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50材料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38398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G50材料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1)淬火处理:升炉温至910℃,工件入炉,工件入炉后随炉升温至910℃,保温2小时,出炉油冷,初始油温25℃~35℃,晃动工件并搅拌冷却淬火油,使油温控制到40℃~60℃为止;2)回火处理:工件入炉,升温至280℃~290℃,保温6小时~7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较大的提高产品热处理力学性能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G50材料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热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G50材料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侵彻类壳体配用于不同战斗部,主要用于打击大型舰船、大型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地下工事等目标,作用过程中要承受很高的冲击过载。因此,壳体材料要求具备高强度、高韧性等优良的力学性能。G50钢以优异的综合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性在侵彻类壳体领域应用渐广。G50钢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与常用的高强度钢相比,合金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热处理后不仅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并且能更好的保证钢的冲击韧性和塑性。G50钢生产厂家提供的材料热处理工艺为:1)正火处理:加热到920℃±15℃,热透后保温1小时,空冷到室温;2)退火处理:加热到680℃±20℃,热透后保温不少于2小时,空冷到室温;3)淬火处理:加热到860~900±10℃,热透后保温1小时,油淬;4)回火处理:加热到200℃~350℃,热透后保温2小时,空冷。也可进行二次回火处理。热处理后,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达到:Rm≥1680Mpa,Rp0.2≥1370Mpa,aku≥65J/cm2。实际生产中,在进行了5个批次共50件产品的热处理后发现,产品的力学性能合格率只有56%。鉴于上述已有工艺方法存在的合格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工艺简单、合格率高的G50钢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较大的提高产品热处理力学性能合格率的G50材料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G50材料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1)淬火处理:升炉温至910℃,工件入炉,工件入炉后随炉升温至910℃,保温2小时,出炉油冷,初始油温25℃~35℃,晃动工件并搅拌冷却淬火油,使油温控制到40℃~60℃为止;2)回火处理:工件入炉,升温至280℃~290℃,保温6小时~7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上述热处理工艺方法中采用了淬火+回火的工艺,去掉了现有工艺方法中的正火、退火环节,工艺方法更加简单,采用上述的工艺方法和控制参数后,G50钢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力学性能合格率达到了100%。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G50钢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G50钢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案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的:一种G50材料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1)淬火处理:升炉温至910℃,工件入炉,工件入炉后随炉升温至910℃,保温2小时,出炉油冷,初始油温25℃~35℃,晃动工件并搅拌冷却淬火油,使油温控制到40℃~60℃为止;2)回火处理:工件入炉,升温至280℃~290℃,保温6小时~7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以下是现有G50钢侵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G50钢侵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数据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G50材料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G50材料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1)淬火处理:升炉温至910℃,工件入炉,工件入炉后随炉升温至910℃,保温2小时,出炉油冷,初始油温25℃~35℃,晃动工件并搅拌冷却淬火油,使油温控制到40℃~60℃为止;2)回火处理:工件入炉,升温至280℃~290℃,保温6小时~7小时,出炉空冷至室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50材料侵彻类壳体热处理工艺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1)淬火处理:升炉温至910℃,工件入炉,工件入炉后随炉升温至910℃,保温2小时,出炉油冷,初始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有才马庆坤赵军强靳克柯美武訾吉朝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北方红阳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