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936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包含Si相、Si‑Zr化合物相、Si‑X化合物相以及Sn‑Cu化合物相而构成,所述元素X是选自由Fe、Ni、Co、Mn、Ti、V以及Cr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所述Sn‑Cu化合物相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0.1~18质量%,所述Si相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0~90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容量、高电压且能够小型化的优点,被广泛用作便携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的电源。另外,近年来,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电力用途的电源而备受期待,其开发正在活跃地进行。

2、在该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以下称为li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而进行充电和放电,在负极侧充电时在负极活性物质中吸藏li离子,在放电时从负极活性物质中释放li离子。

3、以往,通常使用钴酸锂(licoo2)作为正极侧的活性物质,另外,广泛使用黑铅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然而,负极活性物质的黑铅的理论容量仅为372mah/g,希望进一步高容量化。因此,最近,作为碳系负极活性物质的替代材料,可以期待高容量化的si等金属材料(si的理论容量为4198mah/g)被积极地研究。

4、但是,由于si通过与li的合金化反应进行li离子的吸藏,因此伴随着li离子的吸藏/释放而产生大的体积膨胀/收缩。因此,在由si单独构成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由于其膨胀/收缩应力,si的粒子破裂或从集电体剥离,反复充放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特征在于,包含Si相、Si-Zr化合物相、Si-X化合物相以及Sn-Cu化合物相而构成,所述元素X是选自由Fe、Ni、Co、Mn、Ti、V以及Cr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特征在于,包含si相、si-zr化合物相、si-x化合物相以及sn-cu化合物相而构成,所述元素x是选自由fe、ni、co、mn、ti、v以及cr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优太南和希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