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舱横梁及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568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舱横梁,包括横梁上板、横梁下板,横梁上板与横梁下板的周边焊接连接,横梁上板向上凸起与横梁下板之间形成空腔,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的两端对应开有多个螺栓孔,横梁下板的侧边向上设有多个翻边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前舱横梁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横梁上板和下板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刚性强;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之间形成的腔体结构,可以吸收部分能量,并将作用力分散给与之连接的流水槽以及前围挡板;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的两端与两个前减震器共用螺栓,形成固定连接,可减小左、右前减震器座相对变形量,提高机舱横摆模态,提高前围的扭转刚度。

Front cabin beam and its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ont cabin beam, which includes a beam upper plate and a lower beam,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rrounding plate of the cross beam, and a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plate of the beam and the lower plate of the beam,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lower beam of the transverse beam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olt holes, and a plurality of side sides of the lower beam lower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Flang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front cabin cross beam. The upper plate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lower plate are welded together to form a whole, and the rigidity is strong; the cavity structure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plate of the beam and the lower plate of the cross beam can absorb part of the energy, and the flow trough and the front baffle which are connected by the forc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lower plate of the transverse beam and the two front shock absorbers. Using bolts to form a fixed connection, the relative deformation of the left and right front shock absorber seats can be reduced, the yaw mode of the engine room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torsional rigidity of the front circumference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舱横梁及其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是一种前舱横梁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前舱,对于前减震器座外露式流水槽结构,其前减震器座设置在流水槽外侧,流水槽的后端与前围挡板连接,流水槽的两端与减震器座后端连接,流水槽一般为单层板,自身刚度低,机舱横摆模态难以提升。申请号为201410182762.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流水槽总成、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及汽车”,该专利中的汽车流水槽总成包括流水槽,还包括流水槽加强梁,该流水槽加强梁包括流水槽加强梁主体和设置在该流水槽加强梁主体的两个端部的流水槽加强梁端部,流水槽加强梁主体与流水槽连接,两个流水槽加强梁端部分别与汽车的两个前减震器座本体连接,以上专利可改变流水槽处的刚度、改善流水槽两端螺栓连接处的疲劳耐久问题,然而其使用的流水槽加强梁具有多个构件和配合件,布置不便,整体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舱横梁及其连接结构,整体构造性强,易于安装,布置方便,可提高机舱横摆模态,减小减震器座的开裂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舱横梁,包括横梁上板、横梁下板,所述横梁上板与横梁下板的周边焊接连接,所述横梁上板向上凸起与所述横梁下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横梁上板和所述横梁下板的两端对应开有多个螺栓孔,所述横梁下板的侧边向上设有多个翻边结构。本技术1)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的两端与两个前减震器共用螺栓,形成固定连接,可减小左、右前减震器座相对变形量,提高机舱横摆模态;2)横梁上板和下板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刚性强;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之间形成的腔体结构,可以吸收减震器产生的部分能量,并将作用力分散给与之连接的流水槽以及前围挡板;3)翻边结构可将前舱横梁与流水槽连接,提高流水槽的强度以及前舱横梁自身的刚度,方便更快地将减震器传递来的作用力分散到汽车前围挡板上,提高前围的扭转刚度。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板的侧部延伸并开有风窗装饰板固定孔。该风窗装饰板固定孔可与风窗装饰板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板的表面设有多个排水孔和加强筋。排水孔有助于横梁上板上的水向下排。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板和所述横梁下板的端部对应设有圆形的过孔。圆形的过孔可避让减震器。再一步地,所述横梁下板的底部设有坡度。保证腔体中的水流可以顺利流入流水槽。又一步地,所述横梁上板和所述横梁下板的侧端设有向上的弧形突起部。该弧形突起部可避让制动液储液罐,安装更加紧凑,该弧形突起部是一种局部内收、抬高的结构。一种基于上述前舱横梁的连接结构,包括流水槽,减震器座,前舱横梁,所述减震器座的后端连接所述流水槽,所述减震器座上安装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座包括第一减震器座和第二减震器座,所述前舱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减震器座和第二减震器座,所述前舱横梁的后部连接所述流水槽。进一步地,还包括风窗装饰板,所述前舱横梁的前部连接所述风窗装饰板。再一步地,所述前舱横梁的翻边结构与所述流水槽螺栓连接,所述前舱横梁的两端与第一减震器座、第二减震器座螺栓连接,所述减震器的上部穿过前舱横梁的过孔,所述前舱横梁的底部朝向流水槽的一端倾斜安装。倾斜安装的前舱横梁可使由风窗装饰板进风口流到横梁上的水能及时排到前围流水槽上,横梁内部不会积水。又一步地,所述前舱横梁与流水槽的搭接处布置有泡棉。泡棉材料可选择EPDM,防止水从横梁底板和流水槽的搭接处流入机舱,同时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及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焊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在流水槽和减震器座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与图2相反视角的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焊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4的B-B截面示意图。图7为连接在流水槽和减震器座上的总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本技术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仅为方便描述,并无轻重之分和顺序先后;所述“前部”,“后部”为基于图3中的视角所做位置关系的相对描述,也可理解为汽车行业内通常的相对方位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前舱横梁,包括横梁上板100、横梁下板200,横梁上板100与横梁下板200的周边焊接连接,各具体焊点位置可参考图2中“*”所示位置点;横梁上板100向上凸起焊接后与横梁下板200之间形成空腔,空腔结构保证了前舱横梁自身刚度的同时,提高了前围的扭转刚度;横梁上板100的侧部延伸并开有多个风窗装饰板固定孔110,为了加强排水作用,横梁上板100的表面设有多个成行的矩形排水孔120,为了增加横梁上板100的局部强度,横梁上板100上还设有加强筋130;横梁上板100和横梁下板200的两端对应开有三~五个螺栓孔300,螺栓孔300的位置要与减震器700的固定螺栓位置相对应(减震器700的位置如图3所示),横梁下板200的侧边向上设有多个翻边结构210,翻边结构210上开设安装孔;为了使前舱横梁更好的连接在减震器座600上(减震器座600的位置如图3所示),横梁上板100和横梁下板200的端部对应设有圆形的过孔400供减震器700避让;横梁上板100和横梁下板200的侧端设有向上的弧形突起部800以在安装后避开下方的制动液储液罐,使安装结构紧凑,该弧形突起部800是一种局部内收、抬高的结构。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技术一种前舱横梁的连接结构,包括流水槽500,减震器座600,前舱横梁,减震器座600的后端连接流水槽500,减震器座600上安装有减震器700,减震器座600包括第一减震器座610和第二减震器座620,相对应的,第一减震器座610上连接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座620上连接有第二减震器;前舱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减震器座610和第二减震器座620,具体为,前舱横梁的两端与第一减震器座610、第二减震器座620螺栓连接,减震器700的上部穿过前舱横梁的过孔400,减震器700与前舱横梁共用固定螺栓,可减小两个前减震器座600的相对变形量,提高机舱横摆模态;前舱横梁的后部连接流水槽500,具体为前舱横梁的翻边结构210与流水槽500螺栓连接,提高了流水槽500处的屈服刚度,增加了前围的扭转刚度。另外,前舱横梁的前部连接风窗装饰板,具体为前舱横梁的侧部延伸开设的多个风窗装饰板固定孔110,可与风窗装饰板螺栓连接;如图5中A-A断面和图6中B-B断面所示,横梁下板200的底部设有坡度,使得前舱横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其安装时朝向流水槽500的一端倾斜,使风窗装饰板进风口流到前舱横梁上的水能及时排到流水槽500上,同时前舱横梁内部不会积水,横梁上板100、横梁下板200靠近流水槽500的接合处设有缺口供流水排出;如图7和图8中C-C断面所示,流水槽500的后部与前围挡板900的上部连接,前舱横梁与流水槽500的搭接处布置有一条泡棉510,泡棉510的材质为EPDM,防止水从搭接处流入机舱内部,另外,可减小前舱横梁的横梁下板200与流水槽500之间的摩擦和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舱横梁,包括横梁上板(100)、横梁下板(200),所述横梁上板(100)与横梁下板(200)的周边焊接连接,所述横梁上板(100)向上凸起与所述横梁下板(200)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横梁上板(100)和所述横梁下板(200)的两端对应开有多个螺栓孔(300),所述横梁下板(200)的侧边向上设有多个翻边结构(2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舱横梁,包括横梁上板(100)、横梁下板(200),所述横梁上板(100)与横梁下板(200)的周边焊接连接,所述横梁上板(100)向上凸起与所述横梁下板(200)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横梁上板(100)和所述横梁下板(200)的两端对应开有多个螺栓孔(300),所述横梁下板(200)的侧边向上设有多个翻边结构(2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板(100)的侧部延伸并开有风窗装饰板固定孔(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板(100)的表面设有多个排水孔(120)和加强筋(1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板(100)和所述横梁下板(200)的端部对应设有圆形的过孔(400)。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前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下板(200)的底部设有坡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舱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板(100)和所述横梁下板(200)的侧端设有向上的弧形突起部(800)。7.一种如权利要求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立力周全陈孟华陈玮李礼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