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840836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以用于美容微创术后恢复屏障功能,保护创面,为创面提供愈合环境的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其包含以质量浓度计的下列组分:5~20g/L的透明质酸钠、0.1~0.5mg/L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0~30g/L的甘油、0.1~1.0g/L的pH调节剂,余量为注射用水,其中: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100~300万道尔顿。该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作为伤口处的覆盖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Sodium hyaluronate skin protective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medical field, and discloses a sodium hyaluronate skin protective membrane which can be used to recover the barrier function after cosmetic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protect the wound and provide the healing environment for the wound. It contain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meter: 5 ~ 20g/L sodium hyaluronate, 0.1 to 0.5mg/L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10 To 30g/L glycerin and 0.1 to 1.0g/L pH regulator, the remaining amount is water for injection. Among them,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sodium hyaluronate is 100~300 1.0g/L. The skin protective membrane of sodium hyaluronate as the cover of the wound, in the course of wound healing, can replace the damaged skin to play a temporary barrier, avoid or control the wound infection, and provid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the healing of the w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各种美容微创术如激光等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给患者带来美丽的同时也会造成皮肤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从而引起皮肤红斑、水肿、甚至渗血、脱屑、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皮肤屏障是由皮脂膜、角质层角蛋白、脂质的“三明治”结构、砖墙结构、真皮粘多糖类、粘多糖类等共同构成,可抵御外界有害刺激物、日光进入,同时具有保湿及调节抗炎作用。其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维持角质层厚度,保证结构完整性,具有对外界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细菌等微生物损伤的防护作用;另一方面维持角质层含水量,形成皮肤表面脂膜,可防止体内营养物质、水分等的丢失,维持皮肤免疫机能。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原理是在皮肤表面覆盖一层生物保护膜,形成封包效果,对外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细菌、致敏源对皮肤的伤害,减少炎症反应;对内阻止水分、维持皮肤的水和作用的完整、增强角质层弹性、恢复表皮屏障功能、调节表皮皮脂合成作用。透明质酸钠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细胞中,是构成人体细胞外基质和细胞信息传递蛋白聚糖链的重要成分。透明质酸钠具有的良好吸湿性,在干燥的环境中吸收大量水分,在潮湿的环境中,能自动地减少水分吸收,保持相对稳定的含水量。透明质酸钠是髙分子聚合物,有很强的润滑性和成膜性,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之产生良好的光滑和湿润感,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另外其在皮肤表面形成天然的水化膜屏障,能有效地阻止细菌侵入,间接产生抗菌消炎作用。此外,透明质酸将细胞粘合在一起,发挥正常细胞代谢及组织持水的作用,使皮肤细胞免受病原菌侵害,防止感染。人表皮生长因子是上世纪50年代由Cohen和Montalcini在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时发现的一种多肽生长因子,由53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广泛的刺激细胞增殖的作用,近年来在国内外天然的与重组的表皮生长因子已应用于角膜、皮肤损伤和胃肠溃疡的临床医用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可增强细胞的移动、分裂生长和细胞间质蛋白合成能力,促进新血管形成及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通过组织增生和重要细胞间质的合成来促进各类创面的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美容微创术后快速恢复屏障功能及有效保护创面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美容微创术后恢复屏障功能,保护创面,为创面提供愈合环境的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及其应用,作为伤口处的覆盖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包含以质量浓度计的下列组分:5~20g/L的透明质酸钠、0.1~0.5mg/L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0~30g/L的甘油和0.1~1.0g/L的pH调节剂,余量为注射用水。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其中,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100~300万道尔顿。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其中,所述透明质酸钠从动物组织中提取或者通过细菌发酵法生产。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其中,所述pH调节剂为磷酸盐、枸橼酸盐、氢氧化钠和盐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一种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配方中的用量称量各种组分;(2)将甘油以及pH值调节剂加入到注射用水中,完全溶解后进行除菌过滤和高压蒸汽灭菌,得到保护膜基质;(3)将步骤(2)中得到的保护膜基质冷却,在洁净环境下,向所述保护膜基质中加入透明质酸钠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并加以搅拌或振摇,直至透明质酸钠完全溶解,得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的除菌过滤采用已灭菌的0.22μm滤芯完成;其中,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为121℃,时间为30分钟。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的搅拌采用搅拌罐来完成,搅拌速度在200rpm以下,搅拌温度25℃~40℃;所述振摇采用摇床来完成,振摇速度在180rpm以下,振摇温度25℃~4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无菌灌装成制剂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在美容微创术后恢复屏障功能、保护创面以及为创面提供愈合环境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设计了透明质酸钠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优选配比的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适用于美容微创术后恢复屏障功能,保护创面,为创面提供愈合环境。结果表明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对于美容微创术后出现的红斑、疼痛、干燥等症具有明显改善,安全有效,在医学美容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选择高浓度的高分子透明质酸钠原料辅以重组人表皮因子、甘油和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组成,是经过了对产品配方配比的大量实验摸索而得出的。低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在低浓度时仅能形成碎片状的网状结构,而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分子可以形成覆盖整个体系的网状结构。高浓度高分子透明质酸钠溶液具有较强的成膜性,能在创伤表面形成天然的保护膜屏障,抵御外界细菌、致敏原的伤害,防止感染,间接产生抗菌消炎作用。透明质酸钠溶液中添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后可明显促进皮肤创伤愈合,有助于启动创面修复,加速创面愈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做出进一步的描述,但下列实施例并不应视为限制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除了特殊说明以外,下列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材料等均可通过常规的商业手段获得。实施例1一种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1)在配制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000mL,然后加入甘油10g、磷酸氢二钠0.50g、磷酸二氢钠0.15g,完全溶解后用已灭菌的0.22μm滤芯进行除菌过滤,并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于121℃灭菌30分钟,得到保护膜基质;(2)将上述保护膜基质冷却,在百级洁净度环境下,先将保护膜基质加入到搅拌罐中,于25℃保温条件下,再将分子量为286万道尔顿的透明质酸钠除菌干粉5.0g和0.1mg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缓慢加入搅拌罐中,搅拌速度缓慢提高至200rpm,直至透明质酸钠完全溶解,得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溶液;(3)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溶液进行灌装,灌装完成后,即得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实施例2一种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1)在配制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000mL,然后加入甘油20g、磷酸氢二钠0.50g、磷酸二氢钠0.15g,完全溶解后用已灭菌的0.22μm滤芯进行除菌过滤,并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于121℃灭菌30分钟,得到保护膜基质;(2)将上述保护膜基质冷却,在百级洁净度环境下,先将保护膜基质加入到搅拌罐中,于25℃保温条件下,再将分子量为204万道尔顿的透明质酸钠除菌干粉10.0g和0.3mg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缓慢加入搅拌罐中,搅拌速度缓慢提高至200rpm,直至透明质酸钠完全溶解,得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溶液;(3)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溶液进行灌装,灌装完成后,即得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实施例3一种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1)在配制容器中加入注射用水1000mL,然后加入甘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含以质量浓度计的下列组分:5~20g/L的透明质酸钠、0.1~0.5mg/L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0~30g/L的甘油和0.1~1.0g/L的pH调节剂,余量为注射用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含以质量浓度计的下列组分:5~20g/L的透明质酸钠、0.1~0.5mg/L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0~30g/L的甘油和0.1~1.0g/L的pH调节剂,余量为注射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100~300万道尔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钠从动物组织中提取或者通过细菌发酵法生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磷酸盐、枸橼酸盐、氢氧化钠和盐酸中的一种或多种。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透明质酸钠皮肤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配方中的用量称量各种组分;(2)将甘油以及pH值调节剂加入到注射用水中,完全溶解后进行除菌过滤和高压蒸汽灭菌,得到保护膜基质;(3)将步骤(2)中得到的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慧娟张军东吴剑英常臻陈晚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华精细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