所述后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上淳哉小椋由幸千叶贤佐藤胜正
申请(专利权)人: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