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俊文专利>正文

双层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638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立体车库,包括至少四根支撑立柱、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及移动载车板,支撑立柱呈直立状且位于移动载车板的周边,移动载车板通过升降机构安装于支撑立柱上;平移机构设于所述支撑立柱的下部,该平移机构具有转向装置;在升降机构作用下,所述移动载车板具有下停位及上停位,在下停位时,该移动载车板靠近所述支撑立柱的下部,在上停位时,该移动载车板的上部形成上层停车位,该移动载车板的下部形成下层停车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停车问题,且适用于小区路面,能在不增加现有占地面积的条件下,将车位增加一倍。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私家车,然而,私家车在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城市的交通和环境起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停车难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现有很多小区由于建设时间早,车位较少,造成很多后期买车的业主无处停车或者在小区内车辆乱停放而造成拥堵,新建的小区为了解决停车位问题,在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之间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矛盾,由此可见,生活小区内路面上停车的问题日益突出,从而迫切需要提升小区路面停车的容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层立体车库,以解决现有停车问题,且适用于小区路面,能在不增加现有占地面积的条件下,将车位增加一倍。其技术方案如下:双层立体车库,包括至少四根支撑立柱、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及移动载车板,支撑立柱呈直立状且位于移动载车板的周边,移动载车板通过升降机构安装于支撑立柱上;平移机构设于所述支撑立柱的下部,该平移机构具有转向装置;在升降机构作用下,所述移动载车板具有下停位及上停位,在下停位时,该移动载车板靠近所述支撑立柱的下部,在上停位时,该移动载车板的上部形成上层停车位,该移动载车板的下部形成下层停车位。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绳轮及提升绳,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绳轮的转轴至少在周向方向相固接,提升绳缠绕在绳轮上且其至少其中一部分与移动载车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绳轮及提升绳均为四个,且分别与所述移动载车板的四个角落位置相对应,升降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对所述移动载车板位置进行感应的升降位置感应元件,在所述支撑立柱上与所述上停位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移动载车板相对应的上停限位装置,该上停限位装置与升降位置感应元件电气连接,在升降位置感应元件的作用下,该上停限位装置具有收合状态及限位状态。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报警装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上设有朝向外侧的距离传感元件,该距离传感元件与报警装置电性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报警装置,在所述移动载车板或支撑立柱上设有重力感应元件,该重力感应元件与报警装置电性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报警装置,在所述移动载车板或支撑立柱上设有车辆位置感应元件,该车辆位置感应元件与报警装置电性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地面导轨,该地面导轨每两条为一组,两条地面导轨相平行设置,所述平移机构为设于所述支撑立柱下端的导轮,两侧的所述支撑立柱上的导轮分别位于两条导轨上且与导轨相适配。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柱的周边及顶部设有防护板。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立柱上设有导向部;或者,在所述支撑立柱的旁侧还设有导向柱,该导向柱上具有导向部;在所述移动载车板的周边还设有导向体,该导向体与导向部相配合。需要说明的是:1、在通常情况下,前述移动载车板呈水平状态,以便于车体的停放,也不排除该移动载车板相对于水平面略为倾斜,以满足现实使用的需要。2、前述升降位置感应元件、距离传感元件可以为红外传感元件,也可以为超声波传感元件,还可以采用电磁或其他方式的传感元件。3、前述支撑立柱为至少四个,也可以根据其强度要求进行增加。4、导向柱可以为圆柱、方柱,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可以采用电梯导向轨所类似的结构。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该双层立体车库的至少四根支撑立柱对移动载车板起到支撑作用,并通过升降机构实现移动载车板的升降控制,可以在该移动载车板的上部形成上层停车位,在其下部形成下层停车位,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实现更多车辆的停放,减少了场地的占用;在支撑立柱的下部还设有平移机构,可以方便的实现该双层立体车库的平移控制。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绳轮及提升绳,升降电机可以安装于支撑立柱的顶部,升降电机工作时带动绳轮旋转,并进而通过提升绳实现移动车载板的升降控制。3、在移动载车板进行升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升降位置感应元件对移动载车板的垂直距离进行感应,当移动载车板上升到位后,上停限位装置从收合状态转为限位状态,并对移动载车板进行支撑限位;当移动车板板下降时,上停限位装置从限位状态转为收合状态,以方便移动载车板的下降。4、在支撑立柱上设有距离传感元件,平移机构控制该立体车库进行平移时,可以通过该距离传感元件感测周边的位置与距离,避免该立体车库与旁侧的墙体或其他物品发生擦碰。5、移动载车板或支撑立柱上设有重力感应元件,避免移动载车板的承重超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6、在地面还可以设置导轨,支撑立柱下端的导轮与导轨配合并实现立体车库的平移控制。7、在所述支撑柱的周边及顶部设有防护板,该防护板可以起到遮雨、防尘等效果,可以对车体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8、在支撑立柱上还支撑立柱的旁侧设有导向部,通过其与导向体的配合,可以提供移动载车板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及顺畅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移动轨道的双层立体车库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导轨,2、支撑立柱,3、移动载车板,4、提升绳,5、升降电机,6、导轮,7、转向装置,8、上停限位装置,9、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双层立体车库,包括四根支撑立柱2、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及移动载车板3,支撑立柱2呈直立状且位于移动载车板3的周边,移动载车板3通过升降机构安装于支撑立柱2上;平移机构设于所述支撑立柱2的下部,该平移机构具有转向装置7;在升降机构作用下,所述移动载车板3具有下停位及上停位,在下停位时,该移动载车板3靠近所述支撑立柱2的下部,在上停位时,该移动载车板3的上部形成上层停车位,该移动载车板3的下部形成下层停车位。具体实施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5、绳轮及提升绳4,升降电机5的输出轴与绳轮的转轴在周向方向相固接,提升绳4缠绕在绳轮上且其中一部分与移动载车板3连接。具体实施中,所述绳轮及提升绳4均为四个,且分别与所述移动载车板3的四个角落位置相对应,升降电机5安装于所述支撑立柱2的上端。具体实施中,还包括有对所述移动载车板3位置进行感应的升降位置感应元件,在所述支撑立柱2上与所述上停位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移动载车板3相对应的上停限位装置8,该上停限位装置8与升降位置感应元件电气连接,在升降位置感应元件的作用下,该上停限位装置8具有收合状态及限位状态。具体实施中,还包括有报警装置,在所述支撑立柱2上设有朝向外侧的距离传感元件,该距离传感元件与报警装置电性连接;在所述移动载车板3或支撑立柱2上设有重力感应元件,该重力感应元件与报警装置电性连接;在所述移动载车板3或支撑立柱2上设有车辆位置感应元件,该车辆位置感应元件与报警装置电性连接。具体实施中,还包括有地面导轨1,该地面导轨1每两条为一组,两条地面导轨1相平行设置,所述平移机构为设于所述支撑立柱2下端的导轮6,两侧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层立体车库

【技术保护点】
1.双层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四根支撑立柱、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及移动载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四根支撑立柱、平移机构、升降机构及移动载车板,支撑立柱呈直立状且位于移动载车板的周边,移动载车板通过升降机构安装于支撑立柱上;平移机构设于所述支撑立柱的下部,该平移机构具有转向装置;在升降机构作用下,所述移动载车板具有下停位及上停位,在下停位时,该移动载车板靠近所述支撑立柱的下部,在上停位时,该移动载车板的上部形成上层停车位,该移动载车板的下部形成下层停车位;其中,所述双层立体车库还包括有报警装置,在所述移动载车板或支撑立柱上设有重力感应元件,该重力感应元件与报警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绳轮及提升绳,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绳轮的转轴至少在周向方向相固接,提升绳缠绕在绳轮上且其至少其中一部分与移动载车板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及提升绳均为四个,且分别与所述移动载车板的四个角落位置相对应,升降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对所述移动载车板位置进行感应的升降位置感应元件,在所述支撑立柱上与所述上停位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移动载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文刘缘
申请(专利权)人:刘俊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