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涡轮以及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7127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16
压缩机涡轮(22)、即涡轮具备从旋转轴的一侧向另一侧扩径的主体部(26)、形成于主体部(26)中的面向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的背面(26c)且向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凹陷的减轻重量部(26e)、设置于面向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主体部(26)的外周面(26b)的多个长叶片(28)、设置于外周面(26b)且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29a)位于比长叶片(28)靠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的多个短叶片(2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轮以及增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主体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叶片的涡轮以及增压器。
技术介绍
所熟知转子设置于轴上、在壳体侧设置定子的电动增压器。在电动增压器中,通过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磁力旋转驱动轴。电动增压器是增压器的一种。在电动增压器的轴上设置涡轮。若轴通过电动机旋转,则涡轮与轴一起旋转。电动增压器伴随涡轮的旋转压缩空气并向发动机输送。增压器的涡轮具备主体部。主体部从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扩径。在主体部的外周面上设置多个叶片。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涡轮中,在主体部的背面上设置向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凹陷的减轻重量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328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通过在涡轮的主体部的背面设置减轻重量部,涡轮实现轻量化。如此,能降低涡轮的惯性。实现涡轮的响应性能的提升。可是,仅仅设置减轻重量部会降低涡轮的强度。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的涡轮的减轻重量部为了提高强度而设置肋。肋在径向上延伸。可是,若设置这样的肋,则肋就会承受空气阻力。其结果,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效率降低又能确保轻量化与强度的涡轮以及增压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一方案的涡轮具备:从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扩径的主体部;形成于主体部中的面向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的背面,且向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凹陷的减轻重量部;设置于面向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的多个长叶片;设置于外周面且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长叶片靠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的多个短叶片。减轻重量部的最深部可以到达与短叶片的端部相同的位置、或到达比端部深的位置。还可以具备:形成于主体部的背面侧,从减轻重量部的最深部向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突出,成为供轴插通的贯通孔的外壁的圆筒部;以从圆筒部在轴的径向上隔离的方式配置,从主体部背面向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突出,并在轴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一方案的另一涡轮具备:从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扩径的主体部;设置于面向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主体部外周面的多个叶片;形成于主体部中的面向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的背面并向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凹陷的减轻重量部;形成于主体部的背面侧并从减轻重量部的最深部向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突出,成为供轴插入的贯通孔的外壁的圆筒部;以从圆筒部在轴的径向上隔离的方式配置,并从主体部的背面向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突出且在轴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一方案的增压器具备上述涡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涡轮以及增压器,能不会降低效率地兼具轻量化与确保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电动增压器(增压器)的概略剖视图。图2(a)是压缩机涡轮的外观立体图。图2(b)是图2(a)中IIb向视图。图3是由含有增压器涡轮的旋转轴的面产生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双点划线部分的抽出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数值等只是为了容易理解,除了特殊不允许的情况以外,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并且,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具有实质性相同的功能、结构的元件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专利技术没有直接关系的元件省略图示。图1是电动增压器C(增压器)的概略剖视图。以下,将图1所示的箭头L方向作为电动增压器C的左侧进行说明。将图1所示的箭头R方向作为电动增压器C的右侧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动增压器C具备增压器主体1。该增压器主体1具备电机壳体2。在电机壳体2的左侧通过连结螺栓3连结压缩机壳体4。在电机壳体2的右侧通过连结螺栓5连结板部件6。在板部件6的右侧通过连结螺栓7连结防护壳体8。电机壳体2、压缩机壳体4、板部件6、防护壳体8被一体化。在电机壳体2的内部形成图1中向右侧开口的电机孔2a。在电机孔2a的内部收纳电动机9。电动机9包括定子10与转子11而构成。定子10在定子铁芯12上缠绕线圈13而形成。定子铁芯12为圆筒形状。线圈13在定子铁芯12的圆周方向上配置多个。线圈13以被供给的交流电力的相位为U相、V相、W相的顺序配置。导线14分别设置为U相、V相、W相。导线14的一端接线于U相、V相、W相各自的线圈13。导线14向线圈13供给交流电力。另外,定子铁芯12从电机孔2a的开口侧插入电机孔2a。定子铁芯12安装于电机孔2a的内部。该电机孔2a的右侧开口通过板部件6封堵。连结于板部件6的防护壳体8具有线孔8a。线孔8a在图1中左右方向贯通。线孔8a的一端通过板部件6封堵。在板部件6上设置板孔6a。通过板孔6a连通电机孔2a与线孔8a。导线14通过板孔6a从线圈13延伸至线孔8a。在线孔8a中收纳导线14。导线14中、与线圈13相反侧的另一端接线于连接器15。连接器15具备凸缘部15a。凸缘部15a封堵防护壳体8的线孔8a的另一端。凸缘部15a通过连结螺栓16安装于防护壳体8。通过连接器15、导线14向定子10的线圈13供给交流电力。定子10作为电磁铁而发挥功能。另外,转子11安装于轴17。转子11插通定子铁芯12。转子11相对于定子铁芯12在轴17的径向上具有间隙。详细地说,转子11包括转子铁芯18而构成。转子铁芯18是圆筒部件。在转子铁芯18上形成在轴17的轴向贯通的孔。在该转子铁芯18的孔的内部收纳磁铁19(永久磁铁)。电动机9通过在转子11与定子10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而在轴17上产生旋转方向的驱动力。轴17插通电机壳体2的壳体孔2b。壳体孔2b在轴17的轴向上贯通构成电机孔2a的底面的壁部2c。在壳体孔2b上配置球轴承20。通过球轴承20轴支撑轴17。轴17中、相比于转子11向板部件6侧突出的一端插通轮毂孔6b。轮毂孔6b形成于板部件6。在板部件6上设置环状突起6c。环状突起6c向电机孔2a的内部突出。环状突起6c构成形成轮毂孔6b的外壁的一部分。在轮毂孔6b的内部配置球轴承21。通过球轴承21轴支撑轴17。轴17的另一端侧从壳体孔2b向压缩机壳体4的内部突出。在轴17中、向压缩机壳体4的内部突出的部位上设置压缩机涡轮22(涡轮)。压缩机涡轮22在压缩机壳体4的内部可自由旋转地被收纳。在压缩机壳体4上形成吸气孔23。吸气孔23向电动增压器C的左侧开口。吸气孔23连接于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另外,以通过连结螺栓3连结电机壳体2与压缩机壳体4的状态形成扩散流路24。扩散流路24由电机壳体2与压缩机壳体4的对置面形成。扩散流路24使空气增压。扩散流路24从轴17的径向内侧向外侧环状地形成。在上述径向内侧通过压缩机涡轮22与吸气口23连通。另外,在压缩机壳体4上设置环状的压缩机涡旋流路25。压缩机涡旋流路25相比于扩散流路24位于轴17的径向外侧。压缩机涡旋流路25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吸气口连通。压缩机涡旋流路25也与扩散流路24连通。通过由电动机9产生的驱动力,压缩机涡轮22旋转。通过压缩机涡轮22的旋转向压缩机壳体4内吸入空气。空气从吸气口23向轴17的轴向被吸引。该被吸入的空气在流通于压缩机涡轮22的翼间(后述的多个叶片27之间)的过程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增速。被增速的空气向扩散流路24以及压缩机涡旋流路25输送并被增压(压缩)。增压的空气被引导至发动机的吸气口。图2(a)是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涡轮以及增压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从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扩径的主体部;减轻重量部,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中的面向上述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的背面,并向上述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凹陷;多个长叶片,其设置于面向上述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上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以及多个短叶片,其设置于上述外周面,上述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上述长叶片靠上述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02 JP 2015-1964721.一种涡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从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扩径的主体部;减轻重量部,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中的面向上述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的背面,并向上述旋转轴方向的一侧凹陷;多个长叶片,其设置于面向上述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上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以及多个短叶片,其设置于上述外周面,上述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上述长叶片靠上述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减轻重量部的最深部到达与上述短叶片的上述端部相同的位置、或到达比上述端部更深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圆筒部,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背面侧,从上述减轻重量部的最深部向上述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突出,成为供轴插通的贯通孔的外壁;以及肋,其以从上述圆筒部在上述轴的径向上隔离的方式配置,从上述主体部的背面向上述旋转轴方向的另一侧突出,并在上述轴的圆周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崎太记伊藤康太郎吉田隆小筱拓也饭塚国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