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33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包括连接框、双头螺纹连接杆、连接孔、半圆卡箍、底座、导向环、束线板、支撑杆、连接杆以及固定孔,连接框固定在固定基座外表面,连接孔设置在连接框上端面,双头螺纹连接杆装配在连接孔内,半圆卡箍安装在支杆下端面,底座设置在半圆卡箍左端面和右端面,该设计实现了多组线束紧固件共同使用且适应各种安装方式的功能,支撑杆固定在固定板上端面,连接杆安装在支撑杆左端面,固定孔设置在支撑杆上端面,导向环安装在支撑杆后端面,束线板安装在导向环内,该设计实现了准确导向,分隔线束,有效散热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安全性能高,可靠性高。

A wire fastener for a new energy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re fastener for a new energy vehicle, including a connection frame, a double head thread connecting rod, a connecting hole, a half circle clip hoop, a base, a guide ring, a beam wire board, a support bar, a connecting rod and a fixed hole. The connection frame is fixed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fixed base, and the connecting hole is set on the end face of the connecting frame and the double head thread. The connecting rod is assembled in the connecting hole. The half circle clip hoop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support rod. The base is set at the left end and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semicircle clamp. The design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he multi group line fastening firmware used together and adapts to various installation methods. The support rod is fixed on the end face of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on the left end face of the supporting rod and fixed. The hole is set on the end face of the supporting rod. The guide ring is installed in the rear end face of the support rod. The beam wire plate is installed in the guide ring. The design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accurate guidance, separating the wire harness and effective heat dissip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use, wide application range, high safety performance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
本技术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属于汽车配件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国家正在大力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现有技术中,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线束紧固件只能单独只用,无法多组连接配合使用且安装方式不能满足需求,现有技术中,线束紧固件在导向线束的时候容易使线束摩擦、挤压,产生危险,同时多组线束聚在一起容易造成危险,所以急需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安全性能高,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包括装置主体、连接机构以及导向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固定基座、束线槽、固定板以及扎带,所述束线槽设置在固定基座前侧和后侧,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束线槽前端面,所述扎带固定在固定板前端面,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固定基座外表面,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框、双头螺纹连接杆、连接孔、支杆、半圆卡箍以及底座,所述连接框固定在固定基座外表面,所述连接孔设置在连接框上端面,所述双头螺纹连接杆装配在连接孔内,所述支杆装配在连接框下端面,所述半圆卡箍安装在支杆下端面,所述底座设置在半圆卡箍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导向机构安装在固定板上端面,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环、束线板、支撑杆、连接杆、固定副孔以及固定孔,所述支撑杆固定在固定板上端面,所述连接杆安装在支撑杆左端面,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支撑杆上端面,所述固定副孔设置在连接杆上端面左侧,所述导向环安装在支撑杆后端面,所述束线板安装在导向环内。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座上端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装配有螺纹。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装配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孔对称分布在连接框上端面和下端面。进一步地,所述束线板左端面装配有束线孔,所述束线孔内装配有绝缘垫圈。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装配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杆对称分布在支撑杆左端面和右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和固定副孔内均装配有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因本技术添加了连接框、双头螺纹连接杆、连接孔、支杆、半圆卡箍以及底座,该设计实现了多组线束紧固件共同使用且适应各种安装方式的功能,解决了原有线束紧固件无法多组一起使用,安装方式不灵活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导向环、束线板、支撑杆、连接杆、固定副孔以及固定孔,该设计实现了准确导向,分隔线束,有效散热的功能,解决了原有线束紧固件使用时容易使线束摩擦、挤压,产生危险,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定位槽和螺纹,该设计便于安装双头螺纹杆和支杆,因本技术添加了束线孔和绝缘垫圈,该设计方便了通线,因本技术添加了螺栓,该设计实现了固定支撑杆和连接杆的功能,本技术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安全性能高,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中导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中导向机构的左视图;图中:1-固定基座、2-连接机构、3-导向机构、4-束线槽、5-固定板、6-扎带、21-连接框、22-双头螺纹连接杆、23-连接孔、24-支杆、25-半圆卡箍、26-安装架、31-导向环、32-束线板、33-支撑杆、34-连接杆、35-固定副孔、36-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包括装置主体、连接机构2以及导向机构3,装置主体包括固定基座1、束线槽4、固定板5以及扎带6,束线槽4设置在固定基座1前侧和后侧,固定板5设置在束线槽4前端面,扎带6固定在固定板5前端面。连接机构2安装在固定基座1外表面,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框21、双头螺纹连接杆22、连接孔23、支杆24、半圆卡箍25以及底座26,连接框21固定在固定基座1外表面,连接孔23设置在连接框21上端面,双头螺纹连接杆22装配在连接孔23内,支杆24装配在连接框21下端面,半圆卡箍25安装在支杆24下端面,底座26设置在半圆卡箍25左端面和右端面,该设计实现了多组线束紧固件共同使用且适应各种安装方式的功能。导向机构3安装在固定板5上端面,导向机构3包括导向环31、束线板32、支撑杆33、连接杆34、固定副孔35以及固定孔36,支撑杆33固定在固定板5上端面,连接杆34安装在支撑杆33左端面,固定孔36设置在支撑杆33上端面,固定副孔35设置在连接杆34上端面左侧,导向环31安装在支撑杆33后端面,束线板32安装在导向环31内,该设计实现了准确导向,分隔线束,有效散热的功能。固定基座1上端面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内装配有螺纹,连接孔23装配有两组,两组连接孔23对称分布在连接框21上端面和下端面,束线板32左端面装配有束线孔,束线孔内装配有绝缘垫圈,连接杆34装配有两组,两组连接杆34对称分布在支撑杆33左端面和右端面,固定孔36和固定副孔35内均装配有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使用时,将固定基座1安装到连接框21内,将双头螺纹连接杆22下端装入连接框21上端连接孔23,穿过上端连接孔23与定位槽相连接,继续拧紧,将双头螺纹连接杆22装入另外一组连接框21内,使两组连接框21连接,完成多组共同使用,安装时,将支杆24装入连接框21下端连接孔23,穿过下端连接孔23与定位槽相连接,继续拧紧,安装到圆形零件上时,使用另一组半圆卡箍25与支杆24下端面半圆卡箍25装配,安装到板面零件上时,将底座26焊接至零件板面,安装到孔内时,通过螺丝钉将底座26固定到孔内,从而实现了多组线束紧固件共同使用且适应各种安装方式的功能。束线时,将线束依次穿过束线板32上束线孔,将支撑杆33固定到固定板5上,依次将连接杆34安装到支撑杆33左端和右端,将固定孔36和固定副孔35内螺栓拧紧,三个导向环31,可以准确对线束进行导向,从而实现了准确导向,分隔线束,有效散热的功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包括装置主体、连接机构(2)以及导向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固定基座(1)、束线槽(4)、固定板(5)以及扎带(6),所述束线槽(4)设置在固定基座(1)前侧和后侧,所述固定板(5)设置在束线槽(4)前端面,所述扎带(6)固定在固定板(5)前端面;所述连接机构(2)安装在固定基座(1)外表面,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框(21)、双头螺纹连接杆(22)、连接孔(23)、支杆(24)、半圆卡箍(25)以及底座(26),所述连接框(21)固定在固定基座(1)外表面,所述连接孔(23)设置在连接框(21)上端面,所述双头螺纹连接杆(22)装配在连接孔(23)内,所述支杆(24)装配在连接框(21)下端面,所述半圆卡箍(25)安装在支杆(24)下端面,所述底座(26)设置在半圆卡箍(25)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导向机构(3)安装在固定板(5)上端面,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导向环(31)、束线板(32)、支撑杆(33)、连接杆(34)、固定副孔(35)以及固定孔(36),所述支撑杆(33)固定在固定板(5)上端面,所述连接杆(34)安装在支撑杆(33)左端面,所述固定孔(36)设置在支撑杆(33)上端面,所述固定副孔(35)设置在连接杆(34)上端面左侧,所述导向环(31)安装在支撑杆(33)后端面,所述束线板(32)安装在导向环(3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线束紧固件,包括装置主体、连接机构(2)以及导向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固定基座(1)、束线槽(4)、固定板(5)以及扎带(6),所述束线槽(4)设置在固定基座(1)前侧和后侧,所述固定板(5)设置在束线槽(4)前端面,所述扎带(6)固定在固定板(5)前端面;所述连接机构(2)安装在固定基座(1)外表面,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框(21)、双头螺纹连接杆(22)、连接孔(23)、支杆(24)、半圆卡箍(25)以及底座(26),所述连接框(21)固定在固定基座(1)外表面,所述连接孔(23)设置在连接框(21)上端面,所述双头螺纹连接杆(22)装配在连接孔(23)内,所述支杆(24)装配在连接框(21)下端面,所述半圆卡箍(25)安装在支杆(24)下端面,所述底座(26)设置在半圆卡箍(25)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导向机构(3)安装在固定板(5)上端面,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导向环(31)、束线板(32)、支撑杆(33)、连接杆(34)、固定副孔(35)以及固定孔(36),所述支撑杆(33)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阮豪杰苏爱红姚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君奥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