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锁开闭机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053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0:36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门锁开闭机构和车辆,其中,车门锁开闭机构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电机(21)和被所述电机(21)驱动而能够开闭车门锁(30)的拉线(22),所述电机(21)具有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211),所述拉线(22)连接在所述输出轴(211)和所述车门锁(30)之间。本公开所述的车门锁开闭机构具有以下优势:采用电机驱动车门锁,不必安装内扣手及其安装板,进而提高了车门的空间利用率且不会产生外观缺陷。此外,当驾乘人员开门时,由于不用拉动内扣手,只需在控制电机驱动车门锁打开后把门推开即可,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锁开闭机构和车辆
本公开设计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锁开闭机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车门的开启通常是通过车门内扣手驱动车门锁来实现,内扣手既是功能件又是外观件。在相关技术中,内扣手都是与扣手安装板结合到一起后安装到车门内护板上,结构复杂,占据车门的空间较大,扣手安装板与车门内护板的配合容易出现外观缺陷,面差难以控制。此外,当驾乘人员开门时,通常需要一只手拉动内扣手,另外一只手放入拉手盒内去推开车门,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旨在提出一种车门锁开闭机构,以提高车门的空间利用率,并解决内护板外观缺陷和车门开启时操作复杂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门锁开闭机构,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电机和被所述电机驱动而能够开闭车门锁的拉线,所述电机具有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所述拉线连接在所述输出轴和所述车门锁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车门锁开闭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门上的套设在所述拉线外侧的导向套管,所述导向套管和所述拉线同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管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与所述导向套管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车门锁开闭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门上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塞入到所述环形凹槽中以对所述导向套管轴向限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形状匹配的凹口,所述环形凹槽设置在所述凹口处。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拉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卡接头以形成为T形头结构,所述第二卡接头卡止在所述卡接槽中。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从所述卡接槽延伸至所述输出轴的端部以用于容纳所述拉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车门锁开闭机构具有以下优势:采用电机驱动车门锁,不必安装内扣手及其安装板,进而提高了车门的空间利用率且不会产生外观缺陷。此外,当驾乘人员开门时,由于不用拉动内扣手,只需在控制电机驱动车门锁打开后把门推开即可,操作简单。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提高车门的空间利用率,并解决内护板外观缺陷和车门开启时操作复杂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包括车门,所述车门设置有以上所述的车门锁开闭机构,所述车门锁开闭机构设置在所述车门的外钣金和内护板之间,所述车辆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内护板朝向所述车辆的内侧凸出形成有拉手盒,所述内护板的接近所述拉手盒的位置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辆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车门的位置的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以在所述车门的开启角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车门锁落锁。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能够对所述电机锁定或解锁的第一控制模块。所述车辆与上述车门锁开闭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锁开闭结构安装在车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锁开闭结构的局部视图,其示出的为车门锁开锁状态时对应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锁开闭结构的局部视图,其示出的为车门锁落锁状态时对应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的内部的侧视图;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开关安装在车门上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外钣金,12-内护板,121-开关支架,13-拉手盒,21-电机,211-输出轴,212-卡接槽,213-导向槽,23-导向套管,24-第一卡接头,25-环形凹槽,26-第一支架,261-凹口,27-第二卡接头,28-第二支架,30-车门锁,40-控制开关,41-卡接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内”、“外”是针对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的车门锁开闭机构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电机21和被电机21驱动而能够开闭车门锁30的拉线22,电机21具有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211,拉线22连接在输出轴211和车门锁30之间。采用电机21驱动车门锁30,不必安装内扣手及其安装板,进而提高了车门的空间利用率且不会产生外观缺陷,车门上节省的空间可以设置扬声器等部件。此外,当驾乘人员开门时,由于不必拉动内扣手,只需要在控制电机21驱动车门锁30打开后把车门推开即可,所需要的操控力较小,操作简单。电机21可以选用为普通的直线步进电机,当电机21正转时,电机轴211拉动拉线22,拉线22拉动车门锁30以开锁,当电机22反转时,电机轴211推动拉线22,拉线22推动车门锁30以落锁。电机轴211的行程可以设计为稍大于车门锁30开锁与落锁时所需行程,例如,车门锁30开锁过程行程为0-14.6mm,电机轴211的行程可以为0-15mm。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拉线22为非柔性材质,以确保其能够拉动或推动车门锁30,拉线22例如可以为金属材质。进一步地,车门锁开闭机构还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套设在拉线22外侧的导向套管23,导向套管23和拉线22同向延伸。这样,由固定在车门上的导向套管23为拉线22提供移动空间,可以避免拉线22自由移动,一方面可以防止拉线22划伤车门上的其他零部件,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拉线22受损,导致车门锁开闭机构失效,从而杜绝安全隐患。如图2和图3所示,导向套管23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卡接头24,第一卡接头24与导向套管23之间形成环形凹槽25,车门锁开闭机构还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第一支架26,第一支架26塞入到环形凹槽25中以对导向套管23轴向限位,即,通过第一支架26可以对导向套管23的端部定位。具体地,车门上可以固定有第二支架28,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支架28可以焊接在车门的外钣金11上,第一支架26和电机21分别可以通过焊接等形式固定在第二支架28上,将除拉线22和导向套管23之外的部件集成在第二支架28所在的一个区域内,可以提高其他区域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26上可以开设有与环形凹槽25形状匹配的凹口261,参照图2和图3,环形凹槽25设置在凹口261处,可以提高导向套管23固定在第一支架26时的稳定性,导向套管23不会径向窜动。此外,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211上开设有卡接槽212,拉线2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卡接头27以形成为T形头结构,第二卡接头27卡止在卡接槽212中。即,卡接头27可拆卸地固定在输出轴211上,通过卡接槽212可以对拉线22的端部限位。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输出轴211上可以开设有导向槽213,导向槽213从卡接槽212延伸至输出轴211的端部以用于容纳拉线22。上述的卡接槽212和导向槽213的尺寸分别与第二卡接头27和拉线22的尺寸匹配,以避免电机轴211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门锁开闭机构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锁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电机(21)和被所述电机(21)驱动而能够开闭车门锁(30)的拉线(22),所述电机(21)具有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211),所述拉线(22)连接在所述输出轴(211)和所述车门锁(3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锁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电机(21)和被所述电机(21)驱动而能够开闭车门锁(30)的拉线(22),所述电机(21)具有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211),所述拉线(22)连接在所述输出轴(211)和所述车门锁(3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锁开闭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门上的套设在所述拉线(22)外侧的导向套管(23),所述导向套管(23)和所述拉线(22)同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锁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管(23)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卡接头(24),所述第一卡接头(24)与所述导向套管(23)之间形成环形凹槽(25),所述车门锁开闭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门上的第一支架(26),所述第一支架(26)塞入到所述环形凹槽(25)中以对所述导向套管(23)轴向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锁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6)上开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25)形状匹配的凹口(261),所述环形凹槽(25)设置在所述凹口(261)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11)上开设有卡接槽(212),所述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航马恩标陈杰胡晓龙杨洋武晓曼古静勾玉成张润朝王军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