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721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7:06
变倍光学系统具备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具备相比第2透镜组(G2)配置于像侧的中间组(Gn),具备防抖透镜组(VR),该防抖透镜组(VR)相比中间组(Gn)配置于像侧,且构成为能够以具有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通过至少使第1透镜组(G1)与第2透镜组(G2)之间的间隔以及第2透镜组(G2)与中间组(Gn)之间的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500<β(Gn)t<100.000…(1)其中,β(Gn)t:远焦端状态下的中间组(Gn)的成像倍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1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17917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具备手抖动校正机构的广视场角的变倍光学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312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在这种变倍光学系统中,要求在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F值更明亮的光学系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具备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备相比所述第2透镜组配置于像侧的中间组,具备防抖透镜组,该防抖透镜组相比所述中间组配置于像侧,且构成为能够以具有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通过至少使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中间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00<β(Gn)t<100.000其中,β(Gn)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中间组的成像倍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具备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备第n透镜组,该第n透镜组相比所述第2透镜组配置于像侧,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位置被固定且具有负的光焦度,具备防抖透镜组,该防抖透镜组相比所述第n透镜组配置于像侧,且构成为能够以具有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通过至少使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n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00<β(Gn)t<100.000其中,β(Gn)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第n透镜组的成像倍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的光学设备搭载上述的变倍光学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具备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其中,以如下方式在镜头镜筒内配置各透镜:具备相比所述第2透镜组配置于像侧的中间组,具备防抖透镜组,该防抖透镜组相比所述中间组配置于像侧,且构成为能够以具有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通过至少使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中间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00<β(Gn)t<100.000其中,β(Gn)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中间组的成像倍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该变倍光学系统具备从物体侧依次排列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其中,以如下方式在镜头镜筒内配置各透镜:具备第n透镜组,该第n透镜组相比所述第2透镜组配置于像侧,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位置被固定且具有负的光焦度,具备防抖透镜组,该防抖透镜组相比所述第n透镜组配置于像侧,且构成为能够以具有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通过至少使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n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00<β(Gn)t<100.000其中,β(Gn)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第n透镜组的成像倍率。附图说明图1的(W)、(M)以及(T)分别是第1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剖视图。图2的(a)、(b)以及(c)分别是第1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3的(a)、(b)以及(c)分别是第1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在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的横向像差图。图4的(W)、(M)以及(T)分别是第2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的(a)、(b)以及(c)分别是第2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6的(a)、(b)以及(c)分别是第2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在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的横向像差图。图7的(W)、(M)以及(T)分别是第3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剖视图。图8的(a)、(b)以及(c)分别是第3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9的(a)、(b)以及(c)分别是第3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在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的横向像差图。图10的(W)、(M)以及(T)分别是第4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1的(a)、(b)以及(c)分别是第4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12的(a)、(b)以及(c)分别是第4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在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的横向像差图。图13的(W)、(M)以及(T)分别是第5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4的(a)、(b)以及(c)分别是第5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15的(a)、(b)以及(c)分别是第5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在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的横向像差图。图16的(W)、(M)以及(T)分别是第6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7的(a)、(b)以及(c)分别是第6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18的(a)、(b)以及(c)分别是第6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在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的横向像差图。图19的(W)、(M)以及(T)分别是第7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剖视图。图20的(a)、(b)以及(c)分别是第7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21的(a)、(b)以及(c)分别是第7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在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的横向像差图。图22的(W)、(M)以及(T)分别是第8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剖视图。图23的(a)、(b)以及(c)分别是第8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24的(a)、(b)以及(c)分别是第8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在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以及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的横向像差图。图25的(W)、(M)以及(T)分别是第9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备相比所述第2透镜组配置于像侧的中间组,具备防抖透镜组,该防抖透镜组相比所述中间组配置于像侧,且构成为能够以具有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通过至少使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中间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00<β(Gn)t<100.000其中,β(Gn)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中间组的成像倍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30 JP 2015-0179171.一种变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具备相比所述第2透镜组配置于像侧的中间组,具备防抖透镜组,该防抖透镜组相比所述中间组配置于像侧,且构成为能够以具有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通过至少使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中间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00<β(Gn)t<100.000其中,β(Gn)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中间组的成像倍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60<-f(Gn~G(VR))w/fw<5.000其中,f(Gn~G(VR))w:广角端状态下的从中间组Gn到防抖透镜组为止的合成焦距,fw:广角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像侧透镜组,在相比所述防抖透镜组配置于像侧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组中,该像侧透镜组的正的光焦度最大,在进行变倍时,所述像侧透镜组与所述防抖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400<f(RP)/f(FP)<2.000其中,f(RP):所述像侧透镜组的焦距,f(FP):相比所述第1透镜组配置于像面侧、且相比所述中间组配置于物体侧的透镜的广角端状态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壮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