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530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汽车,其中所述管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所述连接结构本体包括用于与第一管路相连接的第一端以及用于与第二管路相连接的第二端。所述连接结构本体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通孔;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围绕所述通孔的呈环形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管路插设于所述第一开槽内;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开槽,且所述第二开槽的槽底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二开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路连接结构满足强度性能和密封性能的要求,避免由于发生断裂、密封泄露等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高压软管是一种在汽车制动系统中起到输送高压刹车油,帮助可靠刹车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在整车中高压软管通过连接接头与刹车硬管连接。目前,常规的直通型制动软硬管连接接头通常是分体焊接式的,通过焊接方式将直通型接头本体与支撑导管焊接成一体。这种分体焊接式的直通型制动软硬管连接接头由于内部焊接空间小,焊接操作不便,容易产生虚焊、假焊、漏焊的问题,从而造成焊接强度降低、管体断裂、焊渣清理不净的问题,导致高压软管通过该连接接头输送高压刹车油时,存在油液泄露的风险,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管路连接结构存在强度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包括用于与第一管路相连接的第一端以及用于与第二管路相连接的第二端;所述连接结构本体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通孔;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围绕所述通孔的呈环形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管路插设于所述第一开槽内;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开槽,且所述第二开槽的槽底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二开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开槽的槽底设有一环形突起;所述环形突起的第一内壁与所述连接结构本体上形成所述通孔的第二内壁之间,形成一光滑表面。优选地,所述环形突起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开槽的槽底呈预设角度设置;设有翻边结构的第二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二开槽内时,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外壁相抵接。优选地,所述管路连接结构还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开槽的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管路穿设于所述紧固件的中空结构内,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螺接配合与所述连接结构本体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铆接于所述第一开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开槽的槽底设有弧形倒角。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为柔性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为刚性管路。优选地,所述第一开槽为圆环形开槽。优选地,所述第二开槽为圆形开槽;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所述圆形开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方案中,连接结构本体设有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通孔,以保证与第一端连接的第一管路、与第二端连接的第二管路,能够通过该通孔相连通。进一步地,连接结构本体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围绕所述通孔的呈环形的第一开槽,提供了第一管路的安装空间,并且有利于增强管路连接结构的强度性能和密封性能,避免第一管路通过该连接结构本体输送油液至第二管路时,由于发生断裂、密封泄露等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结构装配后的剖面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结构装配后的主视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结构的剖面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管路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结构本体;11、第一开槽;12、第二开槽;13、通孔;14、环形突起;140、外壁;2、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31、翻边结构;4、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结构本体1。其中,连接结构本体1包括用于与第一管路2相连接的第一端以及用于与第二管路3相连接的第二端。所述连接结构本体1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通孔13;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围绕所述通孔13的呈环形的第一开槽11,所述第一管路2插设于所述第一开槽11内;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开槽12,且所述第二开槽12的槽底与所述通孔13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3设置于所述第二开槽12内。该实施例中,连接结构本体1设有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通孔13,以保证与第一端连接的第一管路2、与第二端连接的第二管路3,能够通过该通孔13相连通。进一步地,连接结构本体1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围绕所述通孔13的呈环形的第一开槽11,提供了第一管路2的安装空间,其中为了提高第一管路2与连接结构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可以采用第一管路2与连接结构本体1之间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2铆接于所述第一开槽11内,例如:将第一管路2铆压至连接结构本体1的第一开槽11中。特别地,连接结构本体1是通过压铸工艺一体成型的,在制造工艺上避免了部分切削加工、插接以及焊接等工序,有利于降低成本,并且还有利于提高连接结构本体1的强度性能和密封性能,也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管路2与连接结构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的,所述第一管路2为柔性管路;所述第二管路3为刚性管路。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管路2为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高压软管,第二管路3为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刹车硬管。该高压软管与该刹车硬管之间,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管路连接结构相连通,高压软管内的高压刹车油通过该管路连接结构传递至刹车硬管,并采用高压刹车油的能量传递作用产生制动力进行刹车。该管路连接结构有利于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强度性能,并且有利于提高高压软管输送高压刹车油至刹车硬管时的密封性能,避免连接于该高压软管与该刹车硬管之间的管路连接结构由于发生断裂、密封泄露等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槽11的槽底设有弧形倒角,有利于增强第一管路2与连接结构本体1的连接位置处的强度性能。进一步地,第一管路2呈横截面为圆形的管路。这样,将所述第一开槽11设计为圆环形开槽,并且将所述通孔13设计为圆形通孔,以配合第一管路2的形状进行安装。优选地,所述圆环形开槽与所述圆形通孔呈同心设置。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结构本体1的第二开槽12的槽底设有一环形突起14;所述环形突起14的第一内壁与所述连接结构本体1上形成所述通孔13的第二内壁之间,形成一光滑表面。优选地,第二管路3呈横截面为圆形的管路。这样,将所述第二开槽12设计为圆形开槽,并且将所述环形突起14设计为圆环形突起,以配合第二管路3的形状进行安装。更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开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以保证圆形开槽内所安装的第二管路3的直径大于圆形通孔的直径,以保证第二管路3与该管路连接结构安装时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环形突起14的外壁140与所述第二开槽12的槽底呈预设角度设置;设有翻边结构31的第二管路3设置于所述第二开槽12内时,所述翻边结构31与所述外壁140相抵接。优选地,预设角度为钝角,相应的该翻边结构31与第二管路本体之间的角度为钝角。该实施例中,该环形突起14形成为该通孔13的延伸区域,有利于提高第二管路3与该通孔13连通时的密封性能。该环形突起14的外壁140与该第二开槽12的侧壁之间呈预设距离设置。其中该预设距离根据第二管路3所需的装配空间确定,如:第二管路3的壁厚,用于固定第二管路3的紧固件4的厚度等。其中,环形突起14的第一内壁与连接结构本体1上形成该通孔13的第二内壁之间,形成一光滑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结构本体(1),包括用于与第一管路(2)相连接的第一端以及用于与第二管路(3)相连接的第二端;所述连接结构本体(1)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通孔(13);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围绕所述通孔(13)的呈环形的第一开槽(11),所述第一管路(2)插设于所述第一开槽(11)内;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开槽(12),且所述第二开槽(12)的槽底与所述通孔(13)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3)设置于所述第二开槽(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结构本体(1),包括用于与第一管路(2)相连接的第一端以及用于与第二管路(3)相连接的第二端;所述连接结构本体(1)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通孔(13);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围绕所述通孔(13)的呈环形的第一开槽(11),所述第一管路(2)插设于所述第一开槽(11)内;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开槽(12),且所述第二开槽(12)的槽底与所述通孔(13)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3)设置于所述第二开槽(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槽(12)的槽底设有一环形突起(14);所述环形突起(14)的第一内壁与所述连接结构本体(1)上形成所述通孔(13)的第二内壁之间,形成一光滑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突起(14)的外壁(140)与所述第二开槽(12)的槽底呈预设角度设置;设有翻边结构(31)的第二管路(3)设置于所述第二开槽(12)内时,所述翻边结构(31)与所述外壁(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龙刘成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