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式机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70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片式机油泵,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叶片式机油泵的各叶片之间是等距的,噪声阶次特征呈锯齿状,噪音较大的问题。本叶片式机油泵,包括调节环、偏心设置在所述调节环内的转子和若干沿周向分布在转子上的叶片,相邻两叶片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各夹角α的大小不完全相等。本叶片式机油泵采用不等距的叶片结构设计,每一个叶片与蜗舌撞击的强度不同,相邻两个叶片式撞击蜗舌的相位差也各不相同,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阶次特征和机油泵的阶次噪声,提高了声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片式机油泵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叶片式机油泵。
技术介绍
机油泵是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主要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摩擦表面上,保证各摩擦表面足够油膜,正常运行。机油泵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746495.8)公开了一种叶片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它包括相互配合的泵体和泵盖,所述泵盖安装在泵体上,所述泵体设有工作腔,所述传动轴穿过工作腔,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泵体和泵盖上;所述工作腔内设有调整环,所述调整环与泵体铰接,所述调整环内设有套装在传动轴上的转子,调整环与转子偏心设置,所述转子的圆周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外端部顶在调整环的内壁上,所述叶片将调整环与转子之间的内腔分割成多个大小不一并与机油泵主油路相通的容腔,所述调整环外圆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可随着调整环沿着工作腔内壁周向滑动,所述第一凸起的周向一侧面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根导杆螺栓,所述导杆螺栓一侧端部固定连接在工作腔内壁上,所述导杆螺栓另一侧端部与第一凸起之间具有间隙,两根导杆螺栓上分别套装有第一调节弹簧和第二调节弹簧,所述第一调节弹簧的长度大于第二调节弹簧的长度,第一调节弹簧的端部顶在第一凸起上,第二调节弹簧的端部与第一凸起具有空隙。上述的机油泵的叶片均是均匀布置在转子的圆周上,即各叶片之间是等距的,由于机油泵在运行时,因油液流出排油腔时,在出口处与泵体碰撞会产生噪声,对等距叶片式机油泵而言,每一个叶片与泵出口蜗舌撞击脉动强度相同,而且相邻两个叶片式撞击蜗舌的相位差均为2π/(叶片式数),这种谐波的相干使脉动强度得到增加,噪声阶次特征呈锯齿状,在机油泵高速旋转过程中,会发生较明显啸叫声,峰值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叶片式机油泵,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机油泵噪声阶次特征,减少噪音。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叶片式机油泵,包括调节环、偏心设置在所述调节环内的转子和若干沿周向分布在转子上的叶片,相邻两叶片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各夹角α的大小不完全相等。本叶片式机油泵的各相邻两叶片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不完全相等,也就是说各叶片之间的间距是不等距的,各叶片与蜗舌撞击的强度不完全相同,油压波动规律性减弱。在频率特性上,等距叶片式的峰值被不等距叶片式消弱为数值较小的分布值,有效地减弱了机油泵的噪声阶次特征,减少了噪音。在上述的叶片式机油泵中,相邻的两个夹角α的大小均不相等。相邻的两个夹角α的大小均不相等,从而各叶片与蜗舌撞击的强度不完全相同,相邻两个叶片撞击蜗舌的相位差也各不相同,从而降低阶次特征,降低机油泵的阶次噪声,提高声品质。在上述的叶片式机油泵中,所述叶片具有7个,各夹角α的大小分别为50.5~51.4°、51.5~52.4°、53.5~54.4°、48.5~49.4°、50.5~51.4°、48.5~49.4°和53.5~54.4°。各夹角α的大小设置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减弱机油泵的噪声阶次特征,尤其是14.64、21.96(1700-3500rpm)机油泵阶次噪声的能量减少明显,从而提高声品质。在上述的叶片式机油泵中,各夹角α的大小分别为51.2°、52°、54°、48.8°、51.2°、48.8°和54°。通过上述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降低阶次特征,降低机油泵的阶次噪声,起到的降噪效果最佳。在上述的叶片式机油泵中,各夹角α的大小均不相等。每一个叶片与蜗舌撞击的强度不同,相邻两个叶片式撞击蜗舌的相位差也各不相同,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阶次特征和机油泵的阶次噪声,提高了声品质。在上述的叶片式机油泵中,叶片具有7个,各夹角α的大小分别为50~50.9°、51.5~52.4°、53~53.9°、49~49.9°、51~51.9°、48~48.9°和54~54.9°。各夹角α的大小设置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减弱机油泵的噪声阶次特征,29.28阶、36.6阶、43.91阶振动明显降低,驾驶员右耳14.64阶机油泵叶片式噪声在2100-2900rpm明显降低,21.96阶机油泵叶片式噪声在2900rpm以上明显降低,从而提高声品质。在上述的叶片式机油泵中,各夹角α的大小分别为50.5°、52°、53.5°、49.5°、51.5°、48.5°和54.5°。通过上述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降低阶次特征,降低机油泵的阶次噪声,起到的降噪效果最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叶片式机油泵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不等距的叶片结构设计,每一个叶片与蜗舌撞击的强度不同,相邻两个叶片式撞击蜗舌的相位差也各不相同,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阶次特征和机油泵的阶次噪声,提高了声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叶片式机油泵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叶片式机油泵的主视图。图中,1、调节环;2、转子;3、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和2所示,本叶片式机油泵,包括调节环1、偏心设置在调节环1内的转子2和若干沿周向分布在转子2上的叶片3。如图2所示,相邻两叶片3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各夹角α的大小不完全相等,且相邻的两个夹角α的大小均不相等,也就是说各叶片3之间的间距是不等距的。具体地说,叶片3具有7个,相邻两叶片3之间形成的各夹角α的大小分别为50.5~51.4°、51.5~52.4°、53.5~54.4°、48.5~49.4°、50.5~51.4°、48.5~49.4°和53.5~54.4°。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叶片3之间形成的各夹角α的大小分别为51.2°、52°、54°、48.8°、51.2°、48.8°和54°。通过频谱分析进行数值模拟,采用上述组合进行分析,每一个叶片3与蜗舌撞击的强度不完全同,相邻两个叶片式撞击蜗舌的相位差也各不相同;在频率特性上,等距叶片式的峰值被不等距叶片式消弱为数值较小的分布值,从而降低阶次特征,降低机油泵的阶次噪声,从而提高声品质。通过仿真模拟分析可知,不等距叶片式机油泵的压力波动值未见明显减小,但是规律性减弱,其阶次特征减弱,除了7.3阶噪声稍有增大,其他阶次均有降低。通过实车测试分析得知,驾驶员右耳14.64、21.96(1700-3500rpm)机油泵阶次噪声降低2-3dB(A),36.6(1700-2900rpm)阶噪声降低3.6dB(A),21.96阶次噪声在2900rpm以上降低10dB(A),从而降低了整车机油泵的阶次噪声,提高声品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各夹角α的大小均不相等,每一个叶片3与蜗舌撞击的强度均不同,相邻两个叶片3撞击蜗舌的相位差也各不相同,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阶次特征和机油泵的阶次噪声,提高了声品质。具体地说,叶片3具有7个,各夹角α的大小分别为50~50.9°、51.5~52.4°、53~53.9°、49~49.9°、51~51.9°、48~48.9°和54~54.9°。本实施例中,各夹角α的大小分别为50.5°、52°、53.5°、49.5°、51.5°、48.5°和54.5°。本文中所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叶片式机油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片式机油泵,包括调节环(1)、偏心设置在所述调节环(1)内的转子(2)和若干沿周向分布在转子(2)上的叶片(3),相邻两叶片(3)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其特征在于,各夹角α的大小不完全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式机油泵,包括调节环(1)、偏心设置在所述调节环(1)内的转子(2)和若干沿周向分布在转子(2)上的叶片(3),相邻两叶片(3)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其特征在于,各夹角α的大小不完全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机油泵,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夹角α的大小均不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式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3)具有7个,各夹角α的大小分别为50.5~51.4°、51.5~52.4°、53.5~54.4°、48.5~49.4°、50.5~51.4°、48.5~49.4°和53.5~54.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锦堂孙洪伟张松赵欣侯思佳李洋姚君韦刘东赵福成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