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478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存在制造成本高、装配及拆卸难、易出现减震圈脱落及减震效果不能满足高转杯转速要求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新型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该减震套在减震套整体结构的外部设有一个外套,在外套上设有几何形槽,并且前减震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与后减震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形成轴向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容易保证减震套加工技术性能要求,制造成本低、装配及拆卸方便,解决了减震圈易脱落问题,提高了减震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属于纺纱机械设备技 术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包括前减震套、后减震套及中套结合件,前 减震套和后减震套均由挡圈、减震圈及外圈组成,中套结合件由内套、螺母及 锥端紧定螺钉组成,前减震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 与后减震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外圏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完全相同。制造时,由于前后减震套外圏间距大于50mm,并且起减震、防震作用的减震圈更加剧两 外圈径向跳动的超差,为保证技术性能要求则制造成本高、合格率低;装配或 拆卸时,同样会由于前述原因增加装配或拆卸的难度,尤其是该减震套属于需 要经常拆装的组件;并且,由于前减震套与后减震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 外圈装配位置关系完全相同,因此易出现减震圏脱落问题。而且,现有减震套 的减震效果很难满足追求纺纱高产量带来的高转杯转速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杯纺纱 机的减震套,以解决制造成本高、装配及拆卸难、易出现减震圈脱落及减震 效果不能满足高转杯转速要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技术提供的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也包括前减震套、后减震 套及中套结合件,前减震套和后减震套均由挡圈、减震圏及外圈组成,中套结 合件由内套、螺母及锥端紧定螺钉组成,但在减震套整体结构的外部设有一个 外套,在外套上设有几何形槽。上述前减震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与后减震 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形成轴向对称。 上述外套由金属材料做成,其中以不锈钢材料最好。在上述外套上可设2-5个几何形槽,每个开槽的角度为a,每槽相互间 角度为P,所述cc为0~ 360度,p为0 360度;每个槽的轴向尺寸为Ll,槽 间距为L2,所述Ll为1 ~ 4mm, L2为15 ~ 19mm;所述几何形槽最好为扇形槽 或梯形槽或矩形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因在减震套整体结构的外部增加了一个金属材质的外套,这样制造时只 需加工外套的外圆,因此容易保证减震套加工技术性能要求,解决了制造成本 高、装配及拆卸不方便问题。2) 因在外套上增加了起减震作用的几何形槽,因此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3) 因前减震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与后减震 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形成轴向对称,所以解决了 减震圈易脱落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减震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套中外套的开槽轴向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减震套中外套的开槽径向示意图。 图中l一内套;2—挡圈;3—外套;4一减震圈;5 —螺母;6—锥端紧定 螺钉;7 —外圈;8—几何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包括前减震 套、后减震套及中套结合件,前减震套和后减震套均由挡圈2、减震圈4及外 圈7组成,中套结合件由内套l、螺母5及锥端紧定螺钉6组成,在减震套整 体结构的外部设有一个外套3,在外套3上设有几何形槽8。前减震套中减震圏4左上侧与外圈7粘接,并由外圈7挡住其向外滑移,减震圈4右下侧与挡圈2粘接,并由挡圈2挡住其向内滑移;后减震套中减震 圈4右上侧与外圈7粘接,并由外圈7挡住其向外滑移,减震圈4左下侧与挡 圈2粘接,并由挡圏2挡住其向内滑移。可见,上述前减震套中的挡圈2、 减震圏4及外圏7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与后减震套中的挡圈2、减震圈4及 外圏7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形成轴向对称。上述外套由金属材料做成,其中以不锈钢材料最好。为了增强减震套的减震效果,在外套3上可设2 ~ 5个几何形槽8,每个槽 的轴向尺寸为L1,槽间距为L2(见图2所示),所述Ll为l 4mm, L2为15 19mm;每个开槽的角度为ct ,每槽相互间角度为P (见图3所示),所述cc为0 ~ 360度,P为Q 360度;所述几何形槽最好为扇形槽、梯形槽或矩形槽。本技术因在减震套整体结构的外部增加了一个金属材质的外套,这样 制造时只需加工外套的外圆,因此容易保证减震套加工技术性能要求,制造成 本低、装配及拆卸方便;另外,在外套上增加起减震作用的几何形槽,大大提 高了减震效果。由于挡圈(2)要比外圈(7)在防止减震圈滑移上效果好,所以本实用新 型的减震套使前减震套中的挡圈2、减震圈4及外圈7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 与后减震套中的挡圈2、减震圈4及外圈7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形成轴向对 称,这样在拆卸时,减震圈(4)就会被挡圈(2)的高出结构挡住,因此解决 了减震圈易脱落问题。权利要求1. 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包括前减震套、后减震套及中套结合件,前减震套和后减震套均由挡圈、减震圈及外圈组成,中套结合件由内套、螺母及锥端紧定螺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减震套整体结构的外部设有一个外套。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 减震套中的挡圏、减震圈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与后减震套中的挡圈、 减震圏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形成轴向对称。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外套上开有几何形槽。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外套上开有2 5个几何形槽。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 个开槽的角度为0~ 360度,每槽相互间角度为0~ 360度。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 个几何形槽的轴向尺寸为l~4mm,槽间距为15 19隱。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几 何形槽为扇形槽、梯形槽或矩形槽。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存在制造成本高、装配及拆卸难、易出现减震圈脱落及减震效果不能满足高转杯转速要求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新型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该减震套在减震套整体结构的外部设有一个外套,在外套上设有几何形槽,并且前减震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与后减震套中的挡圈、减震圈及外圈之间的位置装配关系形成轴向对称。本技术容易保证减震套加工技术性能要求,制造成本低、装配及拆卸方便,解决了减震圈易脱落问题,提高了减震效果。文档编号D01H4/08GK201087225SQ20072007245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志 张, 石焕强, 粟宝华 申请人:上海淳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减震套,包括前减震套、后减震套及中套结合件,前减震套和后减震套均由挡圈、减震圈及外圈组成,中套结合件由内套、螺母及锥端紧定螺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减震套整体结构的外部设有一个外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焕强张志粟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淳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