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71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属于高压线束检测领域。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壳体侧壁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滑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上设有检测块,所述检测块内设有线管,所述线管内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充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夹持机构的设置便于对线管内的线体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导气管的设置便于将线体与线管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增加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气压表的设置便于测量充气管内的气压变化,进而反应线体的气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
本技术涉及高压线束检测
,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包括在这一概念里,具体分为六大类: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醇醚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中有着错中复杂的高压线束,高压线束的质量决定新能源汽车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新能源汽车中的高压线出厂前都应进行相关的检测试验,其中就包括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气密检测一般是将线体与气密检测设备的连接管相接,通过气密检测设备对线体进行检测。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结构复杂,不便于对待检测的线体进行固定,而且不便于对线体与检测器之间的接缝进行密封,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对待检测的线体进行固定,而且不便于对线体与检测器之间的接缝进行密封,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而提出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壳体侧壁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滑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上设有检测块,所述检测块内设有线管,所述线管内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充气管,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充气机构,所述滑块上设有驱动充气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线管与充气管相匹配,所述检测块上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设有导气管,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气压表,所述气压表的测压端接入充气管内。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槽,所述夹持槽内滑动连接有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位于夹持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夹持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夹持槽的内壁,所述夹持杆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优选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筒,所述气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筒的内壁,所述气筒上设有进气管,所述气筒和充气管之间设有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上均设有单向阀,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位置与活塞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线管上设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与导气管之间连接有分气管。优选的,所述夹持杆上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夹持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通过工作人员将待检测的线体放入线管内,并通过夹持机构对线体进行夹持固定,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滑块向靠近固定块的方向滑动,使线管接入充气管内,进一步的,在线管向充气管内滑动的过程中,固定块会挤压第一气囊,第一气囊内的气体沿导气管进入第二气囊内,第二气囊鼓起将线体与线管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塞、密封,当线管接入充气管内后,启动驱动机构使充气机构内的空气排入充气管内,观测气压表的度数变化,当气压表的度数有变化,说明线体气密性不合格,反之,线体的气密性合格,检测完成后,启动驱动电机反转,驱动电机通过螺纹杆使滑块向远离固定块的方向滑动,工作人员将线管内的线体取出。2、该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通过夹持杆、第一弹簧的设置便于对线体进行夹持固定,夹持板的设置增加夹持杆对线体的固定效果。3、该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当线管接入充气管内后,使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伸长,推动活塞,活塞将气筒内的气体沿排气管排入充气管内,检测完成后将电动伸缩杆缩短,第二弹簧将推动活塞,外界空气沿进气管进入气筒内为下一次检测做准备。4、该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通过第一气囊内的气体沿导气管和分气管进入第三气囊内,将第三气囊鼓起,增加了线管与充气管接缝处的密封性。5、该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通过钢丝绳和牵引扣的设置便于拉动夹持杆,将线管内的线体取出。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通过夹持机构的设置便于对线管内的线体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导气管的设置便于将线体与线管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增加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气压表的设置便于测量充气管内的气压变化,进而反应线体的气密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01、固定块;2、螺纹杆;3、驱动电机;4、滑块;5、检测块;501、线管;6、夹持槽;601、夹持杆;602、第一弹簧;603、夹持板;604、牵引扣;7、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9、第三气囊;10、导气管;11、气筒;111、活塞;112、第二弹簧;113、进气管;114、排气管;12、充气管;13、电动伸缩杆;14、气压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2,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包括壳体1,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壳体1侧壁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与螺纹杆2固定连接,壳体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所滑块4与螺纹杆2螺纹连接,滑块4上设有检测块5,检测块5内设有线管501,线管501内设有夹持机构,壳体1内设有固定块101,固定块101上设有充气管12,固定块101上设有充气机构,滑块4上设有驱动充气机构的驱动机构,线管501与充气管12相匹配,检测块5上设有第一气囊7,第一气囊7与第二气囊8之间设有导气管10,固定块101上设有气压表14,气压表14的测压端接入充气管12内。工作人员将待检测的线体放入线管501内,并通过夹持机构对线体进行夹持固定,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带动螺纹杆2转动,螺纹杆2带动滑块4向靠近固定块101的方向滑动,使线管501接入充气管12内,进一步的,在线管501向充气管12内滑动的过程中,固定块101会挤压第一气囊7,第一气囊7内的气体沿导气管10进入第二气囊8内,第二气囊8鼓起将线体与线管501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塞、密封,当线管501接入充气管12内后,启动驱动机构使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所述壳体(1)侧壁设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与螺纹杆(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所滑块(4)与螺纹杆(2)螺纹连接,所述滑块(4)上设有检测块(5),所述检测块(5)内设有线管(501),所述线管(501)内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壳体(1)内设有固定块(101),所述固定块(101)上设有充气管(12),所述固定块(101)上设有充气机构,所述滑块(4)上设有驱动充气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线管(501)与充气管(12)相匹配,所述检测块(5)上设有第一气囊(7),所述第一气囊(7)与第二气囊(8)之间设有导气管(10),所述固定块(101)上设有气压表(14),所述气压表(14)的测压端接入充气管(1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所述壳体(1)侧壁设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与螺纹杆(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所滑块(4)与螺纹杆(2)螺纹连接,所述滑块(4)上设有检测块(5),所述检测块(5)内设有线管(501),所述线管(501)内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壳体(1)内设有固定块(101),所述固定块(101)上设有充气管(12),所述固定块(101)上设有充气机构,所述滑块(4)上设有驱动充气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线管(501)与充气管(12)相匹配,所述检测块(5)上设有第一气囊(7),所述第一气囊(7)与第二气囊(8)之间设有导气管(10),所述固定块(101)上设有气压表(14),所述气压表(14)的测压端接入充气管(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气密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槽(6),所述夹持槽(6)内滑动连接有夹持杆(601),所述夹持杆(601)位于夹持槽(6)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02),所述第一弹簧(602)远离夹持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君奥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