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引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292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引部件,用于辅助U型冷凝管插入基材上的孔内。该导引部件包括用于U型冷凝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用于限位的第一端、用于导入U型冷凝管的中空段、用于限位的第二端,在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配合限位作用下,使得U型冷凝管的两个支管对应插入基材上的一组孔内。利用本导引部件可以辅助将U型冷凝管顺利地插入基材上的孔内时,即利用导引部件的导引作用将冷凝管插入孔内,实现冷凝器的自动插管,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A guide un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uiding component, which is used for assisting a U type condenser tube to be inserted into a hole in the substrate. The guide part includes a hole through the U type condensing tube, which includes a first end of a limit, a hollow section for introducing a U type condensing tube, a second end for the limit, and two branches of the U type condensing pipe in a set of holes inserted on the substrate under the combined limit of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When the U type condensing tube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hole of the base material successfully, the condensing tube is inserted into the hole by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the guiding component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intubation of the condenser, which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greatly reduces the labor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引部件
本技术涉冷凝器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导引部件。
技术介绍
冷凝器(Condenser)是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包括冷凝管和铝片基材,铝片基材上设置有孔,冷凝管插入该孔内。目前在冷凝器的生产工艺中,将冷凝管插入铝片基材的孔的工序还是人工操作,手动地将一根根冷凝管插入铝片基材的孔内,究其原因是冷凝管与基材的孔差别很小,比如一种结构中,铝片基材上的孔径太小通常为7.2mm,冷凝管的外径尺寸一般为7.0mm,导致冷凝管的外径与孔径之间的差值太小,仅为0.2mm,需要精确对准才能插管成功,稍有偏差就会插管失败,即孔与管的对准难度大(本技术人研究多年终于发现这个根本性原因)。目前还达不到如此精确的对准技术,所以目前只能是人工插管,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员工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了冷凝器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导引部件,利用该导引部件可以实现U型冷凝管自动插入基材上的孔内。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引部件,包括用于U型冷凝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两端的端口口径一致,所述通孔包括用于限位的第一端、用于导入U型冷凝管的中空段、用于限位的第二端,在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配合限位作用下,使得U型冷凝管的两个支管对应插入基材上的一组孔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中空段的部分或全部纵向宽度比U型冷凝管的直径大0.3mm及以上。进一步地,所述中空段的部分或全部纵向宽度比U型冷凝管的直径大2mm及以上。将中空段的宽度设置得比冷凝管的直径大很多,使得将U型冷凝管插入通孔时更容易。较优地,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孔壁上设有凹槽。通过凹槽的设置,可以在U型冷凝管插入通孔的过程中,减小冷凝管与孔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摩擦力,更有利于冷凝管沿着孔壁插入基材上的孔内。较优地,通孔两端的端口的形状不一致。通过将两个端口的形状设置得不一致,可以先将U型冷凝管从形状更有利于插入的一端插入通孔内,再在通孔的导引及限位作用下实现U型冷凝管插入基材上的孔内,使得借助导引部件实现冷凝管自动插管更容易。较优地,通孔的一端端口设置有扩径部,所述扩径部的口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口径。通过扩径部的设置,可以先将U型冷凝管从扩径部插入通孔内,再在通孔的导引及限位作用下实现U型冷凝管插入基材上的孔内,使得借助导引部件实现冷凝管自动插管更容易。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结构相同,均为空心的圆柱体结构或椭圆柱体结构或矩形体结构的一部分。由于冷凝管的外壁为弧形结构,因此将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为弧形结构,可以增强第一端、第二端对冷凝管的限位及导引作用,更有利于冷凝管通过导引部件插入孔内。当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半矩形体结构时,可以使U型冷凝管的支管与导引部件的接触面积最小化,也非常有利于冷凝管插入基材上的孔内。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端、中空段、第二端依次相互连通,中空段为空心且缺少两个相对立侧壁的矩形体结构或椭圆柱体结构。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引部件为带所述通孔的椭圆柱体结构。即第一端、中空段、第二端为同一个椭圆柱体结构的一部分,便于生产制造。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引部件为N个,N个导引部件固定设置于基座上,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本导引部件辅助将U型冷凝管插入基材上的孔内时,先将U型冷凝管夹持住以缩小两个支管间的管距,使得U型冷凝管顺利通过中空段插入导引部件内,松开U型冷凝管使两个支管间的管距恢复原有距离后,第一端及第二端的限位作用使U型冷凝管的放置位置只能与基材上的一组孔的位置一致,即在导引部件的导引及限位作用下使U型冷凝管顺利插入孔内,实现了冷凝器的自动插管,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通过本导引部件辅助U型冷凝管的自动装配,U型冷凝管从导引部件的一端插入通孔,在插入基材上的孔内后,可以连同基材一起从通孔的另一端移走,导引部件可以不移动位置又进行下一批U型冷凝管的自动装配,避免了导引部件的移动与位置校准过程,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结构的导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导引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的导引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结构的导引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的导引部件的与基材上的孔对准时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结构的导引部件的与基材上的孔对准时的主视图。图7为另一种结构的导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又一种结构的导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U型冷凝管通过导引部件插入基材上孔内的状态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主视图。图11为U型冷凝管的支管插入一种结构的导引部件时的截面图。图12为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基材11;孔12;导引部件13;U型冷凝管14;扩径部15;通孔130;第一端131;第二端132;中空段133;凹槽13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导引部件13可以用于冷凝器的装配使用,尤其适用于U型冷凝管14的装配。该导引部件13包括用于U型冷凝管14穿过的通孔130,所述通孔130包括用于限位的第一端131、用于导入U型冷凝管14的中空段133、用于限位的第二端132,在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的配合限位作用下,使得U型冷凝管14的两个支管对应插入基材11上的一组孔12内。第一端131、中空段133、第二端132依次连通,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中通过虚线进行区分。由于U型冷凝管14要通过中空段133进入通孔130内,因此中空段133的至少部分纵向宽度(图2中以d2表示)要大于U型冷凝管14的直径(图12中以l2表示),优选大于U型冷凝管14的直径0.3mm以上,尤其以大于U型冷凝管14的直径2mm以上为佳,中空段133的尺寸越大,越容易将U型冷凝管14插入通孔130内。当然地,中空段133的纵向宽度不能大于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之间的长度,因为当中空段133的纵向宽度大于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之间的长度时,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则失去了限位的作用。由于第一端131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引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引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U型冷凝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两端的端口口径一致,所述通孔包括用于限位的第一端、用于导入U型冷凝管的中空段、用于限位的第二端,在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配合限位作用下,使得U型冷凝管的两个支管对应插入基材上的一组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引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U型冷凝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两端的端口口径一致,所述通孔包括用于限位的第一端、用于导入U型冷凝管的中空段、用于限位的第二端,在第一端与第二端的配合限位作用下,使得U型冷凝管的两个支管对应插入基材上的一组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段的部分或全部纵向宽度比U型冷凝管的直径大0.3mm及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段的部分或全部纵向宽度比U型冷凝管的直径大2mm及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孔壁上设有凹槽。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鸿张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领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