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8430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油供给装置,用于将主油箱和副油箱中的油选择性地提供给发动机,其中,主油箱和副油箱中存储有不同型号的油,该装置设置有两个三通阀,分别用于控制主副油箱之间的进油切换和回油切换,使得油路之间不会出现混油现象,同时由于设置有加热管,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对主油箱内的燃油进行加热,能够降低燃油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供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油供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机械三通阀和加热功能的燃油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中国的新疆、西藏、内蒙及东北地区,冬天平均气温在-10℃~-30℃左右,因此该地区内柴油机车辆冬季将无法使用低标号柴油,因为环境温度过低,低标号柴油会出现变稠、结蜡,回而出现燃油滤网、油管堵塞现象,致使车辆无法启动或行驶中突然熄火等故障。若使用高标号柴油不但油价增加,燃油消耗量也会增加,从而增加用户车辆使用成本。目前,为实现上述地区冬季使用低标号柴油,车辆采用双油箱布置,一个油箱加注高标号柴油用于车辆启动,另一个油箱加注低标号柴油用于中途使用。低标号油箱均采用加热处理,实现冬季低标号柴油使用过程中不会变稠、结蜡。加热型式主要有:电加热、发动机尾气加热和冷却液加热。电加热型式存在安全隐患,成本较好;尾气加热中尾气会腐蚀油箱且影响美观;冷却液加热容易实现,且能充分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加热燃油箱,成本较低,因此冷却热加热油箱型式较为普遍。由于整车采用双油箱布置,低压管路中需要三通阀来控制两个油箱之间的燃油切换,三通阀型式主要有电磁阀和机械阀两种。电磁阀可靠性差,容易被燃油中杂质卡滞出现故障;机械阀可靠性好,但机械阀在整车布置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布置在油箱上由于高度问题挂车拐弯时存在挂车与机械阀干涉风险,若布置在车架上,离车边缘太远不便于操作。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控制两个油箱之间的燃油切换的燃油供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油供给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油箱上,通过两个三通阀来控制主副油箱之间的燃油切换,且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加热燃油,使得油路之间不会出现混油,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油供给装置,用于将主油箱和副油箱中的油选择性地提供给发动机,其中,主油箱和副油箱中存储有不同型号的油,所述燃油供给装置布置上主油箱上,包括控制组件和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的加热管、进油导管和回油导管,所述控制组件上设置有进油三通阀、回油三通阀、通气阀、发动机进油孔、发动机回油孔、主油箱进油孔、主油箱回油孔、副油箱进油孔、副油箱回油孔、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所述主油箱进油孔与所述进油导管相连,所述主油箱回油孔与所述回油导管相连,所述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分别与所述加热器的两端相连;所述进油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进油孔、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通过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进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所述回油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回油孔、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通过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回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可选地,还包括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的连杆、浮子和线束接头,所述浮子套设在所述连杆外部,所述线束接头与所述连杆连接,用于与车辆的底盘线束连接。可选地,其中,所述通过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进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具体包括: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发动机进油孔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连通;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发动机进油孔与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相互垂直。可选地,其中,所述通过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回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具体包括: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发动机回油孔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连通;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发动机回油孔与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相互垂直。可选地,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基于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在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可选地,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可选地,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基于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在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可选地,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回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可选地,所述主油箱中存储有低标号柴油,所述副油箱中存储有高标号柴油。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通过固定法兰与所述主油箱连接,并与所述主油箱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由于设置了两个三通阀,分别用于控制主副油箱之间的进油切换和回油切换,使得油路之间不会出现混油现象,同时由于设置了加热管,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对主油箱内的燃油进行加热,能够降低燃油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三通阀处于第一位置的俯视图;图4为三通阀处于第一位置时,从图2中的A-A方向观测的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三通阀处于第二位置的俯视图;图6为三通阀处于第二位置时,从图2中的A-A方向观测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回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三通阀处于第一位置的俯视图;图4为三通阀处于第一位置时,从图2中的A-A方向观测的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的三通阀处于第二位置的俯视图;图6为三通阀处于第二位置时,从图2中的A-A方向观测的视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用于将主油箱(未图示)和副油箱(未图示)中的油选择性地提供给发动机(未图示),其中,主油箱和副油箱中存储有不同型号的油,该燃油供给装置布置上主油箱上。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主油箱中存储有低标号柴油,所述副油箱中存储有高标号柴油。具体地,如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供给装置包括控制组件1和与所述控制组件1连接的加热管2、进油导管3和回油导管4。所述控制组件1上设置有进油三通阀104、回油三通阀105、通气阀103、发动机进油孔106、发动机回油孔107、副油箱进油孔108、副油箱回油孔109、主油箱进油孔110、主油箱回油孔111、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112、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113。其中,所述主油箱进油孔110与所述进油导管3相连,所述主油箱回油孔111与所述回油导管4相连,所述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112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113分别与所述加热器2的两端相连;所述进油三通阀104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进油孔106、所述主油箱进油孔110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108连通,通过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进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所述回油三通阀105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燃油供给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供给装置,用于将主油箱和副油箱中的油选择性地提供给发动机,其中,主油箱和副油箱中存储有不同型号的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供给装置布置上主油箱上,包括控制组件和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的加热管、进油导管和回油导管,所述控制组件上设置有进油三通阀、回油三通阀、通气阀、发动机进油孔、发动机回油孔、主油箱进油孔、主油箱回油孔、副油箱进油孔、副油箱回油孔、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所述主油箱进油孔与所述进油导管相连,所述主油箱回油孔与所述回油导管相连,所述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分别与所述加热器的两端相连;所述进油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进油孔、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通过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进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所述回油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回油孔、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通过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回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供给装置,用于将主油箱和副油箱中的油选择性地提供给发动机,其中,主油箱和副油箱中存储有不同型号的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供给装置布置上主油箱上,包括控制组件和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的加热管、进油导管和回油导管,所述控制组件上设置有进油三通阀、回油三通阀、通气阀、发动机进油孔、发动机回油孔、主油箱进油孔、主油箱回油孔、副油箱进油孔、副油箱回油孔、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所述主油箱进油孔与所述进油导管相连,所述主油箱回油孔与所述回油导管相连,所述发动机冷却液进液孔和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回液孔分别与所述加热器的两端相连;所述进油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进油孔、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通过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进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所述回油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回油孔、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通过操作所述回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回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回油孔和所述副油箱回油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的连杆、浮子和线束接头,所述浮子套设在所述连杆外部,所述线束接头与所述连杆连接,用于与车辆的底盘线束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通过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使得所述发动机进油孔选择性地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和所述副油箱进油孔连通具体包括: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发动机进油孔与所述主油箱进油孔连通;操作所述进油三通阀的操作把手使得所述操作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旭哲尹燕升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