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镀铬产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395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防污性的同时,因镜面光泽具有优秀的装饰性的防污镀铬产品。一种具有镀镍工序S32、镀镍水洗工序S33、镀铬工序S34,镀铬水洗工序S35的镀铬产品的制造方法。在镀铬层3上形成钝态被膜93之前的镀铬水洗工序S35中,进行在工件W的外周面形成由能够与铬结合且含有氟的聚合物构成的防污被膜4的防污处理工序S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污镀铬产品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污镀铬产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水龙头零件等的一般的镀铬产品几乎都是按照以下的方法制造的。首先,对前处理工序后的工件,进行使用了镀镍浴的镀镍工序。由此,在工件的外周面施加镀镍层。镀镍层实现表面的平滑以及优秀的耐腐蚀性。然后,通过使用了镀铬浴的镀铬工序,在工件的外周面施加镀铬层。另外,在各电镀工序之间,存在水洗电镀浴的水洗工序。然后通过组装工序组装该工件来得到镀铬产品。由此得到的镀铬产品由于镀铬层的镜面光泽发挥出优秀的装饰性。但是,由于上述通常的镀铬产品没有在表面赋予有效的防污性,所以存在着容易附着污垢、被附着的污垢难以脱落等的不宜之处。因此,对赋予了防污性的镀铬产品的需求很强烈。该需求在水龙头零件中尤其强烈。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也考虑过在用一般的制造方法得到的镀铬产品上涂敷防污处理剂。认为只要在镀铬产品的表面涂敷防污处理剂,则所得到的防污镀铬产品通过由防污处理剂构成的防污被膜而被赋予防污性。另外,也提出了非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防污镀铬产品。该防污镀铬产品通过依次进行由镀镍工序、抛光镀镍工序以及防水电镀工序构成的底层电镀工序,镀铬工序,加热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在底层电镀工序中的防水电镀工序中,使用添加了聚四氟乙烯(PTFE)粒子的镀镍浴。在加热工序中使暴露在镀铬层上的PTFE粒子扩散在表面上。另外,在铬电镀工序之间存在水洗电镀浴的水洗工序。由此得到的防污电镀产品通过存在于表面的PTFE被赋予防水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9533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吉川丰,西川贤一著“ユ一ジライトニユ一ス(撥水性めつきテフジツトシステム)”,2000年5月、P.7-->非专利文献2:“表面技术协会电镀部会6月例会资料”,2000年06月15日发表,P.21-25。但是,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防污电镀产品是,仅在镀铬产品的表面涂敷了防污处理剂,所以防污被膜容易从镀铬层剥离,防污性、尤其是长时间使用后的防污性不充分。例如,日本特开2000-290089号公报公开的防污处理剂,含有通过和存在于对象物表面的羟基的脱水反应进行化学结合的有机硅化合物和氟,所以对具有表面有羟基的玻璃层的陶瓷很有效,而对于表面为镀铬层的镀铬产品,无法赋予充分的防污性。另外,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2公开的防污镀铬产品中,由于采用了PTFE粒子,无法避免表面成为模糊、没有光泽的外观,所以采用了进行抛光镀镍工序来使表面成为梨皮面状等的方法。也就是说,由以往的制造方法得到的防污镀铬产品,虽然具有由防水引起的防污性,但没有镜面光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秀的防污性的同时,因镜面光泽具有优秀的装饰性的防污镀铬产品。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防污被膜无法在镀铬产品上牢固地结合的理由在于事先制造了该镀铬产品。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镀铬产品由基材90、形成在该基材90的表面侧的镀镍层91、形成在该镀镍层91的表面侧的镀铬层92构成,一旦制造了该镀铬产品,在该镀铬层92的表面上,完全形成了由铬酸盐(xCr2O3·yCrO3·zH2O)等构成的钝态被膜93。该钝态被膜93,在用于施加镀铬层92的镀铬工序后的水洗工序中,由镀铬浴的铬酸形成。于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使用能够与铬结合且含有氟的聚合物,在完全形成该钝态膜93之前,在工件的外周面形成防污被膜,由此能够解决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防污镀铬产品的制造方法,具有使用镀铬浴、在工件的外周面施加镀铬层的镀铬工序,和从该镀铬工序后的该工件水洗掉该镀铬浴的镀铬水洗工序,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镀铬层上完全形成钝态被膜之前,进-->行在上述工件的外周面上形成由能够与铬结合且含有氟的聚合物构成的防污被膜的防污处理工序。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镀铬层上完全形成钝态被膜之前,在工件的外周面形成防污被膜,所以得到的防污镀铬产品可以牢固地结合防污被膜。另外,在该制造方法中,因为没有采用PTFE粒子,所以得到的防污镀铬产品具有镜面光泽。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具有优秀的防污性的同时,因镜面光泽具有优秀的装饰性的防污镀铬产品。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在镀铬工序前,可以进行使用镀镍浴、在前处理工序后的工件的外周面施加镀镍层的镀镍工序,以及从该镀镍工序后的工件水洗掉镀镍浴的镀镍水洗工序。作为能够与铬结合且含有氟的聚合物,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0-62105公开的聚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试验结果,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成分之一的含有官能团的含氟乙烯单体,优选化学式1、化学式2或化学式3所示的单体。这是因为氧的双键被与镀铬层的铬的结合代替,防污被膜牢固地结合在镀铬层上的原因。化学式1化学式2化学式3-->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优选在镀铬水洗工序中进行防污处理工序。镀铬水洗工序是为了从镀铬工序后的工件水洗掉镀铬浴的工序,但是如上所述,此时,在镀铬层的表面上渐渐地形成钝态被膜。因此,如果在镀铬水洗工序中进行防污处理工序,则在该钝态被膜牢固地形成在镀铬层的表面之前,可以在镀铬层的表面形成防污被膜。通常镀铬水洗工序是通过将工件依次浸渍在多个水洗槽来进行的。由此在水洗槽中的水的Cr6+浓度渐渐降低,而消除环境上的问题。存积在水洗槽中的水有使用室温的水的情况和使用50~90℃的温水的情况。此时,防污处理工序可以通过将分散有聚合物而成的防污液添加到至少一个水洗槽中来进行。由此,可以原封不动地使用通常的镀铬产品的生产线,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在多个水洗槽中,也可以将防污液添加到存积温水而成的温水水洗槽中。由温水进行镀铬水洗工序的热水洗涤,通常位于由室温水进行镀铬水洗工序的水洗涤的最下游侧。由此,可以从工件完全去除镀铬浴的同时,水容易从水洗后的工件挥发,从而可以省略干燥工序。如果在热水洗涤中进行防污处理工序,则防污被膜更加活性化,而与镀铬层的铬牢固地结合。在多个水洗槽中,优选将防污液添加到下游侧。在水洗槽中的水中,越在上游侧,就越含有高浓度的镀铬浴。因此,若将防污液添加到上游侧的水洗槽,则防污液中的聚合物与该镀铬浴中的铬结合,而白白地浪费掉。相对于此,若将防污液添加到下游侧的水洗槽,则防污液中的聚合物更加可靠地与工件的镀铬层的铬结合,可以可靠地形成防污被膜。作为工件,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物质,优选采用水龙头零件用的工件。因为水龙头零件是为了通过水或温水去掉污垢而使用,容易附着污垢,且一直以来要求具有很高的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例1~4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2为表示实施例1~4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3为表示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的镀铬水洗工序和防污处理工序的工序图。-->图4的(A)为研磨工序后的工件的剖面图,(B)为镀镍工序后的工件的剖面图,(C)为镀铬工序后的工件的剖面图,(D)为防污处理工序后的工件的剖面图。图5为防污处理工序后的工件的放大剖面图。图6为表示实施例2的制造方法的镀铬水洗工序和防污处理工序的工序图。图7为表示实施例3的制造方法的镀铬水洗工序和防污处理工序的工序图。图8为表示实施例4的制造方法的镀铬水洗工序和防污处理工序的工序图。图9为有关现有例以及比较例2的工件的放大剖面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W:工件2:镀镍层S32:镀镍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污镀铬产品的制造方法,具有使用镀铬浴、在工件的外周面施加镀铬层的镀铬工序,以及从该镀铬工序后的该工件水洗掉该镀铬浴的镀铬水洗工序,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镀铬层上完全形成钝态被膜之前,进行在上述工件的外周面形成由能够与铬结合且含有氟的聚合物构成的防污被膜的防污处理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6-30 187329/20031.一种防污镀铬产品的制造方法,具有使用镀铬浴、在工件的外周面施加镀铬层的镀铬工序,以及从该镀铬工序后的该工件水洗掉该镀铬浴的镀铬水洗工序,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镀铬层上完全形成钝态被膜之前,进行在上述工件的外周面形成由能够与铬结合且含有氟的聚合物构成的防污被膜的防污处理工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镀铬产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镀铬水洗工序中进行上述防污处理工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污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林由己夫水谷岳志佐藤浩司酒井三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伊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