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1949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气缸;芯轴,芯轴的一端与气缸连接,芯轴的另一端设有一锥部;弹性夹头,适配套设在锥部上,并且弹性夹头的上端端面抵靠支架,其中芯轴向上移动,弹性夹头呈向外胀开;压衬套环,套设在弹性夹头的上部,并且压衬套环的上端端面抵靠支架,压衬套环的下端端面设有与待压入衬套适配的斜面;以及弹性定位组件,弹性定位组件可径向活动地设置在锥部内,弹性定位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待压入衬套的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操作方便快捷且降低成本。 1

A pressure entry device for connecting rod bush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necting rod bushing press entry device, including a bracket, a cylinder on the bracket, a core shaft, one end of the core shaft connected with a cylinder, a cone part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core shaft, and an elastic sandwich head fitted to the cone, and the end face of the elastic sandwich head is against the support, and the core is moved axially and elastic clamp. The head is bulging outward; the pressure lining ring is set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elastic clamp head,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lining ring is against the support. The lower end of the pressure lining ring is equipped with the inclined plane fitted to the bushing to be pressed into the bushing; and the elastic positioning component can be set in the cone in a radial direction and the other part of the elastic positioning component. The end is against the oil hole to be pressed into the bushing. The aim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device for pressing the connecting rod bushing, which is convenient and quick in operation and reduces the cost.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部件装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
技术介绍
连杆是连接发动机活塞的受力运动件,在缸内往复运动作用下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因此嵌入连杆小头内孔中的衬套需要持久并且可靠。现有的工装采用的是端面定位,内孔为间隙配合,衬套端面和内孔要求精度高,否则无法实现精确定位。申请号为201320808878.9的专利文件公开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斜切式连杆衬套压入装置”,采用定位套和钢珠进行定位,因此对衬套的精度要求很高,废品率较高,并且耗费大量的成本;另外还增设了检测套,若检测套能够装入压头和定位轴内,说明压头与夹具对中,若检测套不能装入压头和定位轴内,则需要重新调整压套装置,操作复杂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操作方便快捷且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气缸;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芯轴的另一端设有一包括锥部;弹性夹头,适配套设在所述锥部上,并且所述弹性夹头的上端端面抵靠所述支架,其中所述芯轴向上移动时,所述弹性夹头呈向外胀开;压衬套环,套设在所述弹性夹头的上部,并且所述压衬套环的上端端面抵靠所述支架,所述压衬套环的下端端面设有与所述待压入衬套适配的斜面;以及弹性定位组件,所述弹性定位组件可径向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锥部内,所述弹性定位组件的另一端抵靠所述待压入衬套的油孔。进一步地,还包括围绕所述弹性夹头的周向等间距布置且抵靠所述弹性夹头的多个角向定位块。进一步地,所述角向定位块的下端设有吸铁磁钢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压衬套环的斜面设有直径小于或等于衬套外径的台阶。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定位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与所述弹性元件连接的钢珠,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所述待压入衬套的油孔的直径。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套,所述导套套设在所述芯轴上,其中所述导套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其中,所述导套的所述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直径,并且所述第一端的部分地由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嵌入所述支架,所述第一端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夹头的上表面抵接,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弹性夹头和所述芯轴之间且与所述弹性夹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芯轴还包括与所述锥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气缸连接,且所述导套套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套设有与所述弹性夹头的下端抵接的保护套。进一步地,还包括夹套,所述夹套的上表面抵靠所述支架的下表面,所述夹套的内壁抵压所述导套、所述弹性夹头、以及所述压衬套环的外壁,其中,所述夹套与所述弹性夹头螺纹固定,所述压衬套环的上端端面抵靠所述夹套。进一步地,所述角向定位块延伸穿过所述压衬套环以使所述角向定位块的上端抵靠并固定在所述夹套的下表面。进一步地,在与所述压衬套环抵接的位置,所述弹性夹头设有朝向所述弹性夹头的内壁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压衬套环形成容纳腔,每个所述角向定位块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芯轴设有锥部,锥部下端的直径大于上端的直径,锥部的外侧设有抵压衬套内壁的弹性夹头,芯轴上还设有与衬套的上端面抵靠的压衬套环,以及固定在芯轴内部并一端抵压在衬套油孔处的弹性定位组件,当油缸拉紧芯轴向上移动时弹性夹头向外胀开抵压衬套的内壁,限制衬套4个自由度;芯轴的锥部内还设有可沿芯轴的径向活动的弹性定位组件,弹性定位组件的一端延伸抵压衬套油孔,使衬套周向固定不围绕芯轴发生旋转,又限制1个自由度;弹性夹头的上部还设有压衬套环,压衬套环抵压衬套使衬套不发生上下移动,进一步限制1个自由度,进而实现衬套内孔的定位,同时保证衬套压入之后的贴合度要求,而且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连杆衬套压入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杆衬套压入装置的芯轴及弹性定位组件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图;图4为连杆和衬套的配合图。图中:1、支架;2、上板;3、气缸;4、下板;6、压衬套环;7、台阶;8、弹性夹头;9、凹槽;10、芯轴;11、第一部分;12、锥部;13、第二部分;14、孔;131、连接部;132、端部;20、弹性定位组件;21、弹性元件;22、钢珠;30、导套;31、第一端;32、第二端;40、夹套;50、角向定位块;51、吸铁磁钢组件;60、保护套;100、衬套;200、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参考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该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包括支架1、芯轴10、弹性夹头8、压衬套环6、以及弹性定位组件20。其中,支架1包括上板2和与上板2固定连接的下板4,且上板2上连接有气缸3。进一步地,芯轴10与气缸3连接且芯轴10包括锥部12,芯轴10的一端穿过下板2与气缸3连接,芯轴10的另一端设有一锥部12,气缸3驱动芯轴10上下移动。其中,芯轴10还包括与锥部12连接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3,第一部分11与气缸3连接,锥部12与第一部分11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并且衬套100(图1、图3中以虚线显示)套设在锥部12上。进一步地,压衬环套6设在弹性夹头8的上部,并且压衬套环6的上端面抵靠支架1,压衬套环6的下端面抵靠待压入衬套100的上端面,并且压衬套环6的下端面设有与待压入衬套100适配的斜面,从而限制衬套100的上下移动。进一步地,弹性夹头8适配套设在锥部12上,位于锥部12与衬套100之间,并且弹性夹头8的上端面抵靠支架1,其中芯轴10向上移动,弹性夹头8向外胀开并压紧待压入衬套100的内壁。应当理解的是,弹性夹头8的一部分位于待压入衬套100和锥部12之间,一部分位于压衬套环6和芯轴10的第一部分11之间。其中,芯轴10向上移动,锥部12具有较大直径一端抵压弹性夹头8向外扩张,从而限制衬套4个自由度,使衬套100实现内孔定位。另外,弹性定位组件20可径向活动地设置在锥部12内,弹性定位组件20的另一端抵靠待压入衬套100的油孔。进一步地,弹性定位组件20包括弹性元件21和与弹性元件21连接的钢珠22,其中弹性元件21与锥部12固定,钢珠22抵靠待压入衬套的油孔,且钢珠22的直径大于待压入衬套的油孔的直径。也就是说,弹性定位组件20包括一端固定在芯轴10内的弹性元件21和连接在弹性元件21另一端的钢珠22,弹性元件21的另一端延伸进入弹性夹头8,钢珠22部分地位于弹性夹头8内,并且钢珠22的直径大于衬套的油孔。也就是,芯轴10内设有孔14,弹性夹头内设有与孔14同轴的孔,以使弹性元件21和钢珠22在孔中往复运动。应当理解,弹性元件21可以在弹性夹头8和锥部12内做往复运动,当弹性元件21处于自由状态时,钢珠22部分地位于弹性夹头8的外部;将弹性夹头8套入衬套内时,衬套的内壁抵压钢珠22,使钢珠22完全进入弹性夹头8内并压缩弹性元件21;当衬套的油孔与钢珠22对齐时,钢珠22在弹性元件21回复力的作用下部分的延伸进入衬套的油孔内,由于钢珠22的直径大于油孔的直径,因此可以很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气缸;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芯轴的另一端设有一锥部;弹性夹头,适配套设在所述锥部上,并且所述弹性夹头的上端端面抵靠所述支架,其中所述芯轴向上移动时,所述弹性夹头呈向外胀开;压衬套环,套设在所述弹性夹头的上部,并且所述压衬套环的上端端面抵靠所述支架,所述压衬套环的下端端面设有与所述待压入衬套适配的斜面;以及弹性定位组件,所述弹性定位组件可径向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锥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所述弹性夹头的周向等间距布置且抵靠所述弹性夹头的多个角向定位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向定位块的下端设有吸铁磁钢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衬套环的斜面设有直径小于或等于衬套外径的台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与所述弹性元件连接的钢珠,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所述待压入衬套的油孔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杆衬套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套,所述导套套设在所述芯轴上,其中所述导套包括第一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岚泽巩赵飞杨龙庆阮在祥丁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