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088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平台;第一箱体,其设置于测试平台一侧,第一箱体内装放电气模块,在第一箱体上设置有连接组件,以使得电气模块与测试发动机电连接;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连接部以及一驱动部,驱动部包括转动杆、限转齿环、至少两第一传动齿环以及第一弹簧,在第一箱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转动杆一端伸入至第一空腔内;每一连接部均包括筒体、旋转筒、中心轴、传动机构、安装件、卡紧柱、第二安装环、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以及第一导电片,筒体立于第一箱体外壁上。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使用一般插头与插座实现发动机与电气箱内的供电设备连接而影响检测工作正常进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204255646U的发动机在线测试台,其包括一体化设计的底盘、负载箱、电气箱、工作台板、气控元件箱和操作控制箱;所述工作台板设置于底盘之上,且与底盘之间采用橡胶弹簧复合减振器隔离;所述气控元件箱和操作控制箱也设置于底盘之上,且均与底盘刚性连接;所述电气箱固定安装在底盘侧面,负载箱固定在底盘内部;工作台板上还设置有轨道,其中在轨道上设置有四个两两对称的缺口,所述测试台还包括固定发动机的发动机底板,发动机底板上设置有与缺口相对应的凸起。虽然该发动机在线测试台实现了对发动机在测试台上的固定,但是该发动机在线测试台仍然存在的缺点为:由于在使用时,仅采用一般的插头与插座将发动机与电气箱内的供电设备连接,而发动机在测试时需要动,故会因发动机转动而导致插头与插头松动的情况,会大大影响检测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使用一般插头与插座实现发动机与电气箱内的供电设备连接而影响检测工作正常进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平台,其上用于放置待测试发动机;第一箱体,其设置于测试平台一侧,第一箱体内装放电气模块,在第一箱体上设置有连接组件,以使得电气模块与测试发动机电连接;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连接部以及一驱动部,驱动部包括转动杆、限转齿环、至少两第一传动齿环以及第一弹簧,在第一箱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转动杆一端伸入至第一空腔内,转动杆能沿其轴心线所在方向移动且能围绕其轴心线旋转,转动杆位于第一空腔内端部外壁上环绕有限转齿环且与限转齿环固定,在转动杆中部外壁上环绕且固定有一第一传动齿环,转动杆穿过有位于第一箱体与第一传动齿环之间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一第一安装环上,第一安装环靠近第一传动齿环,第一安装环供传动杆穿过,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箱体固定,在第一空腔靠近第一传动齿环的内壁上开设有卡孔,卡孔内壁上设置有卡紧齿;每一连接部均包括筒体、旋转筒、中心轴、传动机构、安装件、卡紧柱、第二安装环、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以及第一导电片,筒体立于第一箱体外壁上,筒体与第一箱体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空腔,从筒体内置有一端伸入至第二空腔内的旋转筒,旋转筒位于筒体外的端部上固定有另一第一传动齿环,靠近转动杆的旋转筒上的第一传动齿环与转动杆上的第一传动齿环啮合,相邻两旋转筒上的第一传动齿环相互啮合,旋转筒内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一端伸入第二空腔内,转动杆、旋转筒以及中心轴均相互平行,中心轴与旋转筒之间间隙用于插入发动机的接线筒,中心轴内开设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内供卡紧柱一端伸入,卡紧柱另一端能穿出中心轴且在中心轴的导向下卡紧柱在与接线筒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运动,卡紧柱位于第三空腔内的端部固定有第二安装环,卡紧柱穿过有位于第三空腔内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三空腔内壁固定,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第二安装环固定,接线筒内壁凹陷形成一环绕在中心轴外的卡槽,在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入部与旋转筒固定,传动机构的输出部伸入至第三空腔内且与卡紧柱作用,中心轴靠近外界的端面固定至第三弹簧一端,第三弹簧另一端固定至一第一导电片,在接线筒内设置有第二导电片;其中,当无外力将转动杆向第一空腔内推动时,限转齿轮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卡入至卡孔内且与卡紧齿啮合;当有外力将转动杆向第一空腔内推动时,限转齿轮与卡孔脱离;旋转转动杆,能使得卡紧柱缩入至中心轴内,亦能使卡紧柱伸出中心轴且卡入至卡槽内,且当卡紧柱伸入至卡槽内时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电接通;以及第二箱体,其设置于测试平台另一侧,第二箱体内装有负载,当发动机置于测试平台上发动机的输出部能与负载连接。优选的是,传动机构包括:连接件,其为传动机构的输入部,连接件与旋转筒固定;内齿环,其外壁与连接件固定;第二传动齿环,其设置于内齿环内且与内齿环内壁啮合;传动杆,其一端穿入至第二传动齿环且与第二传动齿环固定;以及偏心轮,传动杆另一端穿入至第三空腔内,传动杆穿入位于第三空腔内的偏心轮且与偏心轮固定,传动杆的中心线与偏心轮的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偏心轮为传动机构的输出部,偏心轮作用于卡紧柱上。优选的是,卡紧柱位于第三空腔内的端部上安装有能转动的滚动体,滚动体与偏心轮相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需要卡紧前,通过旋转转动杆,已经使得偏离轮最窄的边缘与卡紧柱作用,使得卡紧柱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在中心轴内,以避免在插入发动机接线筒时卡紧柱阻碍接线筒的插入,由于此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没有人推动转动杆,使得限转齿轮与卡紧齿啮合,此时转动杆不会因为发动机工作时震动而导致转动杆自转,因此表面了工作过程中发动机与电气模块脱离,避免了妨碍发动机的检测工作;当需要卡紧时,旋转转动杆,使得每一连接部的旋转筒旋转,由于偏心轮最窄边缘到最宽边缘仅旋转180°即可,因此连接件与内齿环之间的间隙能供安装件穿过以固定中心轴,也不会妨碍连接件旋转180°,旋转筒的旋转通过连接件带动内齿环旋转,同时带动第二传动齿环旋转,进而传动杆亦旋转,使得偏心轮也跟着旋转,偏离轮最宽边缘与滚动体挤压,使得卡紧柱被压出,在中心轴外壁上设置有限位块,以当接线筒与限位块紧贴时就可以旋转转动杆,这个时候卡紧柱伸出也能插入至卡槽内,进而限制接线筒被第三弹簧弹出,也能使得第三弹簧保持被压缩,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接触好。附图说明图1为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中第一空腔被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一连接部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平台1,其上用于放置待测试发动机;第一箱体2,其设置于测试平台1一侧,第一箱体2内装放电气模块,在第一箱体2上设置有连接组件,以使得电气模块与测试发动机电连接;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连接部以及一驱动部,驱动部包括转动杆411、限转齿环412、至少两第一传动齿环413以及第一弹簧414,在第一箱体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转动杆411一端伸入至第一空腔内,转动杆411能沿其轴心线所在方向移动且能围绕其轴心线旋转,转动杆411位于第一空腔内端部外壁上环绕有限转齿环412且与限转齿环412固定,在转动杆411中部外壁上环绕且固定有一第一传动齿环413,转动杆411穿过有位于第一箱体2与第一传动齿环413之间的第一弹簧414,第一弹簧414一端固定在一第一安装环上,第一安装环靠近第一传动齿环413,第一安装环供传动杆穿过,第一弹簧414另一端与第一箱体2固定,在第一空腔靠近第一传动齿环413的内壁上开设有卡孔,卡孔内壁上设置有卡紧齿(图中未示);每一连接部均包括筒体421、旋转筒422、中心轴423、传动机构、安装件424、卡紧柱425、第二安装环426、第二弹簧427、第三弹簧428以及第一导电片429,筒体421立于第一箱体2外壁上,筒体421与第一箱体2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空腔,从筒体421内置有一端伸入至第二空腔内的旋转筒422,旋转筒422位于筒体421外的端部上固定有另一第一传动齿环413,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平台,其上用于放置待测试发动机;第一箱体,其设置于测试平台一侧,第一箱体内装放电气模块,在第一箱体上设置有连接组件,以使得电气模块与测试发动机电连接;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连接部以及一驱动部,驱动部包括转动杆、限转齿环、至少两第一传动齿环以及第一弹簧,在第一箱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转动杆一端伸入至第一空腔内,转动杆能沿其轴心线所在方向移动且能围绕其轴心线旋转,转动杆位于第一空腔内端部外壁上环绕有限转齿环且与限转齿环固定,在转动杆中部外壁上环绕且固定有一第一传动齿环,转动杆穿过有位于第一箱体与第一传动齿环之间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一第一安装环上,第一安装环靠近第一传动齿环,第一安装环供传动杆穿过,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箱体固定,在第一空腔靠近第一传动齿环的内壁上开设有卡孔,卡孔内壁上设置有卡紧齿;每一连接部均包括筒体、旋转筒、中心轴、传动机构、安装件、卡紧柱、第二安装环、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以及第一导电片,筒体立于第一箱体外壁上,筒体与第一箱体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空腔,从筒体内置有一端伸入至第二空腔内的旋转筒,旋转筒位于筒体外的端部上固定有另一第一传动齿环,靠近转动杆的旋转筒上的第一传动齿环与转动杆上的第一传动齿环啮合,相邻两旋转筒上的第一传动齿环相互啮合,旋转筒内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一端伸入第二空腔内,转动杆、旋转筒以及中心轴均相互平行,中心轴与旋转筒之间间隙用于插入发动机的接线筒,中心轴内开设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内供卡紧柱一端伸入,卡紧柱另一端能穿出中心轴且在中心轴的导向下卡紧柱在与接线筒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运动,卡紧柱位于第三空腔内的端部固定有第二安装环,卡紧柱穿过有位于第三空腔内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三空腔内壁固定,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第二安装环固定,接线筒内壁凹陷形成一环绕在中心轴外的卡槽,在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入部与旋转筒固定,传动机构的输出部伸入至第三空腔内且与卡紧柱作用,中心轴靠近外界的端面固定至第三弹簧一端,第三弹簧另一端固定至一第一导电片,在接线筒内设置有第二导电片;以及第二箱体,其设置于测试平台另一侧,第二箱体内装有负载,当发动机置于测试平台上发动机的输出部能与负载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现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平台,其上用于放置待测试发动机;第一箱体,其设置于测试平台一侧,第一箱体内装放电气模块,在第一箱体上设置有连接组件,以使得电气模块与测试发动机电连接;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连接部以及一驱动部,驱动部包括转动杆、限转齿环、至少两第一传动齿环以及第一弹簧,在第一箱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转动杆一端伸入至第一空腔内,转动杆能沿其轴心线所在方向移动且能围绕其轴心线旋转,转动杆位于第一空腔内端部外壁上环绕有限转齿环且与限转齿环固定,在转动杆中部外壁上环绕且固定有一第一传动齿环,转动杆穿过有位于第一箱体与第一传动齿环之间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一第一安装环上,第一安装环靠近第一传动齿环,第一安装环供传动杆穿过,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箱体固定,在第一空腔靠近第一传动齿环的内壁上开设有卡孔,卡孔内壁上设置有卡紧齿;每一连接部均包括筒体、旋转筒、中心轴、传动机构、安装件、卡紧柱、第二安装环、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以及第一导电片,筒体立于第一箱体外壁上,筒体与第一箱体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空腔,从筒体内置有一端伸入至第二空腔内的旋转筒,旋转筒位于筒体外的端部上固定有另一第一传动齿环,靠近转动杆的旋转筒上的第一传动齿环与转动杆上的第一传动齿环啮合,相邻两旋转筒上的第一传动齿环相互啮合,旋转筒内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一端伸入第二空腔内,转动杆、旋转筒以及中心轴均相互平行,中心轴与旋转筒之间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杰舒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柴发动机制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