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66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1:37
一种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包含模具单元、加热单元,及冷却单元,所述模具单元包括模座,所述加热单元包括数个加热穿孔,及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穿孔的加热件,所述冷却单元包括数个冷却穿孔,及数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穿孔间的连接管,所述冷却穿孔与所述连接管共同界定出供冷却流体进、出的冷却流道,由于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冷却单元不需共享流道,所述设置于加热穿孔的加热件能随时升温而加热所述模座,所述冷却穿孔与所述连接管共同界定出的所述冷却流道也能随时通入冷却流体而使所述模座降温,如此能达到快速且实时的加热或冷却模具的效果,使用上较便利。

A mold that can be quickly heated and cooled

A mold that can be quickly heated and cooled includes a die unit, a heating unit, and a cooling unit. The die unit comprises a die seat. The heating unit comprises several heating perforations and several heating parts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heated perforation. The cooling unit comprises several cooling perforations and several separate connections. The cooling perforation and the connecting pipe jointly define the cooling channel for the cooling fluid entering and out. As the heating unit and the cooling unit do not need to share the flow channel, the heating part, which is heated and perforated, can be heated at any time to heat the die seat, and the cooling perforation and the device are used. The cooling flow path, which is defined by the connecting pipe, can also be put into the cooling fluid at any time to cool the die seat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rapid and real-time 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ld,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现有的模具装置1,包含一个本体11,及一个形成于所述本体11内的流道12,所述模具装置1的升温方式是将蒸气通入所述流道12内,利用蒸气的高温传导至所述本体11,而所述模具装置1若需降温时,则是将冷却水通入所述流道12内,所述本体11的热能传导给冷却水,再利用冷却水将热能带走,然而,由于所述模具装置1加热与冷却方式需共享所述流道12,无法达到快速且实时控制所述本体11升温或降温的效果,使用上较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且实时地控制升、降温的模具。本技术的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包含模具单元、加热单元,及冷却单元。所述模具单元包括模座,所述模座具有第一侧面,及相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所述加热单元包括数个分别自所述第一侧面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且相互间隔的加热穿孔,及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穿孔的加热件。所述冷却单元包括数个分别自所述第一侧面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并间隔设置于所述加热穿孔间的冷却穿孔,及数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穿孔间的连接管,所述冷却穿孔与所述连接管共同界定出供冷却流体进、出的冷却流道。本技术的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所述模座还具有底壁、连接于所述底壁的其中一侧并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底壁相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侧并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两个分别自所述底壁两侧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的侧连接壁,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并位于所述侧连接壁间的中连接壁。本技术的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每一个加热穿孔先穿透所述第一侧壁,接着再分别穿透所述底壁、所述侧连接壁与所述中连接壁的其中一者,接着再穿透所述第二侧壁。本技术的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每一个冷却穿孔先穿透所述第一侧壁,接着再分别穿透所述底壁、所述侧连接壁与所述中连接壁的其中一者,接着再穿透所述第二侧壁。本技术的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所述模具单元还包括两个内模仁,每一个内模仁具有模穴,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侧连接壁与所述中连接壁共同界定出两个供所述内模仁设置的容置槽。本技术的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还包含测温单元,包括两个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并分别连通所述容置槽的测温孔,及两个设置于所述测温孔的测温棒,所述测温棒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内模仁接触。本技术的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每一个冷却穿孔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开口部,及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开口部,每一个连接管是以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冷却穿孔的第一开口部与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冷却穿孔的第二开口部的其中一种方式连接。本技术的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每一个加热件为一个电热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冷却单元不需共享流道,所述设置于加热穿孔的加热件能随时升温而加热所述模座,所述冷却穿孔与所述连接管共同界定出的所述冷却流道也能随时通入冷却流体而使所述模座降温,如此能达到快速且实时的加热或冷却模具的效果,使用上较便利。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种现有的模具装置的一个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俯视立体分解图;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俯视立体组合图;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俯视示意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Ⅴ-Ⅴ的一个剖视图;及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数个冷却穿孔与数个连接管共同界定出冷却流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4所示,本技术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模具单元2、一个加热单元3、一个冷却单元4,及一个测温单元5。所述模具单元2包括一个模座21,及两个设置于所述模座21的内模仁22。所述模座21具有一个底壁211、一个连接于所述底壁211的其中一侧并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212、一个连接于所述底壁211相反于所述第一侧壁212的另一侧并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213、两个分别自所述底壁211两侧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212与所述第二侧壁213间的侧连接壁214,及一个自所述底壁211向上延伸并位于所述侧连接壁214间的中连接壁215,所述底壁211、所述第一侧壁212、所述第二侧壁213、所述侧连接壁214与所述中连接壁215共同界定出两个容置槽216,所述第一侧壁212具有一个第一侧面217,所述第二侧壁213具有一个第二侧面218。所述内模仁22能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216,每一个内模仁22具有一个模穴221。如图2、4、5所示,所述加热单元3包括数个分别自所述第一侧面217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218且相互间隔的加热穿孔31,及数个分别能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加热穿孔31的加热件3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加热穿孔31是先由所述第一侧面217穿透所述第一侧壁212,接着再分别穿透所述底壁211、所述侧连接壁214与所述中连接壁215的其中一者,接着再穿透所述第二侧壁213至所述第二侧面218,每一个加热件32为一个电热棒。如图4至6所示,所述冷却单元4包括数个分别自所述第一侧面217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218并间隔设置于所述加热穿孔31间的冷却穿孔41,及数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穿孔41间的连接管42,所述冷却穿孔41与所述连接管42共同界定出一个供冷却流体进、出的冷却流道43(见图6),每一个冷却穿孔41具有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面217的第一开口部411,及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218的第二开口部41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冷却穿孔41是先由所述第一侧面217穿透所述第一侧壁212,接着再分别穿透所述底壁211、所述侧连接壁214与所述中连接壁215的其中一者,接着再穿透所述第二侧壁213,每一个连接管42是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冷却穿孔41的第一开口部411与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冷却穿孔41的第二开口部412的其中一种方式。所述测温单元5包括两个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218并分别连通所述容置槽216的测温孔51,及两个能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测温孔51的测温棒52,所述测温棒5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内模仁22接触,如此,通过所述测温棒52量测所述内模仁22的温度,即能依得到的回馈数据来控制所述模座21的加热或冷却时间。实际使用时,能将发泡原料(图未示)置于所述内模仁22的模穴221内,配合使用一个上模(图未示),利用所述加热件32升温加热所述模座21,使位于所述内模仁22的模穴221内的发泡原料发泡成型为发泡物,并能通入冷却水至所述冷却穿孔41与所述连接管42所界定的所述冷却流道43中,使所述模座21降温,让位于所述模穴221内的发泡物降温定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加热件32为电热棒,升温速率快,因此能快速的加热所述模座21,且能随时通入冷却水至所述冷却流道43,因此也能快速的使所述模座21降温,相较于现有模具装置来说,本技术能因应制程所需而实时且快速地调整所述模座21升温或降温,使用上较为便利。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能达到快速且实时的加热或冷却,使用上较为便利,所以确实能达成本技术的目的。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包含:模具单元,包括一个模座,所述模座具有第一侧面,及相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还包含:加热单元,包括数个分别自所述第一侧面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且相互间隔的加热穿孔,及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穿孔的加热件;及冷却单元,包括数个分别自所述第一侧面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并间隔设置于所述加热穿孔间的冷却穿孔,及数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穿孔间的连接管,所述冷却穿孔与所述连接管共同界定出供冷却流体进、出的冷却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包含:模具单元,包括一个模座,所述模座具有第一侧面,及相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还包含:加热单元,包括数个分别自所述第一侧面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且相互间隔的加热穿孔,及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穿孔的加热件;及冷却单元,包括数个分别自所述第一侧面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并间隔设置于所述加热穿孔间的冷却穿孔,及数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穿孔间的连接管,所述冷却穿孔与所述连接管共同界定出供冷却流体进、出的冷却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还具有底壁、连接于所述底壁的其中一侧并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底壁相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侧并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两个分别自所述底壁两侧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的侧连接壁,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并位于所述侧连接壁间的中连接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加热穿孔先穿透所述第一侧壁,接着再分别穿透所述底壁、所述侧连接壁与所述中连接壁的其中一者,接着再穿透所述第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莉榆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