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镀铬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3086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1 19:13
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镀铬方法,针对作为零件(6)的高压涡轮轴颈的内径窄边表面进行镀铬操作;使用专用的辅助阳极(1)和下述的其他结构组合对零件(6)进行镀铬操作:螺钉(2)、阴极导电板(3)、环状绝缘板(4)、保护阴极(5)、端面绝缘板(7)、锥形绝缘板(8)、内腔保护套(9);所述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镀铬方法依次满足下述要求:首先将上述结构按照图1所示组装起来,然后开动设备对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进行镀铬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内腔窄边工件电镀铬过程中电力线分布均匀,镀层均匀一致,不增加镀铬后工件的椭圆度。通过修复可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降低发动机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涡轮轴颈镀铬
,特别提供了一种。
技术介绍
: 现有技术中,一般金属材料在电镀铬时,往往采用工艺槽内两侧为阳极,中间为阴极(零件)进行电镀铬的工艺方法,得到理想的镀铬层。当零件结构复杂或内腔、窄边表面进行电镀铬时,因为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较差,使用传统方法制备的镀铬层,难以做到质量稳定,加工出的工件得不到理想镀铬表面,且制备过程中安装操作较为复杂,生产准备时间较长,还很可能导致工件返修,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以及合格率。因此,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良好的。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良好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作为零件6的高压涡轮轴颈的内径窄边表面进行镀铬操作;其特征在于: ①使用专用的辅助阳极I和下述的其他结构组合对零件6进行镀铬操作:螺钉2、阴极导电板3、环状绝缘板4、保护阴极5、端面绝缘板7、锥形绝缘板8、内腔保护套9 ;其中: 内腔保护套9布置在零件6的内腔中; 内腔保护套9主体为管状结构,其外端部为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环状端面,其与主体的管状结构部分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 锥形绝缘板8布置在零件6的锥形结构内侧面上且通过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的环状端面将其相对于零件6固定布置在一起; 所述辅助阳极I满足下述要求:其主体部分为盘状结构,该盘状结构件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轴向的柱状或者管状结构且该结构布置在远离零件6 —侧; 端面绝缘板7的轴向侧面其中之一与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轴向外侧的环状端面相接触,端面绝缘板7的另一个轴向侧面与辅助阳极I的盘状结构部分相互接触;辅助阳极1、端面绝缘板7、内腔保护套9三者通过轴向布置的螺钉2固定连接在一起;作为零件6的高压涡轮轴颈的内径窄边需镀铬表面的外侧环面结构上沿轴向依次布置有保护阴极5、环状绝缘板4、阴极导电板3,其中:保护阴极5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零件6的上述部位和环状绝缘板4接触,环状绝缘板4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保护阴极5和阴极导电板3接触; ②所述依次满足下述要求:首先将锥形绝缘板8安装在零件的锥形结构内侧面上,然后在零件上安装内腔保护套9,通过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的环状端面将锥形绝缘板8相对于零件6固定布置在一起; 之后,安装端面绝缘板7,使其两个轴向侧面的其中之一与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轴向外侧的环状端面相接触,端面绝缘板7的另一个轴向侧面与辅助阳极I的盘状结构部分相互接触;再之后,安装辅助阳极1,并将辅助阳极1、端面绝缘板7、内腔保护套9三者通过轴向布置的螺钉2固定连接在一起; 再然后在作为零件6的高压涡轮轴颈的内径窄边需镀铬表面的外侧环面结构上沿轴向依次布置下述三者:保护阴极5、环状绝缘板4、阴极导电板3 ;其中:保护阴极5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零件6的上述部位和环状绝缘板4接触,环状绝缘板4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保护阴极5和阴极导电板3接触; 将阴极导电板3、辅助阳极I分别与电镀装置的电源连接,且该结构布置在远离零件6一侧; 辅助阳极I的连接位置在其沿轴向布置的柱状或者管状结构部分的用于连接的孔处,阴极导电板3的连接位置在其远离环状绝缘板4处; 最后开动设备对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进行镀铬操作。 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满足下述要求: 工艺路线为:除油一装夹一活化一镀铬一回收槽洗一除氢; 按镀铬工艺规程加工;要求的工艺参数如下:铬酐:20(T25()g/l,硫酸:2 2.5 g/1,三价铬:2-7.5 g/1,温度:50-60 °C,电流密度:40-60A/dm2。 所述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镀铬 方法满足下述要求:椭圆度控制在0.02以内;表面粗糙度达到Ra=L 6 u m ; 要求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具体满足要求如下:在温度为500°C环境下工作200小时,不起皮、不脱落、不疏松。 以高压涡轮轴颈0242.5表面的尺寸修复为优选例,根据零件修理需求,同时依据航标及零件的工况,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镀铬方法通过对试片及试验件的施镀,成功地对高压涡轮轴颈0242.5表面进行了尺寸修复,满足了要求。并且针对该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镀层的硬度、结合力等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压涡轮轴颈0242.5表面单面磨损的修复可采用电镀铬工艺。经试车后检查,状态良好,可以装机使用。 根据专业常识,在电镀铬生产过程中,由于镀铬溶液的均镀能力很差,使用的电流密度较大,欲获得厚度均匀的镀层,必须设计适当的夹具,甚至使用辅助阳极、保护阴极和绝缘屏蔽等措施。但是因为夹具的结构通常是根据零件的形状、大小及复杂程度来决定。使用的材料必须在镀铬溶液中不产生溶解和其它化学作用,导电部分要有足够的截面积,以保证电流顺利通过。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辅助阳极,解决了高压涡轮轴颈内腔窄边镀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高压涡轮轴颈镀后的椭圆度控制在0.02以内,不增加工件的椭圆度,表面粗糙度达到Ra为l.eym,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在温度为500°C环境下长期工作,不起皮、不脱落、不疏松。结果表明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稳定可靠,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优点。 辅助阳极I的材料优选为铅锑合金(锑含量在6%-8%),并在辅助阳极I的上方开孔保证排气和溶液顺利流通;辅助阳极I用螺钉2固定在硬聚氯乙烯塑料材质的端面绝缘板7上,辅助阳极I与零件6距离保持在30cm左右,防止辅助阳极I与零件6接触产生电击伤,非镀面全都使用硬聚氯乙烯塑料材质的绝缘板进行绝缘保护,露出所需镀的部位,以减少电流消耗。辅助阳极I用螺钉2固定在硬聚氯乙烯塑料材质的端面绝缘板7上,使内孔与辅助阳极I同心,即可使零件6进行电镀铬加工。 本专利技术使用专用辅助阳极I加工出的高压涡轮轴颈镀铬层,合格率高达100%,为类似工件的夹具设计提供了借鉴。试用本方法制备的镀铬层,质量稳定,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缩短了生产准备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该高压涡轮轴颈电镀铬专用辅助阳极I的制造费用较低,产生的效益大,若以每年加工约40件零件,每件修理后可节约成本35万元,每年节约成本可达1400万元;本专利技术经济价值巨大。 根据相关技术要求,为解决高压涡轮轴颈内腔窄边镀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还要求不增加零件6的椭圆度,足表面粗糙度要求。如果使用一般电镀铬方法,高压涡轮轴颈得不到理想镀铬表面,甚至可能导致零件6返修,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以及合格率。因此,专用的辅助阳极I及其他的夹具设计结构必须合理,要求必须从实用性角度考虑设计方案,否则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是针对高压涡轮轴颈内腔、窄边形状特点,设计出电镀铬专用的辅助阳极1,辅助阳极I与零件6距离保持在30cm左右,辅助阳极I宽度为被镀表面的一倍,上段与零件6被镀面连接采用4mm后的碳钢板用作保护阴极5,以便使电力线分布均匀。高压涡轮轴颈在标准镀铬溶液中,获得了电镀铬层厚度均匀一致,椭圆度0.02在以内,表面粗糙度达到Ra为1.6 iim,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的镀铬层,产品质量稳定,合格率达100%,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本专利技术采用专用的辅助阳极I镀铬法,在内径窄边工件上制备满足技术要求的镀铬层,使内腔窄边工件电镀铬过程中的电力线分布均匀,镀层均匀一致,不增加镀铬后工件的椭圆度。通过修复,可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降低发动机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镀铬方法,针对作为零件(6)的高压涡轮轴颈的内径窄边表面进行镀铬操作;其特征在于:①使用专用的辅助阳极(1)和下述的其他结构组合对零件(6)进行镀铬操作:螺钉(2)、阴极导电板(3)、环状绝缘板(4)、保护阴极(5)、端面绝缘板(7)、锥形绝缘板(8)、内腔保护套(9);其中:内腔保护套(9)布置在零件(6)的内腔中;内腔保护套(9)主体为管状结构,其外端部为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环状端面,其与主体的管状结构部分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锥形绝缘板(8)布置在零件(6)的锥形结构内侧面上且通过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的环状端面将其相对于零件(6)固定布置在一起;所述辅助阳极(1)满足下述要求:其主体部分为盘状结构,该盘状结构件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轴向的柱状或者管状结构且该结构布置在远离零件(6)一侧;端面绝缘板(7)的轴向侧面其中之一与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轴向外侧的环状端面相接触,端面绝缘板(7)的另一个轴向侧面与辅助阳极(1)的盘状结构部分相互接触;辅助阳极(1)、端面绝缘板(7)、内腔保护套(9)三者通过轴向布置的螺钉(2)固定连接在一起;作为零件(6)的高压涡轮轴颈的内径窄边需镀铬表面的外侧环面结构上沿轴向依次布置有保护阴极(5)、环状绝缘板(4)、阴极导电板(3),其中:保护阴极(5)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零件(6)的上述部位和环状绝缘板(4)接触,环状绝缘板(4)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保护阴极(5)和阴极导电板(3)接触;②所述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镀铬方法依次满足下述要求:首先将锥形绝缘板(8)安装在零件的锥形结构内侧面上,然后在零件上安装内腔保护套(9),通过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的环状端面将锥形绝缘板(8)相对于零件(6)固定布置在一起;之后,安装端面绝缘板(7),使其两个轴向侧面的其中之一与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轴向外侧的环状端面相接触,端面绝缘板(7)的另一个轴向侧面与辅助阳极(1)的盘状结构部分相互接触;再之后,安装辅助阳极(1),并将辅助阳极(1)、端面绝缘板(7)、内腔保护套(9)三者通过轴向布置的螺钉(2)固定连接在一起;再然后在作为零件(6)的高压涡轮轴颈的内径窄边需镀铬表面的外侧环面结构上沿轴向依次布置下述三者:保护阴极(5)、环状绝缘板(4)、阴极导电板(3);其中:保护阴极(5)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零件(6)的上述部位和环状绝缘板(4)接触,环状绝缘板(4)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保护阴极(5)和阴极导电板(3)接触;将阴极导电板(3)、辅助阳极(1)分别与电镀装置的电源连接,且该结构布置在远离零件(6)一侧;辅助阳极(1)的连接位置在其沿轴向布置的柱状或者管状结构部分的用于连接的孔处,阴极导电板(3)的连接位置在其远离环状绝缘板(4)处;最后开动设备对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进行镀铬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镀铬方法,针对作为零件(6)的高压涡轮轴颈的内径窄边表面进行镀铬操作;其特征在于: ①使用专用的辅助阳极(I)和下述的其他结构组合对零件(6)进行镀铬操作:螺钉(2)、阴极导电板(3)、环状绝缘板(4)、保护阴极(5)、端面绝缘板(7)、锥形绝缘板(8)、内腔保护套(9);其中: 内腔保护套(9)布置在零件(6)的内腔中; 内腔保护套(9)主体为管状结构,其外端部为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环状端面,其与主体的管状结构部分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 锥形绝缘板(8)布置在零件(6)的锥形结构内侧面上且通过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的环状端面将其相对于零件(6)固定布置在一起; 所述辅助阳极(I)满足下述要求:其主体部分为盘状结构,该盘状结构件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轴向的柱状或者管状结构且该结构布置在远离零件(6) —侧; 端面绝缘板(7)的轴向侧面其中之一与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轴向外侧的环状端面相接触,端面绝缘板(7)的另一个轴向侧面与辅助阳极(I)的盘状结构部分相互接触; 辅助阳极(I)、端面绝缘板(7)、内腔保护套(9)三者通过轴向布置的螺钉(2)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零件(6)的高压涡轮轴颈的内径窄边需镀铬表面的外侧环面结构上沿轴向依次布置有保护阴极(5)、环状绝缘板(4)、阴极导电板(3),其中:保护阴极(5)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零件(6)的上述部位和环状绝缘板(4)接触,环状绝缘板(4)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保护阴极(5)和阴极导电板(3)接 触; ②所述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镀铬方法依次满足下述要求:首先将锥形绝缘板(8)安装在零件的锥形结构内侧面上,然后在零件上安装内腔保护套(9),通过内腔保护套(9)中外端部的环状端面将锥形绝缘板(8)相对于零件(6)固定布置在一起; 之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景伟段序军张春刚李庆春黄荣彬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