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滤清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93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滤芯总成、机油冷却器、机滤器座和中心螺杆,所述中心螺杆穿过机油冷却器并连接固定滤芯总成和机滤器座;所述机滤器座内设有进油口、出油口、回油口、旁通阀和限压阀;所述机油冷却器为圆盘式,圆盘之间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与进油油路相通,冷却器的冷切液下进上出;所述滤芯总成旋装在机油冷却器上,所述滤芯总成下表面设有若干进油孔,壳盖内侧设有至少一圈磁体,所述滤芯总成的滤芯设有中心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限压阀,实现机油压力的调节,设置旁通阀,当机油供给不足机油不过滤直接进入油道,冷却器冷切液下进上出,冷却更充分,滤芯总成壳体内设有磁体,机油过滤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油滤清器总成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总成。
技术介绍
大部分发动机为除去机油中的杂质,保证发动机稳定可靠地运转,增加发动机各运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均在发动机上加装机油滤清器对机油进行滤清。在发动机开发过程中,为了快速实现匹配多类型轻型整车,满足其多样性空间布置需求的目标,需要尽可能的优化发动机外部结构,实现零部件功能的集成。机油滤清器、冷却器作为发动机外围布置零件,其结构和功能的设计直接影响了缸体的结构复杂程度及发动机附件的布置,而且现有的冷却器不能充分冷却机油,另外机油滤清器大部分是仅靠滤芯过滤,而机油滤清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之后,滤芯上会聚集许多金属碎末,造成滤清器堵塞,阻碍润滑系统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了滤清和冷却功能集成,结构紧凑,冷却充分,能够调节控制机油压力的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总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滤芯总成、机油冷却器、机滤器座和中心螺杆,所述中心螺杆穿过机油冷却器并连接固定滤芯总成和机滤器座,所述中心螺杆带有中心油路;所述机滤器座内设有进油口、出油口、回油口,进油口、出油口、回油口分别与进油油路、出油油路相通和回油油路相通,所述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之间设有旁通阀,所述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之间设有限压阀;所述机油冷却器为圆盘式,圆盘之间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机油冷却器下侧设有进冷却液口,上侧设有出冷却液口;所述滤芯总成装在机油冷却器上,所述滤芯总成下表面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滤芯总成壳盖内侧设有至少一圈磁体,滤芯总成的滤芯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螺杆装配有螺母和垫圈,所述中心螺杆的中心油路连通出油油路和滤芯中心管。进一步地,所述旁通阀包括旁通阀座、旁通阀弹簧、钢球和旁通阀密封圈,所述旁通阀弹簧能够在旁通阀腔体内活动,旁通阀弹簧上装配有旁通阀密封圈,旁通阀弹簧前端连接有钢球,另一端连接旁通阀座。进一步地,所述限压阀包括限压阀合件和限位阀密封圈,所述限压阀合件下部装配限位阀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进冷却液口端口内侧设有过滤冷却液的过滤网,端口外侧设有防止冷却液倒流的单向阀,所述冷却液为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限压阀,实现机油压力的调节、控制;2、设置旁通阀,当汽车启动瞬间或者汽车爬坡时机油供给不足,旁通阀打开,机油不过滤直接进入油道;3、圆盘式冷却器设置在滤清器和底座之间,进冷却液口在下而出冷切液口在上,既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现有结构空间,又能充分冷却机油,而且进冷却液口设有过滤冷却液并防止在冷却器中形成尘垢的过滤网,设有防止冷切液倒流的单向阀;4、滤芯总成壳盖内侧设有至少一圈磁体,机油在被过滤的同时,被磁体所产生的磁力所吸引,将润滑油中所携带的金属杂质吸附到磁体的表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机油滤清器总成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机油滤清器总成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机油滤清器总成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机油滤清器总成限压阀的B-B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机油滤清器总成旁通阀的C-C剖视图;其中,1、滤芯总成;2、机油冷却器;3、机滤器座;4、限压阀合件;5、限压阀密封圈;6、旁通阀座;7、旁通阀密封圈;8、旁通阀弹簧;9、钢球;10、中心螺杆;11、螺母;12、垫圈;13、限压阀;14、旁通阀;15、进冷却液口;16、出冷却液口;17、进油口;18、出油口;19、回油口;20、中心油路;21、过滤网;22、单向阀;23、磁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5所示,一种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滤芯总成1、机油冷却器2、机滤器座3和中心螺杆10,所述中心螺杆10穿过机油冷却器2并连接固定滤芯总成1和机滤器座3,所述中心螺杆10带有中心油路20;所述机滤器座3内设有进油口17、出油口18、回油口19,进油口17、出油口18和回油口19分别与进油油路、出油油路相通和回油油路相通,所述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之间设有旁通阀14,所述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之间设有限压阀13;所述机油冷却器2为圆盘式,圆盘之间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机油冷却器2下侧设有进冷却液口15,上侧设有出冷却液口16,冷却效果更充分;所述滤芯总成1旋装在机油冷却器2上,所述滤芯总成1下表面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滤芯总成1壳盖内侧设有三圈磁体23,能够在机油中的金属杂质通过滤芯前将其吸附,延长滤芯使用时间,滤芯总成1的滤芯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螺杆10装配有螺母11和垫圈12,所述中心螺杆10的中心油路20连通出油油路和滤芯中心管。所述旁通阀14包括旁通阀座6、旁通阀弹簧8、钢球9和旁通阀密封圈7,所述旁通阀弹簧8在旁通阀腔体内活动,弹簧装配有旁通阀密封圈7,弹簧前端连接有钢球9,另一端连接旁通阀座6。所述限压阀13包括限压阀合件4和限位阀密封圈5,所述限压阀合件4下部装配限位阀密封圈5。所述进冷却液口15端口内侧设有过滤冷却液的过滤网21,用于防止在冷却器中形成尘垢,端口外侧设有防止冷却液倒流的单向阀22,所述冷却液为水。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自发动机缸体主油路来的机油,从机滤底座3上的进油口17进入进油油路,流经机油冷却器2的进油油路与缸体内冷却液的间接换热,再经过滤芯总成1下表面的进油孔进入滤芯总成1,机油在被过滤的同时,被磁体23所产生的磁力所吸引,将机油中所携带的碎铁屑杂质吸附到磁体23的表面,经过滤芯过滤后的机油通过中心油路20进入机油冷却器2,再次冷却,从机油冷却器2流入机滤器座3内出油油路,再通过出油口18进入发动机缸体内。限压阀13设置于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之间,其作用是调节、控制油路的机油压力,为了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油路的油压必须适当,通过限压阀13能调节油路的机油压力。当发动机转速增高或机油粘度变大时,机油压力就会增高,此时限压阀13自动开启,进油油路的机油经限压阀流向回油油路,直接流回机油壳,以控制油路的油压。当汽车启动瞬间或者爬坡时,供油不足,进入旁通阀14的腔内的机油对旁通阀弹簧8的端部钢球9产生压力,当机油压力超过设定值时,机油顶开旁通阀弹簧8的钢9,旁通阀14弹簧8产生压缩位移,机油随之通过旁通阀14,不经机油冷却器2直接进入缸体主油路,确保发动机内机油循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机油滤清器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滤芯总成(1)、机油冷却器(2)、机滤器座(3)和中心螺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螺杆(10)穿过机油冷却器(2)并连接固定滤芯总成(1)和机滤器座(3),所述中心螺杆(10)带有中心油路(20);所述机滤器座(3)内设有进油口(17)、出油口(18)、回油口(19),进油口(17)、出油口(18)、回油口(19)分别与进油油路、出油油路相通和回油油路相通,所述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之间设有旁通阀(14),所述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之间设有限压阀(13);所述机油冷却器(2)为圆盘式,圆盘之间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机油冷却器(2)下侧设有进冷却液口(15),上侧设有出冷却液口(16);所述滤芯总成(1)装在机油冷却器(2)上,所述滤芯总成(1)下表面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滤芯总成(1)壳盖内侧设有至少一圈磁体(23),滤芯总成的滤芯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螺杆(10)装配有螺母(11)和垫圈(12),所述中心螺杆(10)的中心油路(20)连通出油油路和滤芯中心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滤芯总成(1)、机油冷却器(2)、机滤器座(3)和中心螺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螺杆(10)穿过机油冷却器(2)并连接固定滤芯总成(1)和机滤器座(3),所述中心螺杆(10)带有中心油路(20);所述机滤器座(3)内设有进油口(17)、出油口(18)、回油口(19),进油口(17)、出油口(18)、回油口(19)分别与进油油路、出油油路相通和回油油路相通,所述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之间设有旁通阀(14),所述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之间设有限压阀(13);所述机油冷却器(2)为圆盘式,圆盘之间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与进油油路相通,所述机油冷却器(2)下侧设有进冷却液口(15),上侧设有出冷却液口(16);所述滤芯总成(1)装在机油冷却器(2)上,所述滤芯总成(1)下表面设有若干进油孔,所述滤芯总成(1)壳盖内侧设有至少一圈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兴李加宁殷晶晶喻少东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江铃集团鑫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