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485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含有牵伸装置(1a)的纺纱机中,纱条(11)被导纱元件(34)偏转几度角。这很大地防止了短纤维从正受到牵伸的纱条的任何松脱,这显著地提高了纱线的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机,并且它还被推荐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集束纺 纱机。
技术介绍
这些纺纱机或者具有牵伸装置,或者具有集束装置;所述牵伸装置带有专用的输出罗拉,所述专用的输出罗拉连接于抽吸装置;在真空中工作的所述集束装置连接于传统的两级牵伸装置,所述两级牵伸装置包括3对滚筒。集束发生于可透空气的集束元件上面,所述集束 元件与纱条一起前移并从内部受到真空作用,利用横向地朝纱条流动 的抽吸空气造成了所述集束。尤其是当开发了集束纺纱机的新应用领域时,需要在集束之前在 纱条通过牵伸装置的路径上和如果需要通往集束装置时尽可能地完 全控制纱条。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牵伸装置的优化牵伸中和/或到达集束装置之前, 为此目的而提供了专用的导纱器,该导纱器可使被牵伸的纤维比在传 统的牵伸装置上更少分散同时不会在各纤维方向上造成显著变化。在 一个实施例中,利用偏转元件来实现这点,偏转元件的表面至少被部 分纤维所覆盖,因此一条纱条的所有纤维以相同的方法和/或相同的 方向被偏转。这最好通过具有基本均匀断面的杆形棱柱状偏转元件来 实现,所述偏转元件被布置成横向对着纤维流的流动方向和被布置在 牵伸滚筒的纵方向上。这个导纱元件直接布置在纱条被绕在集束元件 之前(的位置)。导纱元件造成的纱条方向变化最好是l. 5°- 5°。在多滚筒牵伸装置中应用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纺纱机,包括至少3对 变形罗拉和一对罗拉上的两个皮圈,其中为了通过一个皮團尽可能靠近传输滚筒地引导纱条, 一个保持架引向一对传输滚筒,该保持架具 有环绕在其上的皮圏,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纱条或皮圈的附加杆形导 纱器,该导纱器布置在皮圏与传输滚筒之间。 所述导纱器朝传输滚筒凹而朝纱条凸。在第二实施例中,导纱器可被布置在朝向皮圏的两个上罗拉之 间,使得当从外部看去时,通过导纱器使所述皮圈受到凹的偏转,用于纱条的附加导纱器可布置在纱条的输送方向上,在一个牵伸 区中或在一个牵伸区之后和在一个集束区之前,特别是在纱条被绕在 集束装置的集束元件上之前(的位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随后参考各附图以各种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解释。其中 图1和图5分别是传统的两级牵伸装置的剖视图和侧视图,其中 结合有导纱元件;图2是图l的局部,显示导纱元件附近的各重要元件;图2a显示带有纱条的导纱元件;图3显示导纱器安装在牵伸装置的各元件上;图4是具有集束装置的牵伸装置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集束装置被布置在牵伸装置后面;图5示出引导件34;图6是皮圈上的导纱元件,它能使纱条通过皮圏时实现更长的引 导;和图7显示安装导纱器的各种可能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纺纱机安装有集束装置l,集束装置l连接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 la,集束装置1的特征在于,用于纱条的附加导纱器34,附加导纱 器34被布置在纱条传输方向上、在牵伸区4、5之后和在集束区之前, 特别是在纱线11 ;陂绕在集束装置的集束元件19上之前。所述机器的特征还在于导纱器34被布置在多级牵伸装置的主牵伸区中、传输滚筒2之前,导纱器的导纱元件34是布置在牵伸滚筒的纵方向上的棱柱状 杆,所述棱柱状杆在功能侧面上具有倒圆的横断面,导纱元件34被布置成使它穿过连接线或相切于夹持间隙23;所 述夹持间隙位于传输滚筒2与上罗拉2'之间,上罗拉2'压向所述 滚筒,所述传输夹持点位于牵伸装置la的上皮圈5与下皮圈4之间。纱条11或皮圈5被偏转了几度,特别是1.5°- 6°,导纱器直接座落于传输滚筒2与牵伸装置的第三上罗拉2'之间 的夹持间隙23的前方,第三上罗拉2'被压向所述滚筒,如果需要,牵伸装置la的传输滚筒2被做成集束装置1的具有 可透空气的圆筒表面的集束元件19,利用真空系统15可在集束区13中的纱条11上发生气动效应,借助于保持元件340把导纱元件34加装在皮圏的保持件上,特 别是加装在牵伸装置la的皮團4、 5的保持架30,片弹簧被连接于导纱元件34的端部,在牵伸装置la的皮圏5的 保持架30端部具有快速连接头,纱条11的导纱器34座落于保持架30的一个边缘上的带有偏转 元件33的垫片32处,偏转元件33在牵伸装置la上皮圏5的保持架 30的一个边缘上,考虑到纱条11通过牵伸装置la的输送方向上的 每种情况,导纱器34被设在牵伸装置la的传输滚筒2之前,而另外 的导纱器34'被设在传输滚筒2之后和在具有集束元件19的集束装 置l之前,其中可单独地具有或累加地具有上述各特征。含有如图1所示的集束装置1的牵伸装置la,传送纱条11经过 进给滚筒42,进给滚筒42带有压向所述滚筒的第一上罗拉42',把 纱条11传输通过初步牵伸区至具有第二上罗拉3'的中滚筒3。中滚 筒3具有环绕它的下皮圏4,下皮圏4由中滚筒3驱动穿过桥40。具 有上皮圏5的上罗拉3'和保持架30通过如图4所示的加载装置10 被压向下皮圏4。上皮圏5与所述下皮圈4接触并由所述下皮圏驱动, 其中来自位于进给滚筒42与中滚筒3之间的初步牵伸区的纱条11的 纤维克服传输滚筒2的张力被保持在主牵伸区'在这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传输滚筒2被做成集束元件19,即做成具有内抽吸力的穿孔筒。 一方面上皮圈5环绕在第二上罗拉3'的周围,而另一方面环绕在座 落于保持架30上的垫片32的周围。导纱元件34布置在来自下皮圏 4或上皮圈5的纱条11的传输位置与具有第三上罗拉2'的传输滚筒 2之间,导纱元件34如图1所示轻微地偏转纱条11,由此实现了纱 条11纤维的拉紧引导,并且特别是防止了较短的纤维从所述纱条上 脱离。特别地具有3-6 mm之间直径的圆形杆最好被用作导纱元件 34。导纱元件34被布置得尽可能靠近传输滚筒2或集束元件19的表 面,距离小于lmm。在被导纱元件34偏转几度之后,纱条被绕在集 束元件19的表面上,在第三上罗拉2'与第四上罗拉l'的夹持位置 之间的环绕路径位于集束元件19上。盖在集束元件19上方的筛网 19'保证了进入的抽吸空气被引导成尽可能平行于传输滚筒2的轴 线。然后纱条最好通过环锭纺纱装置40而被加捻并缠绕在纱线筒管 上面。图2及2a显示在导纱器34附近的装置的放大截面,在该处纱条 11被偏转的角度oc-l. 5°- 6°。纱线可被纺成3-100 Ne的支数,较好 是3-50Ne, 3-30 Ne使得一次调整该导纱器34的导纱元件。供料可 包括所有已知的可纺纤维材料,并具有短纤维部分,特别是粗梳棉, 还有MMF、PES及混纺纱。由于有导纱器34而实现了优良的纱线质量。 图2及2a中的标号类似于图1的。图3显示在牵伸装置中安装导纱器34的两个实施例。引导上皮 圏5的保持架30被牢固地但可与第二上罗拉3' —起转动地安装在 上述加载装置10上。在导纱器34的导纱元件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 这延伸过图3的保持架30部分的整个长度。导纱元件34的各端部由 保持元件340、 340'支承。保持元件340牢固地连接在保持架30的 端部,例如,使用销或螺钉形的固定元件3"。保持元件3"可由弹 簧钢制成,例如片弹簧。通过对准固定元件342使固定销"2横向进 入保持架端部的孔中使它们快速装配。根据图3右部分的导纱器34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在其端 部具有滑动件342的两个保持元件340、 34(K ,使比较短的导纱元 件34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纺纱机中引导纤维束的导纱器,所述纺纱机包括多级牵伸单元和附加集束装置,所述导纱器应用在上皮圈和下皮圈下游、输出下罗拉的上游的牵伸单元的主牵伸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器是一种能够沿牵伸罗拉(2,3)的纵向方向伸长安装的杆状件(34),优选为杆(34),所述杆状件(34)以1.5-6度的角偏转纤维束(1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维尔利彼得蒙格纳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