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光学设备以及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785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孔径光阑(S)、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G4)而构成变焦镜头(ZL)。在该变焦镜头(ZL)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孔径光阑(S)与第1透镜组(G1)之间的间隔、孔径光阑(S)与第2透镜组(G2)之间的间隔以及孔径光阑(S)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变化,孔径光阑(S)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焦镜头、光学设备以及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焦镜头、使用了该变焦镜头的光学设备以及该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变焦比为两倍左右的广角变焦镜头,提出了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由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和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构成且使各透镜组移动来进行变倍的变焦镜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变焦镜头虽然通过使凹凸的两个透镜组能够在进行变倍时移动来实现了两倍左右的变倍比,但是追求进一步的大口径化和高变倍化。特别是,追求适合于使用了固体摄像元件等的摄像机、电子静态相机等的广角大口径且高变倍比的变焦镜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27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构成为,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1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孔径光阑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设备搭载上述变焦镜头而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是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该变焦镜头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其中,以如下方式在镜头镜筒内配置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4透镜组以及所述孔径光阑: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1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孔径光阑在光轴方向上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结构的剖视图。图2(a)、图2(b)以及图2(c)分别是第1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2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结构的剖视图。图4(a)、图4(b)以及图4(c)分别是第2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3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结构的剖视图。图6(a)、图6(b)以及图6(c)分别是第3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4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结构的剖视图。图8(a)、图8(b)以及图8(c)分别是第4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各像差图。图9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相机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光学设备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的一例的变焦镜头ZL(1)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孔径光阑S、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G4而构成。在该变焦镜头ZL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第1~第4透镜组G1~G4以及孔径光阑S全部分别如图1中由箭头所示地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即,在进行变倍时,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孔径光阑S与第1透镜组G1之间的间隔、孔径光阑S与第2透镜组G2之间的间隔以及孔径光阑S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的间隔也变化。本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变焦镜头ZL(2)、图5所示的变焦镜头ZL(3)及图7所示的变焦镜头ZL(4)。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能够在维持镜头整体的尺寸、像散和色差的同时,实现广角化和高倍率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适合于使用了固体摄像元件等的摄像机、电子静态相机等的变焦镜头。在上述结构下,本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优选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3.00<D1/D2<7.00…(1)其中,D1:广角端状态下的从第1透镜组到孔径光阑为止的距离,D2:从孔径光阑到第2透镜组为止的距离。条件式(1)规定从第1透镜组到孔径光阑为止的距离与从孔径光阑到第2透镜组为止的距离的比的适当范围,在低于该条件式(1)的下限时,彗差、像散恶化,因此是不优选的。为了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的下限值为3.50。为了更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的下限值为4.00。为了进一步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的下限值为4.50。在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时,彗差、像散也恶化,因此是不优选的。为了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的上限值为6.70。为了更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的上限值为6.40。本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优选满足下述的条件式(2)。1.20<M2/Ms<1.60…(2)其中,Ms:从广角端状态变倍到远焦端状态时的孔径光阑的移动量,M2:从广角端状态变倍到远焦端状态时的第2透镜组的移动量。条件式(2)规定孔径光阑与第2透镜组的移动量比的优选范围,在低于该条件式的下限时,彗差、像散恶化,因此是不优选的。为了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2)的下限值为1.25。为了更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2)的下限值为1.30。在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时,彗差、像散也恶化,因此是不优选的。为了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2)的上限值为1.55。为了更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2)的上限值为1.50。为了进一步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1)的上限值为1.45。本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优选满足下述的条件式(3)。1.10<TLw/TLt<1.30…(3)其中,TLw:广角端状态下的变焦镜头的全长,TLt:远焦端状态下的变焦镜头的全长。条件式(3)规定广角端状态下的全长与远焦端状态下的全长的比例的优选范围。全长表示空气换算全长。在低于该条件式的下限时,球面像差、轴向色差恶化,因此是不优选的。为了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3)的下限值为1.12。为了更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3)的下限值为1.14。在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时,像散、畸变恶化,因此是不优选的。为了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3)的上限值为1.26。为了更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3)的上限值为1.22。本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优选满足下述的条件式(4)。0.80<-β2t<1.10…(4)其中,β2t:第2透镜组的远焦端状态下的倍率。条件式(4)规定第2透镜组的远焦端状态下的倍率的适当范围,在低于该条件式的下限时,像散、畸变恶化,因此是不优选的。为了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4)的下限值为0.84。为了更可靠地得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优选使条件式(4)的下限值为0.88。在超过条件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以及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1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孔径光阑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30 JP 2015-195293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具备沿着光轴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向远焦端状态进行变倍时,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1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3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孔径光阑在光轴方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的条件式:3.00<D1/D2<7.00其中,D1:广角端状态下的从所述第1透镜组到所述孔径光阑为止的距离,D2:从所述孔径光阑到所述第2透镜组为止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20<M2/Ms<1.60其中,Ms:从广角端状态变倍到远焦端状态时的所述孔径光阑的移动量,M2:从广角端状态变倍到远焦端状态时的所述第2透镜组的移动量。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10<TLw/TLt<1.30其中,TLw:广角端状态下的变焦镜头的全长,TLt:远焦端状态下的变焦镜头的全长。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的条件式:0.80<-β2t<1.10其中,β2t:所述第2透镜组的远焦端状态下的倍率。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30<β3w<1.90其中,β3w:所述第3透镜组的广角端状态下的倍率。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的条件式:-0.30<(Rn2+Rn1)/(Rn2-Rn1)<1.00其中,Rn1:所述第1透镜组中在从物体侧起的第二个配置的负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n2:所述第1透镜组中在从物体侧起的第二个配置的负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的条件式:0.40<(R31+R32)/(R31-R32)<2.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杉三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