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295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包括阀体、弹性模板、隔离体、操纵杆组件、浮球及保安组件,弹性模板和隔离体上下设置在阀体内并将阀体内分隔成等压腔、变压腔和集水腔,集水腔和等压腔分别与风缸连通,在阀体的底部设置排水阀口,在弹性模板与隔离体之间安装有主弹簧,保安组件用于选择性地将变压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或断开,操纵杆组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弹性模板和排水阀口连接,浮球感知集水腔的水位并将集水腔和变压腔接通或断开,弹性模板根据等压腔压力与变压腔压力和主弹簧顶力之和的差值带动操纵杆组件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排水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适应性强、成本低,属于纯机械全自动风缸排水阀,更能适应恶劣的使用环境。

An automatic draining valve for the wind cylind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draining valve for a wind cylinder, including a valve body, an elastic template, an isolator, a joystick component, a floating ball and a security assembly. The elastic template and isolation body are arranged up and down in the valve body and separated into an isobaric chamber, a pressure variable cavity and a water collecting chamber. The water collector cavity and the isobaric chamber are connected to the wind cylinder respectively, at the bottom of the valve body. The main spring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elastic template and the isolator. The security assembly is used to selectively connect or disconnect the pressure swing cavity with the outside atmosphere.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joystick assembly are connected to the elastic template and the drain valve port respectively. The floating ball senses the water level of the water collecting chamber and connects the water collecting and pressure swing chambers. Disconnect, the elastic template moves the rod assembly up and down to open or close the drain valve por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ssure of the constant pressure cavity and the sum of the pressure of the pressure variable cavity and the top force of the main spr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table performance,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low cost, and belongs to the pure mechanical and automatic air cylinder drain valve,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harsh use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缸,特别涉及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
技术介绍
高铁等轨道车辆制动系统中的风源虽然全部采用了风源净化装置实施排水与净化,但风缸里依然常有积水存在,有时会影响列车制动性能。因此,在列车运行保障规程中明确列入了风缸定期排水的要求,现有车辆采用的方式是安排专人定期完成风缸排水的工作,因为高铁车辆底架布满各种设备,风缸安装在车辆底架的中线上难以到达,为此还设置了专用工具完成此项任务,整个排水过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了实现解放人力、提高效率、完善制动系统的功能,有必要设计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觖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特别适应恶劣的使用环境的风缸自动排水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包括阀体、弹性模板、隔离体、操纵杆组件、浮球及保安组件,所述弹性模板和隔离体上下设置在阀体内并将阀体内分隔成三个腔体,所述弹性模板上方为等压腔,弹性模板和隔离体之间为变压腔,所述隔离体的下方为集水腔,所述集水腔通过连通管与风缸底部连通,所述等压腔通过引气管与风缸连通用于引入风缸高压空气,在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排水阀口,在所述弹性模板与隔离体之间安装有主弹簧,所述保安组件通过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分别与等压腔和变压腔连通用于通过引入的风缸高压空气选择性地将变压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或断开,所述操纵杆组件穿过隔离体在集水腔和变压腔内运动,所述操纵杆组件的顶部与弹性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杆组件的底部通过阀塞与排水阀口连接,所述浮球感知集水腔的水位并将集水腔和变压腔接通或断开,所述弹性模板根据等压腔压力与变压腔压力和主弹簧顶力之和的差值带动操纵杆组件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排水阀口。进一步,所述阀体由上阀体和下阀体组成,所述弹性模板安装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所述上阀体、下阀体及弹性模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操纵杆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拉杆、连接碗及连接板,浮球安装在连接碗内部,拉杆的顶端与弹性模板固定连接,主弹簧套在拉杆的外侧,拉杆上具有将集水腔和变压腔连通的通孔,在通孔处设置有进气限流塞,浮球随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以开闭进气限流塞实现集水腔和变压腔之间的通断。进一步,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集水腔内的水通过透水孔进入连接碗内。进一步,在所述连接碗上设置在连接碗通气孔。进一步,所述拉杆的顶部与弹性模板之间设置有上下两层模板夹板,所述拉杆的顶部具有外螺纹,拉杆的顶部由下至上穿过下层的模板夹板、弹性模板和上层的模板夹板后通过螺母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隔离体为中空的环形结构,隔离体与阀体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在隔离体的中心具有向下的凹腔,所述主弹簧安装在凹腔内。进一步,所述保安组件包括壳体,在壳体内由上至下设置有保安弹簧、保压活塞、隔离塞和排风限流塞,所述保压活塞和隔离塞之间的空间通过上通气孔与等压腔连通,所述隔离塞下方的空间通过下通气孔与变压腔连通,所述保压活塞上下移动用于开闭所述排风限流塞实现变压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通断。进一步,在所述保安弹簧的外侧套有一调整螺栓,调整螺栓与壳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在调整螺栓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调节保安弹簧初始压力的螺纹孔。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适应性强、成本低,通过浮球感知风缸内有无积水,利用风源为动力实现了阀塞操控以打开或关闭排水阀口,利用风缸内的压力和弹簧力对抗实现了风缸保压,该排水阀属于纯机械全自动风缸排水阀,不需要电源,更能适应恶劣的使用环境。本专利技术除可以应用于高铁等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中,也可以运用到任何空压机所带的风缸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排水阀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排水阀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操纵杆组件的结构图。如图1至图3所示,上阀体1,下阀体2,弹性模板3,螺钉4,隔离体5,主弹簧6,集水腔7,变压腔8,等压腔9,密封槽10,安装台11,凹腔12,操纵杆组件13,浮球14,排水阀口15,阀塞16,拉杆17,连接碗18,连接板19,进气限流塞20,模板夹板21,螺母22,台阶结构23,通孔24,限流孔25,阀塞拉杆26,连通管27,连接碗通气孔28,透水孔29,保安组件30,保安弹簧31,保压活塞32,隔离塞33,排风限流塞34,上通气孔35,下通气孔36,引气管37,调整螺栓38,螺纹孔39,风缸40,过滤管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包括阀体,为了维护方便,阀体优选采用分体式结构,由上阀体1和下阀体2组成,上阀体1和下阀体2之间通过多个螺钉4固定连接。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2之间安装有一层弹性模板3,弹性模板3同样通过螺钉4固定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2之间,弹性模板3优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在安装后也起到密封的作用,在下阀体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阀口15,上阀体1的顶部与风缸40固定连接,风缸40内的水通过底部的排水阀口15排出。在下阀体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个隔离体5,隔离体5将下阀体2的内部空间隔离出上下两个空间,隔离体5上方的空间即隔离体5与弹性模板3之间的空间为变压腔8,隔离体5下方的空间为集水腔7。弹性模板3上方的上阀体1内部的空间为等压腔9,等压腔9上部通过引气管37与风缸40中部相通,引气管37用于引入风缸40内的无水高压空气。隔离体5为中空的环形结构,在环形结构的外壁上设置有上下两道密封槽10,在密封槽10内安装密封胶条,在下阀体2的内壁上向中心凸出有一圈安装台11,安装台11用于限定隔离体5的安装位置,隔离体5的底部卡固在安装台11上。在下阀体2的内部安装有操纵杆组件13和浮球14,浮球14用于检测集水腔7内的水位,操纵杆组件13与浮球14配合用于根据集水腔7内的水位控制排水阀口15的开闭。操纵杆组件13的顶部与弹性模板3固定连接,操纵杆组件13可以在下阀体2的内部上下移动。操纵杆组件13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开闭排水阀口15的阀塞16,操纵杆组件13上下移动时带动阀塞16移动实现排水阀口15的开闭。操纵杆组件1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拉杆17、连接碗18及连接板19,浮球14安装在连接碗18内。拉杆17的顶部穿过弹性模板3并与弹性模板3固定连接,为了保证固定牢固和密封性,在弹性模板3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一块模板夹板21,拉杆17的顶部具有外螺纹。拉杆17的顶部依次穿过下方的模板夹板21、弹性模板3及上方的模板夹板21再通过顶部的螺母22固定。在拉杆17上具有台阶结构23,用于限定下方模板夹板21的安装位置。隔离体5的中心具有向下凹陷的圆形凹腔12,凹腔12与变压腔8连通,在凹腔12的中心贯穿设置拉杆17,拉杆17与隔离体5之间设置有上下两道密封胶条。在拉杆17上套设有主弹簧6,主弹簧6的底部限定在隔离体5的中心凹腔12的底壁上,主弹簧6的顶部与弹性模板3下方的模板夹板21接触。拉杆17上具有连通集水腔7和变压腔8的通孔24,通孔24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部分,该部分顶端是盲孔,在通孔24垂直部分的上部具有多个在水平的通孔,以将集水腔7与变压腔8连通。在通孔24垂直部分的底部安装有带限流孔25的进气限流塞20,进气限流塞20的底部抵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弹性模板、隔离体、操纵杆组件、浮球及保安组件,所述弹性模板和隔离体上下设置在阀体内并将阀体内分隔成三个腔体,所述弹性模板上方为等压腔,弹性模板和隔离体之间为变压腔,所述隔离体的下方为集水腔,所述集水腔通过连通管与风缸底部连通,所述等压腔通过引气管与风缸连通用于引入风缸高压空气,在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排水阀口,在所述弹性模板与隔离体之间安装有主弹簧,所述保安组件通过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分别与等压腔和变压腔连通用于通过引入的风缸高压空气选择性地将变压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或断开,所述操纵杆组件穿过隔离体在集水腔和变压腔内运动,所述操纵杆组件的顶部与弹性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杆组件的底部通过阀塞与排水阀口连接,所述浮球感知集水腔的水位并将集水腔和变压腔接通或断开,所述弹性模板根据等压腔压力与变压腔压力和主弹簧顶力之和的差值带动操纵杆组件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排水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弹性模板、隔离体、操纵杆组件、浮球及保安组件,所述弹性模板和隔离体上下设置在阀体内并将阀体内分隔成三个腔体,所述弹性模板上方为等压腔,弹性模板和隔离体之间为变压腔,所述隔离体的下方为集水腔,所述集水腔通过连通管与风缸底部连通,所述等压腔通过引气管与风缸连通用于引入风缸高压空气,在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排水阀口,在所述弹性模板与隔离体之间安装有主弹簧,所述保安组件通过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分别与等压腔和变压腔连通用于通过引入的风缸高压空气选择性地将变压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或断开,所述操纵杆组件穿过隔离体在集水腔和变压腔内运动,所述操纵杆组件的顶部与弹性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杆组件的底部通过阀塞与排水阀口连接,所述浮球感知集水腔的水位并将集水腔和变压腔接通或断开,所述弹性模板根据等压腔压力与变压腔压力和主弹簧顶力之和的差值带动操纵杆组件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排水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由上阀体和下阀体组成,所述弹性模板安装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所述上阀体、下阀体及弹性模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缸自动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拉杆、连接碗及连接板,浮球安装在连接碗内部,拉杆的顶端与弹性模板固定连接,主弹簧套在拉杆的外侧,拉杆上具有将集水腔和变压腔连通的通孔,在通孔处设置有进气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伶赵美钢周海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