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锻用模具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3201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锻用模具及其制造方法,通过防止在冷锻用模具表面形成的硬质覆膜的磨损或剥离,从而抑制利用冷锻用模具进行锻造的成型品的粘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锻用模具,其包含设置在模具设计面上的单层或多层覆膜,该覆膜由从下述群中选出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该群包括:含有4A族、5A族、6A族金属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以及含有4A族、5A族、6A族金属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和Si及Al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的氮化物,其中,上述4A族指Ti、Zr、Hf,5A族指V、Nb、Ta,6A族指Cr、Mo、W,该覆膜的表面粗糙度Ra从任意方向测量均大于或等于0.05μm而小于或等于0.5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详细地说涉及以下技 术,S卩,通过对冷锻用模具进行喷丸处理或形成覆层,而抑制利用冷 锻用模具进行锻造的成型品(高张力钢板)的粘型。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车辆的C02排放量、确保碰撞安全性,需要使车体轻便化、高刚性化,高张力钢板的使用率迅速上升。然而,由于高张力 钢板具有高强度,所以在利用冷锻用模具对高张力钢板进行冲压加工的情况下,钢材与冷锻用模具产生激烈的摩擦,发生油膜不足,容易 使钢材与冷锻用模具产生微小的热粘着,而产生称作粘型的缺陷(在 成型品、即高张力钢板上产生的筋状裂痕)。形成这种缺陷的成型品, 无法作为产品使用。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尝试了以PVD法等方法在冷锻用模具 上被覆与铁的亲合性差的硬质覆膜。除此之外,作为可以延长模具寿命等的表面处理技术,目前还 提出了多种技术。例如,对于温锻模具,在模具表面进行渗氮处理,使渗氮后的 模具表面上由氮化物层形成细微的凹凸。然后,在温锻时,为了抑制 模具的磨损,在该模具表面涂覆润滑剂。润滑剂是将石墨或BN等具 有固体润滑作用的粉末稀释于水中而形成的,润滑剂向模具表面的涂覆是通过在温锻时向模具喷涂而进行的。所涂覆的润滑剂进入由氮化物层形成的细微凹凸中,利用该进 入凹凸中的润滑剂能够保持润滑作用,抑制模具的磨损。此外,即使 氮化物层剥离,如果通过锻造中的热量使模具表面氧化,则氧化后的 表面也会与氮化物层同样地形成细微的凹凸,由该凹凸保持润滑剂。因此,即使氮化物层剥离也可以抑制模具的磨损。然而,在由氮化物层形成凹凸的情况下,存在磨损的抑制效果 不充分的问题。因此,近几年,为了抑制模具的磨损,开发应用了将比氮化物层更硬的硬质覆膜(CrN、 TiAlN等)被覆在模具表面的技 术。作为形成CrN覆膜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热 加工或温加工模具,其使用金刚石研磨膏U3000 mesh)对模具基体 材料的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度调整后,形成渗氮层,洗净后利用多弧法 形成由CrN构成的硬化层。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铸造 用模具,其在用于注入熔融金属的型腔的内壁,形成由CrN构成的 表面处理膜。此外,作为可以延长模具寿命等的其它表面处理技术,提出了 进行喷丸处理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技术,S卩,通过向热处理(也 包含渗氮处理、碳氮共渗处理等)后的模具(SKD、 SKH),以60 100m/秒投射与铁类投射材料相同比重的普通喷丸尺寸的投射材料 (颗粒直径为125|im),从而得到平滑的模具表面,同时得到最大 的残余压应力值。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即,在心轴或成型模 具等工具上形成渗氮层或TiN硬质覆膜,在其上通过以喷丸粒径40 20(Him、喷丸喷射速度100m/秒进行喷丸处理,从而抑制心轴的磨损 或发状裂纹,实现长寿命化。专利文献l:特开平11一092909专利文献2:特开平10—137915专利文献3:特开2003—191166专利文献4:特开2003—25342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被覆在上述冷锻用模具上的与铁亲合性差的硬质覆膜, 由于受到强烈的摩擦,使冷锻用模具的硬质覆膜磨损,最终引起剥离,从而无法充分发挥抑制粘型的效果。此外,用于抑制上述温锻模具的磨损的硬质覆膜(CrN、 TiAIN 等),均匀地覆盖在基底模具上,所以覆膜后的表面粗糙度与机加工 或研磨加工后的模具的表面粗糙度大致相同(光滑的状态)。因此, 润滑剂的附着性较差,润滑剂流动,润滑剂的保持力低。此外,因为 该硬质覆膜的耐氧化性高,所以覆膜不易被氧化。因而,存在下述问 题,g卩,模具表面没有形成细微的凹凸,润滑剂的保持力低,由于润 滑不足反而促进磨损。此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温锻或热锻用模具,其以防止硬化 膜的剥离、提高附着性为主要目的,而设有CrN硬化层。为了提高 附着性,尽可能地使表面没有凹凸,越平滑越好,因此对于用于提高 附着力的硬质覆膜的形成方法,从耐磨性的观点出发,仍然无法解决 润滑剂的保持力低,由于润滑不足反而促进磨损这一问题。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铸造用模具,其以降低铸件材料的 附着或堆积、降低铸件脱模时的拉拔力为主要目的,取代脱模剂而形 成CrN,得到优良的脱模性。为了提高脱模性,希望表面尽可能地没 有凹凸、平滑。从根本上说,铸造用模具与锻造用模具在用途上完全不同。此外,专利文献3及4中公开的喷丸处理技术,都是在模具表 面通过渗氮处理等形成硬质层后进行喷丸处理。此外,专利文献3 及4中的喷丸处理技术,是通过赋予残余压应力而抑制表面龟裂的产 生,提高疲劳强度。因此,如果以形成可以维持良好的润滑剂保持力 的凹凸为目的,使用专利文献3及4中公开的喷丸处理技术,在硬质 层上进行喷丸处理,则存在由渗氮处理等而形成的硬质层开裂的问 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锻用 模具及其制造方法,通过防止在冷锻用模具的表面形成的硬质覆膜的 磨损或剥离,从而可以抑制利用冷锻用模具进行锻造的成型品的粘 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对用于防止冷锻用模具表面的磨损或剥离、抑制成型品的粘型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如果以硬 质覆膜覆盖模具设计面,则会使模具表面变硬的结论。此外,本专利技术 的专利技术人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在被覆形成硬质覆膜前,通过喷丸处理 在模具设计面形成凹凸,则在其上被覆硬质覆膜时,其凹凸形状会反映在硬质覆膜上,使该硬质覆膜上也形成凹凸,这种由硬质覆膜形成 的凹凸可以长期维持润滑剂的保持力。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大幅 防止冲压加工时的冷锻用模具表面的磨损或剥离,并且同时还可以抑 制成型品的粘型。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该结论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锻用模具, 其包含设置在模具设计面上的单层或多层的覆膜,该覆膜由从下述群 中选出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该群包括含有4A族(Ti、Zr、 Hf) 、 5A族(V、 Nb、 Ta) 、 6A族(Cr、 Mo、 W)金属中的 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以及含有 4A族(Ti、 Zr、 Hf) 、 5A族(V、 Nb、 Ta) 、 6A族(Cr、 Mo、 W) 金属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和Si及Al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 的氮化物,上述覆膜的表面粗糙度Ra从任意方向测量均大于或等于 0.05pm而小于或等于0.50|am。在上述冷锻用模具中,可以使上述覆膜的膜厚大于或等于lpm 而小于或等于20pm。在上述任意一个冷锻用模具中,也可以对上述模具设计面进行 硬化层深度小于或等于20(Him的渗氮。并且,在上述任意一个冷锻用模具中,优选通过喷丸处理在上 述模具设计面形成凹凸后,形成上述覆膜。此时,可以使上述喷丸处理时的喷丸介质以小于或等于100m/ 秒的投射速度进行投射。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锻用模具的制造 方法,其包括凹凸形成工序,其通过喷丸处理而在模具设计面上形 成凹凸,使表面粗糙度Ra从任意方向测量均大于或等于0.05pm而 小于或等于0.5(Him;以及覆膜形成工序,其在进行上述凹凸形成工 序后,通过PVD法在上述模具设计面上形成单层或多层的覆膜,该覆膜由从下述群中选出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该群包括含有4A族(Ti、 Zr、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锻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其包含设置在模具设计面上的单层或多层的覆膜,该覆膜由从下述群中选出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该群包括:含有4A族、5A族、6A族金属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以及含有4A族、5A族、6A族金属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和Si及Al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的氮化物,其中,上述4A族是指Ti、Zr、Hf,5A族是指V、Nb、Ta,6A族是指Cr、Mo、W, 上述覆膜的表面粗糙度Ra从任意方向测量均大于或等于0.05μm而小于或等于0.50μm。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速石正和井上幸一郎小林喜一北川利博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