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3193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包括套筒和十字限位筋;所述钢筋笼与钢立柱构成了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骨架,所述套筒的底部与钢筋笼的底部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套筒的高度大于所述钢筋笼的高度;所述套筒与钢筋笼同轴布设,所述套筒的内侧壁抵接在钢筋笼上,所述十字限位筋布设在钢筋笼的上方,所述十字限位筋包括横向筋和纵向筋;所述横向筋与钢立柱后侧壁或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筋的两端与套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筋与钢立柱右侧壁或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筋的两端与套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套设在钢筋笼外侧的套筒和布设在套筒上的十字定位筋,保证了浇筑混凝土时钢立柱和钢筋笼相对位置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地铁施工中,尤其在施工地铁车站过程中,常常需要施工一些临时立柱,临时立柱及其支撑体系的质量外观在频繁的各类检查中直接代表整个工地的标准化形象。而实际施工当中,因临时立柱为临时工程,施工单位往往不会受到足够的重视,施工完毕的临时立柱常常会出现歪斜,垂直度差、柱顶标高误差较大等质量缺陷,不仅导致临时立柱在后期支撑梁及连系梁施工比较困难,同时也造成槽钢连系梁横向连接钢板材料的增加,尤其在施工当中迎接各项检查,临时立柱的偏位和歪斜,将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形象,给施工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无形损失。现有临时立柱由竖直布设在桩基孔内的钢筋混凝土桩和插装在混凝土桩上的钢立柱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由钢筋笼和与钢筋笼浇筑为一体的混凝土结构组成;所述钢立柱的下部通过混凝土结构浇筑在钢筋笼内;该临时立柱实际施工时存在以下缺点:因为需要将钢立柱的下部插装在钢筋笼内后,才浇筑混凝土,而在浇筑混凝土前,钢立柱和钢筋笼均缺少外界的固定和限位,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立柱和钢筋笼受到混凝土的冲击以及一些外界的干扰,容易造成钢立柱和钢筋笼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导致施工出的临时立柱出现偏位和歪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利用套设在钢筋笼外侧的套筒和布设在套筒上的十字定位筋,保证了浇筑混凝土时钢立柱和钢筋笼相对位置固定,克服了钢立柱和钢筋笼之间发生偏位的问题,避免了施工出的临时立柱的出现偏位和歪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钢筋笼上的套筒和布设在套筒内且对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钢立柱进行限位的十字限位筋;所述钢筋笼与钢立柱构成了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骨架,所述钢立柱的下部竖直插装在钢筋笼内,所述套筒的底部与钢筋笼的底部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套筒的高度大于所述钢筋笼的高度;所述套筒与钢筋笼同轴布设,所述套筒的内侧壁抵接在钢筋笼上,所述十字限位筋布设在钢筋笼的上方,所述十字限位筋包括水平横向布设的横向筋和水平纵向布设的纵向筋;所述横向筋与钢立柱后侧壁或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筋的两端与套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筋与钢立柱右侧壁或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筋的两端与套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上述的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高度为钢筋笼高度的1.2倍~1.5倍。上述的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筋和横向筋的交叉处焊接为一体。上述的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限位筋布设在所述套筒的上端口位置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利用套设在钢筋笼外侧的套筒和布设在套筒上的十字定位筋,保证了浇筑混凝土时钢立柱和钢筋笼相对位置固定,克服了钢立柱和钢筋笼之间发生偏位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套筒包裹住钢筋笼,增强了钢筋笼的自身稳定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十字定位筋对钢立柱进行固定,增强了钢立柱在钢筋笼中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套设在钢筋笼外侧的套筒和布设在套筒上的十字定位筋,保证了浇筑混凝土时钢立柱和钢筋笼相对位置固定,克服了钢立柱和钢筋笼之间发生偏位的问题,避免了施工出的临时立柱的出现偏位和歪斜的问题;通过设置套筒包裹住钢筋笼,增强了钢筋笼的自身稳定性;通过设置十字定位筋对钢立柱进行固定,增强了钢立柱在钢筋笼中的稳定性。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筋笼;2—套筒;3—钢立柱;4—十字限位筋;4-1—横向筋;4-2—纵向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套设在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钢筋笼1上的套筒2和布设在套筒2内且对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钢立柱3进行限位的十字限位筋4;所述钢筋笼1与钢立柱3构成了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骨架,所述钢立柱3的下部竖直插装在钢筋笼1内,所述套筒2的底部与钢筋笼1的底部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套筒2的高度大于所述钢筋笼1的高度;所述套筒2与钢筋笼1同轴布设,所述套筒2的内侧壁抵接在钢筋笼1上,所述十字限位筋4布设在钢筋笼1的上方,所述十字限位筋4包括水平横向布设的横向筋4-1和水平纵向布设的纵向筋4-2;所述横向筋4-1与钢立柱3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筋4-1的两端与套筒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筋4-2与钢立柱3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筋4-2的两端与套筒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利用套设在钢筋笼1外侧的套筒2和布设在套筒2上的十字定位筋4,保证了钢立柱3和钢筋笼1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克服了钢立柱3和钢筋笼1之间发生偏位的问题,通过设置套筒2包裹住钢筋笼1,增强了钢筋笼1的自身稳定性;通过设置十字定位筋4对钢立柱3进行固定,增强了钢立柱3在钢筋笼1中的稳定性;避免了施工完成的临时立柱出现偏位和歪斜的问题。所述套筒2的高度为钢筋笼1高度的1.2倍~1.5倍。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套筒2的高度为钢筋笼1高度的1.5倍。在实际施工现场,有时会因为施工导致临时立柱周围的土体下降,导致施工好的钢筋混凝土桩上端漏出,将所述套筒2的高度制作为钢筋笼1高度的1.2倍~1.5倍,可以对后期制作出的临时立柱的钢筋混凝土桩上端进行防护,同时也能够在需要增加钢筋混凝土桩高度时,直接向套筒2超出钢筋混凝土桩的部分浇筑混凝土。通过布设套筒2,也使后期往钢筋笼1浇筑混凝土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桩更加坚固,使钢筋混凝土桩具有套筒2提供的抗剪切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筋4-2和横向筋4-1的交叉处焊接为一体。纵向筋4-2和横向筋4-1焊接为一体,能够使纵向筋4-2和横向筋4-1相互固定,增加稳定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十字限位筋4布设在所述套筒2的上端口位置处。本技术使用时,将套筒2放置在开挖好的桩基孔中,再在套筒2内安装好钢筋笼1,再在钢筋笼1中插装钢立柱3,插装钢立柱3时利用十字限位筋4对钢立柱3进行定位,待钢立柱3插装好后,将钢立柱3与横向筋4-1和纵向筋4-2焊接,然后向钢筋笼1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临时立柱施工完成。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钢筋笼(1)上的套筒(2)和布设在套筒(2)内且对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钢立柱(3)进行限位的十字限位筋(4);所述钢筋笼(1)与钢立柱(3)构成了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骨架,所述钢立柱(3)的下部竖直插装在钢筋笼(1)内,所述套筒(2)的底部与钢筋笼(1)的底部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套筒(2)的高度大于所述钢筋笼(1)的高度;所述套筒(2)与钢筋笼(1)同轴布设,所述套筒(2)的内侧壁抵接在钢筋笼(1)上,所述十字限位筋(4)布设在钢筋笼(1)的上方,所述十字限位筋(4)包括水平横向布设的横向筋(4‑1)和水平纵向布设的纵向筋(4‑2);所述横向筋(4‑1)与钢立柱(3)后侧壁或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筋(4‑1)的两端与套筒(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筋(4‑2)与钢立柱(3)右侧壁或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筋(4‑2)的两端与套筒(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时立柱施工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钢筋笼(1)上的套筒(2)和布设在套筒(2)内且对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钢立柱(3)进行限位的十字限位筋(4);所述钢筋笼(1)与钢立柱(3)构成了所施工临时立柱的骨架,所述钢立柱(3)的下部竖直插装在钢筋笼(1)内,所述套筒(2)的底部与钢筋笼(1)的底部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套筒(2)的高度大于所述钢筋笼(1)的高度;所述套筒(2)与钢筋笼(1)同轴布设,所述套筒(2)的内侧壁抵接在钢筋笼(1)上,所述十字限位筋(4)布设在钢筋笼(1)的上方,所述十字限位筋(4)包括水平横向布设的横向筋(4-1)和水平纵向布设的纵向筋(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鸿杨宏王小生任猛马小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