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79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包括塑料薄膜体、卷筒、下覆膜和加强纤维丝,所述塑料薄膜体的内圈包裹有卷筒、且塑料薄膜体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对接边,另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对接边,所述塑料薄膜体的外层设置有下覆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了第一对接边和第二对接边,便于将两个塑料薄膜对接,对接够密封效果更好,设置了加强层和加强纤维丝,能够提高塑料薄膜的抗拉力性,而且还具有耐高温、隔热性高和热膨胀性较小的优点,设置了增性层,利用炭丝纤维层、粘胶纤维层、天丝纤维层和剑麻纤维层的自身性能,使塑料薄膜的性能更加稳定,使用效果更佳,不仅能够防止塑料薄膜上产生静电,而且耐腐蚀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薄膜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
技术介绍
塑料薄膜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塑料薄膜的表面张力取决于塑料薄膜表面自由能大小,而薄膜表面能又取决于薄膜材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塑料薄膜可用于食品包装、电器产品包装、日用品包装、服装包装等。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塑料薄膜不仅抗拉强度不高,还有待改进,而且塑料薄膜出厂时都是裁切好固定的尺寸,工作人员将两块塑料薄膜对接比较麻烦,而且对接后的密封度不高,进而达不到需求的效果,还有就是现有塑料薄膜上容易产生静电,使塑料薄膜吸附在一起,影响工作人员正常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包括塑料薄膜体、卷筒、第一对接边、第二对接边、粘胶剂、防尘膜、上覆膜、加强层、增性层、下覆膜和加强纤维丝,所述塑料薄膜体的内圈包裹有卷筒、且塑料薄膜体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对接边,另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对接边,所述塑料薄膜体的外层设置有下覆膜,且塑料薄膜体的内层设置有上覆膜,所述塑料薄膜体的中间层设左右增性层,所述增性层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增性层包括炭丝纤维层、粘胶纤维层、天丝纤维层和剑麻纤维层,且增性层的上层设置有炭丝纤维层,所述炭丝纤维层的下层设置有粘胶纤维层,所述粘胶纤维层的下层设置有天丝纤维层,所述天丝纤维层的下层设置有剑麻纤维层,所述加强层的内部交错设置有加强纤维丝。优选的,所述第二对接边包括粘胶剂和防尘膜,所述粘胶剂覆盖在防尘膜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加强层是一种硅酸铝纤维材质的构件。优选的,所述上覆膜和下覆膜均为聚氯乙烯薄膜材质的构件,且上覆膜和下覆膜的厚度为1mm-3mm。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边和第二对接边的宽度均为1cm-2cm,所述粘胶剂是一种树脂材质的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设置了第一对接边和第二对接边,便于将两个塑料薄膜对接,对接后密封性较好,设置了加强层和加强纤维丝,能够提高塑料薄膜的抗拉力性,在扯拉塑料薄膜时不易拉断,而且还具有耐高温、隔热性高和热膨胀性较小的优点,设置了增性层,利用炭丝纤维层、粘胶纤维层、天丝纤维层和剑麻纤维层的自身性能,使塑料薄膜的性能更加稳定,使用效果更佳,不仅能够防止塑料薄膜上产生静电,而且耐腐蚀更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增性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加强纤维丝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塑料薄膜体;2、卷筒;3、第一对接边;4、第二对接边;5、粘胶剂;6、防尘膜;7、上覆膜;8、加强层;9、增性层;10、下覆膜;11、炭丝纤维层;12、粘胶纤维层;13、天丝纤维层;14、剑麻纤维层;15、加强纤维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包括塑料薄膜体1、卷筒2、第一对接边3、第二对接边4、粘胶剂5、防尘膜6、上覆膜7、加强层8、增性层9、下覆膜10和加强纤维丝15,塑料薄膜体1的内圈包裹有卷筒2、且塑料薄膜体1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对接边3,另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对接边4,塑料薄膜体1的外层设置有下覆膜10,且塑料薄膜体1的内层设置有上覆膜7,塑料薄膜体1的中间层设左右增性层9,增性层9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加强层8,增性层9包括炭丝纤维层11、粘胶纤维层12、天丝纤维层13和剑麻纤维层14,且增性层9的上层设置有炭丝纤维层11,炭丝纤维层11的下层设置有粘胶纤维层12,粘胶纤维层12的下层设置有天丝纤维层13,天丝纤维层13的下层设置有剑麻纤维层14,加强层8的内部交错设置有加强纤维丝15。为了便于塑料薄膜的对接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对接边4包括粘胶剂5和防尘膜6,粘胶剂5覆盖在防尘膜6的外表面。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抗拉力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加强层8是一种硅酸铝纤维材质的构件。为了使塑料薄膜实用性能更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覆膜7和下覆膜10均为聚氯乙烯薄膜材质的构件,且上覆膜7和下覆膜10的厚度为1mm-3mm。为了使塑料薄膜对接时更加紧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对接边3和第二对接边4的宽度均为1cm-2cm,粘胶剂5是一种树脂材质的构件。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使用流程,塑料薄膜体1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对接边3,另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对接边4,便于将两个塑料薄膜对接,对接后密封性较好,塑料薄膜体1的外层设置有下覆膜10,且塑料薄膜体1的内层设置有上覆膜7,塑料薄膜体1的中间层设左右增性层9,增性层9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加强层8,加强层8是一种硅酸铝纤维材质的构件,加强层8的内部交错设置有加强纤维丝15,能够提高塑料薄膜的抗拉力性,在扯拉塑料薄膜时不易拉断,而且还具有耐高温、隔热性高和热膨胀性较小的优点,增性层9包括炭丝纤维层11、粘胶纤维层12、天丝纤维层13和剑麻纤维层14,利用炭丝纤维层11、粘胶纤维层12、天丝纤维层13和剑麻纤维层14的自身性能,使塑料薄膜的性能更加稳定,使用效果更佳,不仅能够防止塑料薄膜上产生静电,而且耐腐蚀更高。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包括塑料薄膜体(1)、卷筒(2)、第一对接边(3)、第二对接边(4)、粘胶剂(5)、防尘膜(6)、上覆膜(7)、加强层(8)、增性层(9)、下覆膜(10)和加强纤维丝(15),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体(1)的内圈包裹有卷筒(2)、且塑料薄膜体(1)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对接边(3),另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对接边(4),所述塑料薄膜体(1)的外层设置有下覆膜(10),且塑料薄膜体(1)的内层设置有上覆膜(7),所述塑料薄膜体(1)的中间层设左右增性层(9),所述增性层(9)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加强层(8),所述增性层(9)包括炭丝纤维层(11)、粘胶纤维层(12)、天丝纤维层(13)和剑麻纤维层(14),且增性层(9)的上层设置有炭丝纤维层(11),所述炭丝纤维层(11)的下层设置有粘胶纤维层(12),所述粘胶纤维层(12)的下层设置有天丝纤维层(13),所述天丝纤维层(13)的下层设置有剑麻纤维层(14),所述加强层(8)的内部交错设置有加强纤维丝(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对接的加强型塑料薄膜,包括塑料薄膜体(1)、卷筒(2)、第一对接边(3)、第二对接边(4)、粘胶剂(5)、防尘膜(6)、上覆膜(7)、加强层(8)、增性层(9)、下覆膜(10)和加强纤维丝(15),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体(1)的内圈包裹有卷筒(2)、且塑料薄膜体(1)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对接边(3),另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对接边(4),所述塑料薄膜体(1)的外层设置有下覆膜(10),且塑料薄膜体(1)的内层设置有上覆膜(7),所述塑料薄膜体(1)的中间层设左右增性层(9),所述增性层(9)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加强层(8),所述增性层(9)包括炭丝纤维层(11)、粘胶纤维层(12)、天丝纤维层(13)和剑麻纤维层(14),且增性层(9)的上层设置有炭丝纤维层(11),所述炭丝纤维层(11)的下层设置有粘胶纤维层(12),所述粘胶纤维层(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华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韶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