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 lens having a front lens group (G2), rear lens group (G3 ~ G5), opening the aperture (S), the front lens group is composed of 2 lens group 1 lens group having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and has a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the whole has a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rear lens group configuration lens group in front of the like at the telephoto end, the whole side, having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rear lens group consists of a plurality of lens groups, and, in the side of an object having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is the object side lens group, changes between the front lens and the object side lens group is the interval with a wide-angle end than at the telephoto end narrowed way that opening aperture configuration in closer like side position than the front lens group, mee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1), (2), (3), 1.2 = |MGB_t| = 6 (1), 10 = dGn_min_p = 27 V (2), 0.03 = TpGn_min_p = 0.014, (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焦镜头和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焦镜头和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能够进行大视场角拍摄和望远拍摄的变焦镜头,存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变焦镜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5228号公报(第2实施例)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82398号公报(第1实施例)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190051号公报(第1实施例)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不能说专利文献1的变焦镜头的变倍比足够大。并且,全长相对于焦距较长,所以,不能说是小型的变焦镜头。不能说专利文献2的变焦镜头的望远端的F数足够小。专利文献3的变焦镜头的全长相对于焦距较长,所以,不能说是小型的变焦镜头。并且,不能说广角端的视场角足够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大视场角和高变倍比、良好地校正各像差、且全长较短的变焦镜头和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的特征在于,变焦镜头具有前侧透镜组、后侧透镜组、开口光圈,前侧透镜组由具有负屈光力的1个透镜组或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具有前侧透镜组、后侧透镜组、开口光圈,所述前侧透镜组由具有负屈光力的1个透镜组或具有负屈光力的2个透镜组构成,整体具有负屈光力,所述后侧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前侧透镜组的像侧,在望远端,整体具有正屈光力,所述后侧透镜组由多个透镜组构成,并且,在最物体侧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物体侧正透镜组,所述前侧透镜组与所述物体侧正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与广角端相比在望远端变窄的方式变化,所述开口光圈配置在比所述前侧透镜组更靠像侧的位置,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3),1.2≦|MGB_t|≦6 (1)10≦νdGn_min_p≦27 (2)‑0.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具有前侧透镜组、后侧透镜组、开口光圈,所述前侧透镜组由具有负屈光力的1个透镜组或具有负屈光力的2个透镜组构成,整体具有负屈光力,所述后侧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前侧透镜组的像侧,在望远端,整体具有正屈光力,所述后侧透镜组由多个透镜组构成,并且,在最物体侧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物体侧正透镜组,所述前侧透镜组与所述物体侧正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与广角端相比在望远端变窄的方式变化,所述开口光圈配置在比所述前侧透镜组更靠像侧的位置,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3),1.2≦|MGB_t|≦6(1)10≦νdGn_min_p≦27(2)-0.03≦TpGn_min_p≦0.014(3)其中,MGB_t是所述后侧透镜组的望远端的横倍率,νdGn_min_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正透镜的阿贝数中的最小的阿贝数,TpGn_min_p=θgFGn_p-(-0.0016×νdGn_p+0.6415),θgFGn_p=(ngGn_p-nFGn_p)/(nFGn_p-nCGn_p),νdGn_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规定正透镜的阿贝数,ngGn_p、nFGn_p、nCGn_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所述规定正透镜的折射率,分别是g线处的折射率、F线处的折射率、C线处的折射率,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所述规定正透镜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正透镜中的阿贝数最小的正透镜。2.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具有前侧透镜组、后侧透镜组、开口光圈,所述前侧透镜组由具有负屈光力的1个透镜组或具有负屈光力的2个透镜组构成,整体具有负屈光力,所述后侧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前侧透镜组的像侧,在望远端,整体具有正屈光力,所述后侧透镜组由多个透镜组构成,并且,在最物体侧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物体侧正透镜组,所述前侧透镜组与所述物体侧正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与广角端相比在望远端变窄的方式变化,所述开口光圈配置在比所述前侧透镜组更靠像侧的位置,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4”),1.26≦|MGB_t|≦7(1’)-0.015≦TpGn_min_p≦0.014(3’)2.3≦|MGB_t|/|MGB_w|≦7.0(4)其中,MGB_t是所述后侧透镜组的望远端的横倍率,TpGn_min_p=θgFGn_p-(-0.0016×νdGn_p+0.6415),θgFGn_p=(ngGn_p-nFGn_p)/(nFGn_p-nCGn_p),νdGn_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规定正透镜的阿贝数,ngGn_p、nFGn_p、nCGn_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所述规定正透镜的折射率,分别是g线处的折射率、F线处的折射率、C线处的折射率,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所述规定正透镜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正透镜中的阿贝数最小的正透镜,MGB_w是所述后侧透镜组的广角端端的横倍率。3.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前侧透镜组、后侧透镜组、开口光圈,所述第1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前侧透镜组的物体侧,所述前侧透镜组由具有负屈光力的1个透镜组或具有负屈光力的2个透镜组构成,整体具有负屈光力,所述后侧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前侧透镜组的像侧,在望远端,整体具有正屈光力,所述后侧透镜组由多个透镜组构成,并且,在最物体侧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物体侧正透镜组,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前侧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与广角端相比在望远端变宽的方式变化,所述前侧透镜组与所述物体侧正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与广角端相比在望远端变窄的方式变化,所述开口光圈配置在比所述前侧透镜组更靠像侧的位置,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3),15≦νdGn_min_p≦27(2’)-0.03≦TpGn_min_p≦0.014(3)其中,νdGn_min_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正透镜的阿贝数中的最小的阿贝数,TpGn_min_p=θgFGn_p-(-0.0016×νdGn_p+0.6415),θgFGn_p=(ngGn_p-nFGn_p)/(nFGn_p-nCGn_p),νdGn_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规定正透镜的阿贝数,ngGn_p、nFGn_p、nCGn_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所述规定正透镜的折射率,分别是g线处的折射率、F线处的折射率、C线处的折射率,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所述规定正透镜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正透镜中的阿贝数最小的正透镜。4.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前侧透镜组、后侧透镜组、开口光圈,所述第1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前侧透镜组的物体侧,所述前侧透镜组由具有负屈光力的1个透镜组或具有负屈光力的2个透镜组构成,整体具有负屈光力,所述后侧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前侧透镜组的像侧,在望远端,整体具有正屈光力,所述后侧透镜组由多个透镜组构成,并且,在最物体侧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物体侧正透镜组,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前侧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与广角端相比在望远端变宽的方式变化,所述前侧透镜组与所述物体侧正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与广角端相比在望远端变窄的方式变化,所述开口光圈配置在比所述前侧透镜组更靠像侧的位置,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5)、(6),-0.03≦TpGn_min_p≦0.016(3”)70.3≦νd1G_max_p(5)54≦νdGn_max_n(6)其中,TpGn_min_p=θgFGn_p-(-0.0016×νdGn_p+0.6415),θgFGn_p=(ngGn_p-nFGn_p)/(nFGn_p-nCGn_p),νdGn_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规定正透镜的阿贝数,ngGn_p、nFGn_p、nCGn_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所述规定正透镜的折射率,分别是g线处的折射率、F线处的折射率、C线处的折射率,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所述规定正透镜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正透镜中的阿贝数最小的正透镜,νd1G_max_p是所述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的阿贝数中的最大的阿贝数,νdGn_max_n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负透镜的阿贝数中的最大的阿贝数。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所述第1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前侧透镜组的物体侧,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前侧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与广角端相比在望远端变宽的方式变化。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透镜组具备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副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副组,在对焦时,所述第1副组与所述第2副组之间的间隔变化。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透镜组具备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副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副组,在变倍时,所述第1副组与所述第2副组之间的间隔变化。8.根据权利要求1、3~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1.8≦|MGB_t|/|MGB_w|≦7.0(4’)其中,MGB_t是所述后侧透镜组的望远端的横倍率,MGB_w是所述后侧透镜组的广角端端的横倍率。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2≦|MGB_t|≦7.0(1”)其中,MGB_t是所述后侧透镜组的望远端的横倍率。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0.3≦|fGn/fGBp1|≦0.89(7)其中,fGn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焦距,fGBp1是所述物体侧正透镜组的焦距。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所述第1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前侧透镜组的物体侧,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2.8≦f1/fGBp1≦6.3(8)其中,f1是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fGBp1是所述物体侧正透镜组的焦距。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1.05≦|Φmaxt/fGn|≦3.0(9)其中,Φmaxt是望远端的入射光瞳的最大直径,用Φmaxt=ft/Fnot表示,ft是望远端的所述变焦镜头整体的焦距,Fnot是望远端的最小F数,fGn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焦距。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透镜组至少具有负透镜和正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54≦νdGn_max_n(6)其中,νd2G_max_n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负透镜的阿贝数中的最大的阿贝数。14.根据权利要求1~3、5~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透镜组至少具有负透镜和正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一辉,今丰纪,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