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上车踏步总成及重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6031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上车踏步总成,包括操作平台和踏步机构,所述踏步机构通过翻转轴可翻转地与所述操作平台相连接,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将所述踏步机构固定的卡槽,所述踏步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踏板,所述上支架的两侧设有滑道,所述下支架能够在所述上支架的滑道内滑动,所述下支架的两侧设有将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的限位机构,所述踏板安装在所述下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后上车踏步总成的重型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后上车踏步集成到操作平台上,在使用时取出翻转并伸长至地面上,方便上下底盘,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有效空间,同时也不影响车架上其它附件的安装,确保整车外宽符合法规要求。

Rear treadle assembly and heavy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r treadle assembly, including an operating platform and a step mechanism. The step mechanism can be flipped and connected to the operating platform through a turning shaft. The operating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 slot fixed for the step mechanism, and the step mechanism covers the bracket, the lower bracket and the pedal, and the step mechanism is covered with a bracket, a lower bracket and a pedal. A slide i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bracket. The lower bracket is able to slide inside the slide road of the upper bracket. The two sides of the lower bracket are provided with a limit mechanism for fixing the upper bracket and the lower bracket. The pedal is mounted on the lower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heavy vehicle comprising the rear mounted step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will be integrated on the operating platform and turn over and extend to the ground in use. It is convenient for the upper and lower chassis, can make use of the effective space to the maximum extent, and do not affect the installation of other accessories on the frame,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whole vehicle widt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a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上车踏步总成及重型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后上车踏步总成及重型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集成在油箱上的上车踏步,油箱总成加工复杂、工艺性差,易出现漏油情况,可靠性低。单独安装在车架上的上车踏步占用空间,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而固定在其他部件上的上车踏步容易引起整车超宽,不满足法规要求,并且影响其他部件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缺陷与不足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上车踏步总成,包括操作平台和踏步机构,所述踏步机构通过翻转轴可翻转地与所述操作平台相连接,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将所述踏步机构固定的卡槽,所述踏步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踏板,所述上支架的两侧设有滑道,所述下支架能够在所述上支架的滑道内滑动,所述下支架的两侧设有将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的限位机构,所述踏板安装在所述下支架上。优选地,所述上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上支架和右上支架,所述下支架包括相对设置左下支架和右下支架,所述滑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上支架和所述右上支架的内侧,所述下支架能够沿所述滑道从所述上支架拉出或推入所述上支架。优选地,所述踏板安装在所述左下支架与所述右下支架之间。优选地,所述踏板至少设有两级。优选地,所述下支架的两侧还设有把手,用于将所述踏步机构从所述操作平台中取出。优选地,所述下支架的底部还设有堵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后上车踏步总成的重型车辆。优选地,所述重型车辆为半挂牵引车。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技术将踏步集成到操作平台上,充分利用有效空间,不影响车架结构上其它附件的安装。(2)本技术将踏步设为可伸缩及可翻转的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本技术不影响其它部件的强度及性能,并能够保证整车宽度符合法规要求,简单可靠。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上车踏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上车踏步总成的收起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上车踏步总成的翻转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上车踏步总成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油箱2-操作平台21-卡槽22-卡槽23-卡槽3-踏步机构31-上支架32-下支架33-踏板34-滑道35-限位机构36-把手37-堵盖311-左上支架312-右上支架321-左下支架322-右下支架331-踏板332-踏板4-翻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车架上方对底盘部件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时,为方便检修人员站立和保护底盘部件通常设计有操作平台2,操作平台2一般设置在油箱1的上方,当车架离地面较高时,为方便检修人员上下底盘配备有上车踏步,本技术将上车踏步集成到操作平台2上。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后上车踏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后上车踏步总成包括操作平台2和踏步机构3,踏步机构3通过翻转轴4可翻转地与操作平台2相连接,操作平台2上设有将踏步机构3固定的卡槽,当不需要检修时,将后上车踏步3翻转到操作平台2两侧的卡槽21内固定;当需要检修时,将后上车踏步3从操作平台2的卡槽21中翻转出使用。踏步机构3包括上支架31、下支架32和踏板33,上支架31的两侧设有滑道34,使得下支架32能够在上支架31的滑道34内滑动,下支架32的两侧设有将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固定连接的限位机构35,防止下支架32与上支架31在翻转过程中脱离,保证踏步机构3的稳定性。上支架31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上支架311和右上支架312,下支架32包括相对设置左下支架321和右下支架322,滑道34分别设置在左上支架311和右上支架312的内侧,用于将下支架32拉出或推入上支架31。根据使用实际情况利用滑道34可对下支架32进行伸缩,实现支架长度的调整。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分别组装。优选实施中,将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分别设置为一体结构,再将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通过限位机构35固定。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若踏步机构3的长度无需调整,可仅设有下支架32,下支架32通过翻转轴4与操作平台2相连接。踏板33安装在左下支架321与右下支架322之间,踏板33可以焊接,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左下支架321与右下支架322之间。此外踏板33还可以设置为可翻转结构,无需在操作平台2上设置卡槽22和23,不使用时,将踏板33翻转后与下支架32持平,对踏步机构3进行翻转后,踏板33便翻转到操作平台2的下部。踏板3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中设有两级踏板331和332,如图2所示,当踏步机构3收起时,两个踏板331和332分别卡在操作平台2上的卡槽22和23中,防止操作平台2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出现晃动等,保证车辆平稳运行。为方便踏步机构3的取出及翻转,在下支架32的两侧设有把手36。下支架32的底部还设有堵盖37,更方便检修人员在携带工具的情况下安全上、下操作平台2。如图3和图4所示,当踏步机构3工作时,通过把手36将踏步机构3从操作平台2的卡槽21上翻转取出,缓慢放下并延长下支架32直到与地面接触,调整好上车角度,即可使用。本技术将后上车踏步固定到操作平台上,在使用时取出翻转并伸长至地面上,实现方便上下底盘的功能。本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有效空间,同时也不影响车架上其它附件的安装,确保整车外宽符合法规要求。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后上车踏步总成的重型车辆。优选实施中,该重型车辆为半挂牵引车。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后上车踏步总成及重型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上车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和踏步机构,所述踏步机构通过翻转轴可翻转地与所述操作平台相连接,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将所述踏步机构固定的卡槽,所述踏步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踏板,所述上支架的两侧设有滑道,所述下支架能够在所述上支架的滑道内滑动,所述下支架的两侧设有将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的限位机构,所述踏板安装在所述下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上车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和踏步机构,所述踏步机构通过翻转轴可翻转地与所述操作平台相连接,所述操作平台上设有将所述踏步机构固定的卡槽,所述踏步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踏板,所述上支架的两侧设有滑道,所述下支架能够在所述上支架的滑道内滑动,所述下支架的两侧设有将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的限位机构,所述踏板安装在所述下支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上车踏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上支架和右上支架,所述下支架包括相对设置左下支架和右下支架,所述滑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上支架和所述右上支架的内侧,所述下支架能够沿所述滑道从所述上支架拉出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林安宋琳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