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36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1:04
提供了一种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使所述后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减振透镜组移动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中具有分量;所述减振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0.20<(‑fVR)/f3<1.20,其中,fVR表示所述减振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Optical system and optical device

An optical system, an optical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zoom system are provided. A zoom optical system, including by order from the object side, having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a first lens group having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a second lens group having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of the third lens group and the rear lens group; with the components of the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ens group as a damping lens group mobile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optical axis; the damping lens group having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and mee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0.20< (fVR); /f3< 1.20, among them, fVR said the damping lens focal length, and F3 said the third lens focal l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分案声明: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申请号为:201380055140.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251114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237455中,已经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拍摄的相机、电子静态相机、视频摄像机等等的变倍光学系统。现有技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9-251114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10-23745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存在不能实现良好校正像差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实现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实现良好光学性能的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至少使后透镜组移向物体侧,并且改变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在从无穷远物体聚焦到近距离物体时,在光轴的方向中,整体移动第三透镜组;后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移动为减振透镜组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中具有分量;以及减振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当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至少使第一透镜组和后透镜组移向物体侧,并且改变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在从无穷远物体聚焦到近距离物体时,在光轴的方向中,整体移动第三透镜组;使后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减振透镜组移动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中具有分量;减振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0.20<(-fVR)/f3<1.20其中,fVR表示减振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3表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由通过正透镜与负透镜胶合构造的胶合透镜构成;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至少使后透镜组移向物体侧,并且改变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并且在从无穷远物体聚焦到近距离物体时,在光轴的方向中,整体移动第三透镜组。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改变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该变倍光学系统具有满足下述条件式的至少一个透镜:1.928<ndh28.60<νdh其中,ndh表示透镜的d线(波长λ=587.6nm)处的折射率,以及νdh表示透镜的d线(波长λ=587.6nm)处的阿贝数。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构造成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至少使后透镜组移向物体侧,并且改变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构造成在从无穷远物体聚焦到近距离物体时,在光轴的方向中,整体移动第三透镜组;构造成后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移动为减振透镜组以便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中具有分量;以及构造减振透镜组以具有负屈光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构造成当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至少使第一透镜组和后透镜组移向物体侧,并且改变第一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构造成在从无穷远物体聚焦到近距离物体时,在光轴的方向中,整体移动第三透镜组;构造成使后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减振透镜组移动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中具有分量;构造减振透镜组以具有负屈光力;并且构造第三透镜组和减振透镜组以满足下述条件式:0.20<(-fVR)/f3<1.20其中,fVR表示减振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3表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透镜组;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构造成第三透镜组由通过正透镜与负透镜胶合构造的胶合透镜构成;构造成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至少改变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并且构造成在从无穷远物体聚焦到近距离物体时,在光轴的方向中,整体移动第三透镜组。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变倍光学系统,该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构造变倍光学系统以具有满足下述条件式的至少一个透镜:1.928<ndh28.60<νdh其中,ndh表示透镜的d线(波长λ=587.6nm)处的折射率,以及νdh表示透镜的d线(波长λ=587.6nm)处的阿贝数;并且构造成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改变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改变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九至第十一方面,提供具有高变倍比、小型且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第八和第十二方面,提供小型且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当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至少使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后透镜组移向物体侧,并且改变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后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在从无穷远物体聚焦到近距离物体时,在光轴的方向中,整体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使所述后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减振透镜组移动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中具有分量;所述减振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0.20<(‑fVR)/f3<1.20其中,fVR表示所述减振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23 JP 2012-233961;2012.10.23 JP 2012-233961.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后透镜组;当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至少使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后透镜组移向物体侧,并且改变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后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在从无穷远物体聚焦到近距离物体时,在光轴的方向中,整体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使所述后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减振透镜组移动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中具有分量;所述减振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0.20<(-fVR)/f3<1.20其中,fVR表示所述减振透镜组的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滨昭彦山下雅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