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短纤维束制造纺丝纤维或纱线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30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流纺丝也就是由短纤维束(1,24)制造纺丝纱线(10)的装置。所述装置具体包括一纤维导引构件(3,22),一纤维传送通道(4),和一与纤维导引构件(3,22)相连的回旋气流腔室的外罩(15)。回旋气流腔室的外罩(15)依次包括一与纤维导引构件(3,22)相隔一定距离配置的具有一纱线导引通道(8)的锭子(7)。另外,回旋气流腔室的外罩(15)容纳着一具有至少一个喷嘴(13.1)的流体装置,在纱线导引通道的入口孔嘴(9)的周围产生回旋气流。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纤维传送通道(4)具有管道式包层(17,26,27,28),其以这样的一种尺度设置:在纤维传送通道(4)与回旋气流腔室的外罩(15)之间形成阶状面,藉此阶状面的前表面(18,29,30,31)可起到对由一个或多个喷嘴(13.1)形成的流体进行偏转导引的表面的作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依据前面权利要求1所述由短纤维束来制造纺丝纤维或纱线的装置。
技术介绍
这种装置在纺织技术中是熟知的,用来生产气流纺纱。例如在EP854214(US5,927,062的同族专利)的说明书中披露过这种装置,在附图1中表示出了该装置。从图中可以看到短纤维束1是如何由一对引出辊2(在多数情况下为一种牵伸装置)引出和如何通过一纤维导引构件3.1而行进的。该纤维导引构件3.1具有一纤维传送通道4,该纤维传送通道4具有一螺旋形纤维导引面5,该导引表面终止于一纤维引出边缘6。在与纤维导引构件3.1和纤维引出边缘6分别具有一特定距离之处设置着一锭子7,该锭子7具有一纱线导引通道8和一与纱线导引通道8相配置的入口孔嘴9。在纤维导引构件3.1和入口孔嘴9之间是一为了在入口孔嘴9周围产生回旋气流的流体装置(该流体装置未示出)。该流体装置在分别环绕入口孔嘴9和锭子7的区域14内产生回旋气流11。图1只以图示的方式显示了气流纺丝装置。区域14一般放入一外罩中,由此确定该区域为一回旋气流腔室(14.1,见下面的附图)。作为一种流体,通常使用压缩空气。由于回旋气流11的产生,短纤维束1的纤维自由端12就位于入口孔嘴9的周围位置。作为短纤维束1向着箭头的方向运动的结果,纤维自由端12就在入口孔嘴9的周围产生相对旋转的运动,以及作为一种结果,纤维自由端12在短纤维束1的周围产生相对旋转的运动。相应地就由短纤维束1得到了纺丝纱线10。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空气)从流体装置流动的导向装置。其特别涉及回旋气流腔室14.1直接邻近于流体出口的那一区域。依照JP3-106368的说明书作为现有技术的另一个实例,该实例如附图2和2a所示。在图2中显示的组件实质上与图1显示的组件相同(只有一个变化,见图2a)。特别是一对引出辊2和具有纤维导引通道8的锭子7是一样的。与图1类似,在此流体装置也产生回旋气流。在该情形下,流体装置由几个喷嘴13.1组成。喷嘴通常包括圆柱形的孔口,由此流体(优选空气)在压力下被导入回旋气流腔室14.1。回旋气流腔室14.1具有一圆形的横截面。通过设置孔口和由于回旋气流腔室14.1的圆形横截面造成特定的流动方向,压缩空气沿该流动方向流入的结果是在锭子7的入口孔嘴9的周围产生回旋气流。从图2可以看出,纤维导引构件3.1包括一也形成纤维传送通道4的衬套3a。直接与衬套层3a相连的是回旋气流腔室的外罩15。依据图示的装置,流体装置(由孔口或喷嘴13.1代表)与纤维导引构件的衬套3a是相结合为一体的。如图所示的装置,回旋气流腔室的外罩15与纤维导引构件的衬套3a是两个独立的组件。然而完全有可能的是,由现有技术也可知道,两个组件也可以被设计成一个组件(作为一件)。不管这些组件是设计成完整的一件或是作为独立的组件,对于本申请来说并不重要。在图2a中,图2的纤维导引构件3.1显示为三维视图。与图1相比,图2的纤维导引构件3.1不具有螺旋状的纤维导引面,而是具有相当平的纤维导引面16。图2的纤维导引构件3.1与图1之间进一步的区别在于该导引面没有纤维引出边缘。取代纤维引出边缘的是,纤维导引构件的一部分3b具有切去顶端的圆锥体形状。该锥形体16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称之为假捻纱芯的纱芯。这种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假捻(短纤维束的不正确的旋转)由入口孔嘴9相反地向后通过纤维导引构件3.1延伸到一对引出辊2的夹持空隙中(指的就是加捻停顿)。假捻阻止了(未卷曲的)纱芯纤维自由端12的正确卷曲或旋转。如果假捻发生,短纤维束的纱芯与纤维自由端12一同旋转,防止纤维的自旋。依据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由于螺旋形的纤维导引面5产生加捻停顿,致使短纤维束1不可能向着引出辊2旋转。涉及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的现有技术的另一实例可以在申请人的一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CH01-00569)中得到,在本专利技术申请提出时,该专利申请还没有公开。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善回旋气流腔室中的流动条件,由此生产出具有特定纱线用途的纱线。特别是,按照流动工艺,打算改进回旋气流腔室直接邻近于喷嘴出口的那一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主权利要求1所述技术特征组成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点或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也有所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气流纺丝装置的试验令人惊讶的显示出了由于空气流入具有管道式包层的纤维传送通道和设置有适当阶状面和限定回旋气流腔室的纤维导引构件的外表面的有利设计结构中,就能够达到增加高达50%流入空气体积的效果。进一步的试验表明流动条件意外的改善导致两个不同的效果。一方面,由于管道式包层而使纤维传送通道横截面的减少对空气流入体积的增加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与回旋气流腔室外罩接触的管道式包层的阶状面周密设计对回旋气流腔室本身的流动条件产生了实质性改善效果。对作为限流板的阶状面周密的设计对形成由喷嘴喷出的空气流(或其他流体)具有预料不到的效果。这种设计导致了回旋气流腔室中流动条件的改善和在纤维传送通道中流动条件的改善。限定回旋气流腔室的纤维导引构件的外表面以下述方式设计使其起到回旋气流流动的偏转导引表面的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实施例的构思是外表面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设计使其至少不扰乱回旋气流的流动(由于该外表面具有比湍流流体的流动方向更倾斜的事实)。在上述两种情形下,外表面的适应性改变也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由于通过纤维传送通道的空气流入量和空气输出量各自的增加,在引出辊和纤维传送通道的入口处形成了纤维导引作用(见图1或图2)。通过纤维传送通道增加的空气流量“吸着”具有松散短纤维的短纤维束更集中地进入纤维传送通道。通过这种流体流动,短纤维束的单独纤维更好地排列,以及短纤维束减少了在进入纤维传送通道之前的“摆动”倾向(由在旋转的引出辊周围的空气流动造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安排,能够减少由在刚刚通过引出辊之后的短纤维束的断裂而导致生产中断情况出现的数量。同样的,也可以测定可测量到所提高的纱线质量。本专利技术和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构思以随后的如附图所示实施例为基础进行解释,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实施例中的具体形式。附图说明图1 EP854214说明书中记载的现有技术图2和2a 根据JP3-106368的现有技术图3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图3a 根据本专利技术附图3所示装置的截面3b 图3所示具体实施例的第二截面3c 纤维导引构件和半截管道式包层图4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变型图4a 图4为沿I-I断面的横截面5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可能的具体实施例图6 图示的纺丝过程图7,7a,7b,8,8a 本专利技术另外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其目的就是为了在附图的基础上解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装置的大致效果。在附图中所示的纤维导引构件3由呈中空圆柱体形式的管道式包层17包绕。管道式包层17可以是完整的一片或者是多片,优选为两片。纤维传送通道4也被管道式包层17包绕。管道式包层17具有如下的结构,在纤维传送通道4的末端与回旋气流腔室的外罩15之间具有阶状面18。该阶状面18的外表面起到由喷嘴13.1形成流体(未示出)倾斜导引表面的作用。流体(通常为空气)由具有椭圆形形状(见图3)的喷嘴的出口孔流入到回旋气流腔室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短纤维束制造纺丝纤维或纱线的装置,包括一纤维导引构件,一纤维传送通道,与纤维导引构件相连的回旋气流腔室的外罩,由此形成限定回旋气流腔室的纤维导引构件的外表面,回旋气流腔室的外罩容纳着一与纤维导引构件相隔一定距离配置的具有纱线导引通道的锭子,藉此回旋气流腔室的外罩容纳着一具有至少一个喷嘴的为了在纱线导引通道的入口孔嘴周围产生回旋气流的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纤维传送通道(4)具有管道式包层(17,26,27,28),所述管道式包层以下述方式设置:在纤维传送通道(4)的端 部形成相对于回旋气流腔室外罩(15)的肩状面(18,29,30,31),由此所述肩状面的前表面可起到作为流体偏转导引表面的作用,所述流体由(一个或多个)喷嘴(13.1)处喷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施塔尔德O维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