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52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包括分梳腔底板和分梳下腔体,分梳下腔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分梳腔底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网和调节阀,所述滤网嵌装在分梳下腔体上、距离分梳下腔体的圆弧面中心轴线为12~16mm;所述调节阀与分梳下腔体之间采用基孔制间隙配合,调节阀的中心轴线与分梳下腔体的圆弧面中心轴线在水平方向相距24~27mm,在垂直方向相距41~44mm。(*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属于纺纱机 械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分梳下腔体在排杂区域之后至输纤下通道之前区域的补风方式为上补风式。上补式补风方式的工作原理是补风气流先是 由上向下垂直进入补风通道,然后气流再转折90°与补风通道成平行状态进入 补风区域,因此存在在转折处有轻微气流紊乱问题;另外,由于纺纱周围空气 中存在有短绒、尘埃,短绒与尘埃会随补风气流被吸入到分梳下腔体内,在纺 纱通路上产生累积,因此,累积在纺纱通路上的短绒与尘埃会附着在纱线上产生粗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上补风式在重力因素的影响下,短绒与尘埃很容 易进入补风通路,而在补风通路上累积的短绒与尘埃很难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抽气式转 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以解决因补风产生的纱线粗节及清理难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技术提供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包括分梳腔底板 和分梳下腔体,分梳下腔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分梳腔底板上,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滤网和调节阀,所述滤网嵌装在分梳下腔体上、距离分梳下腔体的圆弧 面中心轴线为12~16mm;所述调节阀与分梳下腔体之间釆用基孔制间隙配合, 调节阀的中心轴线与分梳下腔体的圆弧面中心轴线在水平方向相距24~27mm, 在垂直方向相距41 ~44mm。 所述间隙小于等于O. lmm。所述滤网的长度为23~25mm,宽度为10-14 mm。所述滤网上有60 ~ 100个几何形孔。 所述几何形孔的面积为0. 6匪2~ l誦2。 所述几何形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长方形孔或三角形孔。 所述调节闽为圆柱体,其内部开有两个相通的槽孔。 所述调节阀的下部为圆柱形实心体,高度为1.5~3mm,槽孔高度与滤网 的长度相同。本技术提供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补风气流先通过 滤网过滤掉空气中的短绒,然后穿过分梳下腔体的第一处补风过道,通过调节 阀内部的两个相通槽孔进入分梳下腔体的第二处补风过道,最后到达工作区 域,补风气流一直处于与补风通路成平行状态进入补风区域,补风方式为侧补 风式。由于本技术釆取了上述解决技术方案,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 下有益效果1) 由于侧补风式结构使补风气流一直处于与补风通路成平行状态进入补 风区域,因而不会产生气流紊乱而干扰补风效果。2) 由于在补风气流的入口处增加了滤网,因而阻挡了补风气流中的短绒 进入补风通路。3) 侧补风式结构使得稍重的灰尘由于重力因素不易进入补风通路。4) 调节闽为圆柱体,其内部开有两个相通的槽孔,这样转动后,可以对 应其不同位置来调节气流量大小。5) 外部清理时,侧补风式结构只需挡车工拿着刷子将侧面滤网处短绒扫 至杂质输送带带走即可。6) 内部清理时,只需将调节阀取出,将补风通路上的杂质轻吹一下即可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图3为最大补风状态时对图2的D-D剖面示意图;图4为关闭补风状态时对图2的D-D剖面示意图。图中1、分梳腔底板;2、分梳下腔体;3、滤网;4、调节阀;5、补风 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完整的说明如图l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 构,包括分梳腔底板l、分梳下腔体2、滤网3和调节阀4,分梳下腔体2通过 螺钉固定连接在分梳腔底板1上,滤网3嵌装在分梳下腔体2上、距离分梳下 腔体的圆弧面中心轴线为12 ~ 16mm,调节阀4与分梳下腔体2之间釆用基孔制 间隙配合,最大间隙小于等于0.1隱,调节阀4的中心轴线与分梳下腔体2的 圆弧面中心轴线在水平方向相距24~27mm,在垂直方向相距41 ~44mm。所述滤网的长度为23~25mm,宽度为10 "mm,滤网上有60 - 100个几 何形孔,每个几何形孔的面积为0. 6mm2 ~ 1. 0mm2。所述几何形孔可以是圆形孔、椭圆形孔、长方形孔或三角形孔。所述调节阀为圆柱体,其内部开有两个相通的槽孔,调节阀的下部为圆柱 形实心体,高度为1. 5 ~ 3. Omm,槽孔高度与滤网的长度相同。调节阀4是用来调节补风量大小的,调节阀4 "开"、"关"对应不同区域, 其中调节阀的"开"、"关"分别对应补风气流量为零的极限位置,"开"、"关" 正中间部位为气流量最大位置,由"开"向"关"的顺时针旋转过程,对应气 流量由零逐渐增到最大以及气流量由最大逐渐递减到零的过程,由"关"向"开" 的顺时针旋转过程,对应气流量均为零。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的补 风气流先通过滤网3过滤掉空气中的短绒,然后穿过分梳下腔体2的第一处补 风过道,通过调节阀4的两个相通槽孔进入分梳下腔体2的第二处补风过道, 最后到达工作区域5,调节阀4的两个相通槽孔分别与第一处补风过道出口、 第二处补风通道入口尺寸相匹配。如图4所示,当调节阀4处于关闭区域时,补风气流无法通过调节阀,补 风量为零,这种情况适应于不需要补风的情形。权利要求1.一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包括分梳腔底板和分梳下腔体,分梳下腔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分梳腔底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网和调节阀,所述滤网嵌装在分梳下腔体上、距离分梳下腔体的圆弧面中心轴线为12~16mm;所述调节阀与分梳下腔体之间采用基孔制间隙配合,调节阀的中心轴线与分梳下腔体的圆弧面中心轴线在水平方向相距24~27mm,在垂直方向相距41~44mm。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小于等于O. l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网的长度为23~25mm,宽度为10-14 mm。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网上有60 ~ 100个几何形孔。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几何形孔的面积为0. 6mm2~ lmm2。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几何形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长方形孔或三角形孔。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阀为圆柱体,其内部开有两个相通的槽孔。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闽的下部为圆柱形实心体,高度为1.5~3mm,槽孔高度与滤网的长度 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易产生纱线粗节及清理难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新型补风结构,该结构包括分梳腔底板、分梳下腔体、滤网和调节阀,分梳下腔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分梳腔底板上,滤网嵌装在分梳下腔体上、距离分梳下腔体的圆弧面中心轴线为12~16mm,调节阀与分梳下腔体之间采用基孔制间隙配合,调节阀的中心轴线与分梳下腔体的圆弧面中心轴线在水平方向相距24~27mm,在垂直方向相距41~44mm。本技术的补风结构为侧补风式,不会产生气流紊乱而干扰补风效果,补风气流中的稍重灰尘也不易进入补风通路,而且滤网既阻挡了气流中的短绒进入补风通路产生纱线粗节,又方便了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补风结构,包括分梳腔底板和分梳下腔体,分梳下腔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分梳腔底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网和调节阀,所述滤网嵌装在分梳下腔体上、距离分梳下腔体的圆弧面中心轴线为12~16mm;所述调节阀与分梳下腔体之间采用基孔制间隙配合,调节阀的中心轴线与分梳下腔体的圆弧面中心轴线在水平方向相距24~27mm,在垂直方向相距41~44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粟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淳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