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6566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旨在利用模具来压制制造后表面具备凹部的金属元件时,使金属元件的板厚均匀化,并且降低压制负载。金属元件原材料(23’)的倾斜面对应部(30’)与模具(47、49)的倾斜面成形部(47b、47c)是彼此平行且无间隙地抵接。因此不仅能够将使金属元件(23)成形所需的压制负载抑制为最小限度而提高模具(47、49)的耐久性,而且由于在金属元件(23)的耳部(26)及主体部(24)这两者的后表面通过借助模具(47、49)的压制加工而形成有凹部(24a、26a),因此通过调整两凹部(24a、26a)的大小来改变模具(47、49)径向内外的压制负载的分配,能够防止模具的倾斜而减少金属元件(23)径向内外的板厚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element)的制造方法,是通过使用模具来对具有固定剖面的带板状金属元件原材料进行压制(press)加工及冲压(punching)加工,来制造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
技术介绍
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公知有如下所述者:在带(belt)式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中所使用的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中,利用包含主冲头(mainpunch)及冲头垫块(counterpunch)的模具,对粗成形为与金属元件的制品形状相近的形状的金属元件原材料进行压制而精加工成形,由此,既能确保模具的耐久性,又能提高金属元件的锁定边缘(lockingedge)附近的形状精度。而且,根据下述专利文献2,公知有如下所述者:在使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中所使用的金属元件的锁定边缘的位置,与金属元件的主体(body)部的前表面的径向外端位置即鞍座(saddle)面的前缘位置一致的金属元件中,通过在金属元件的颈(neck)部及耳(ear)部的后表面形成凹部,从而在后侧的金属元件相对于前侧的金属元件而朝径向外侧偏位时,使后侧的金属元件的主体部的倾斜面在宽度方向的全长上抵接于前侧的金属元件的主体部,降低对颈部连接于主体部的部分施加的弯曲负载,以抑制颈部的弯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32820号公报专利文献2:WO1014/196254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利用包含主冲头及冲头垫块的模具来对金属元件原材料进行压制而制造金属元件时,有时金属元件的板厚会变得不均匀而耳部的板厚变得大于主体部的径向外端的板厚。当多个金属元件利用绕挂于驱动带轮(drivepulley)及从动带轮(drivenpulley)的金属带的弦部而彼此密接地传递驱动力时,有可能会因所述板厚差造成金属带的弦部弯曲而导致驱动力的传递效率下降。本专利技术是有鉴于前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利用模具来压制制造后表面具备凹部的金属元件时,使金属元件的板厚均匀化,并且降低压制负载。[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根据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通过使用模具来对具有固定剖面的带板状的金属元件原材料进行压制加工及冲压加工,从而制造金属元件。所述金属元件包括:一对环槽(ringslot),供一对金属环嵌合;颈部,位于所述一对环槽间;耳部,与所述颈部的径向外侧相连;以及主体部,与所述颈部的径向内侧相连,且形成有支撑所述金属环的内周面的鞍座面。在所述主体部的前表面形成有:锁定边缘,重合于所述鞍座面的前缘且朝左右方向延伸;以及倾斜面,从所述锁定边缘朝径向内侧且后方延伸。所述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元件原材料的倾斜面对应部与所述模具的倾斜面成形部是彼此平行且无间隙地抵接,在所述金属元件的所述耳部及所述主体部这两者的后表面,通过借助所述模具的压制加工而形成有凹部。而且,根据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专利技术,提出如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了第1技术方案的架构以外,在通过所述模具而压制加工的所述金属元件原材料的颈部对应部的前表面或后表面,预先形成原材料凹部。另外,实施方式的第3凹部24a及第4凹部24b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主体部的凹部,实施方式的第2凹部26a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耳部的凹部,实施方式的冲头垫块47及主冲头49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实施方式的第1倾斜面成形部47b及第2倾斜面成形部47c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倾斜面成形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第1技术方案的架构,金属元件原材料的倾斜面对应部与模具的倾斜面成形部是彼此平行且无间隙地抵接,因此能够将使金属元件成形所需的压制负载抑制为最小限度,从而提高模具的耐久性,并且,在金属元件的耳部及主体部这两者的后表面,通过借助模具的压制加工而形成有凹部,因此通过调整两凹部的大小来改变模具径向内外的压制负载的分配,能够防止模具的倾斜而减少金属元件径向内外的板厚差。而且,根据第2技术方案的架构,在通过模具而压制加工的金属元件原材料的颈部对应部的前表面或后表面,预先形成原材料凹部。因此通过模具的凸部空冲金属元件原材料的原材料凹部,或者,通过使模具的凸部压制金属元件原材料而挤出的材料流入原材料凹部内,从而能够降低压制负载而提高模具的耐久性。并且通过压制负载的降低,能够相应地使模具产生力矩(moment)而控制金属元件径向内外的板厚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整体结构的图(第1实施方式)。图2A至图2C是金属带及金属元件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图3A至图3C是金属元件的单品图(第1实施方式)。图4是图3B的放大图(第1实施方式>。图5是金属元件原材料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图6A是冲压加工装置及金属元件原材料的剖面图(第1实施方式)。图6B是图6A的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第1实施方式>。图7A是对应于图6A的作用说明图(第1实施方式)。图7B是图7A的区域D局部放大图(第1实施方式>。图8是对应于图6A的作用说明图(第1实施方式)。图9A至图9D是金属元件的偏位时的作用说明图(第1实施方式)。图10是金属元件的压制加工时的作用说明图(第2实施方式)。图11A至图11C是对应于图3A至图3C的图(第3实施方式)。[符号的说明]11:驱动轴12:从动轴13:驱动带轮14:从动带轮15:金属带16、19:固定侧带轮半体17、20:可动侧带轮半体18、21:液室22:金属环23:金属元件23’:金属元件原材料24:主体部24’:主体部对应部24a:第3凹部(主体部的凹部)24b:第4凹部(主体部的凹部)25:颈部25’:颈部对应部25a:第1凹部26:耳部26’:耳部对应部26a:第2凹部(耳部的凹部)26b:平坦部27:环槽28:鞍座面29:锁定边缘29’:锁定边缘对应部30:倾斜面30a:第1倾斜面30b:第2倾斜面30’:倾斜面对应部30a’:第1倾斜面对应部30b’:第2倾斜面对应部31:带轮抵接面32:鼻部33:孔部34:原材料凹部41:冲压加工装置42:框体43:下侧模43a、45a:凹部44:模驱动气缸45:上侧模46:冲头垫块驱动气缸47:冲头垫块(模具)47a:鼻部成形部47b:第1倾斜面成形部(倾斜面成形部)47c:第2倾斜面成形部(倾斜面成形部)48:主冲头驱动气缸49:主冲头(模具)49a:孔部成形部49b:第1凹部成形部49c:第2凹部成形部49d:第3凹部成形部A、B:箭头T:带式无级变速器t1:最大板厚t2、t3:板厚θ1:第1倾斜角θ2:第2倾斜角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图9A至图9D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图1表示搭载于汽车的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概略结构。带式无级变速器T具备连接于发动机(engine)的驱动轴(driveshaft)11、以及连接于驱动轮的从动轴(drivenshaft)12。在设于驱动轴11的驱动带轮13与设于从动轴12的从动带轮14上绕挂有无接头状的金属带15。驱动带轮13具备固定设置于驱动轴11的固定侧带轮半体16、及相对于该固定侧带轮半体16可接触/分离的可动侧带轮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模具(47、49)来对具有固定剖面的带板状的金属元件原材料(23’)进行压制加工及冲压加工,从而制造金属元件(23),所述金属元件(23)包括:一对环槽(27),供一对金属环(22)嵌合;颈部(25),位于所述一对环槽(27)间;耳部(26),与所述颈部(25)的径向外侧相连;以及主体部(24),与所述颈部(25)的径向内侧相连,且形成有支撑所述金属环(22)的内周面的鞍座面(28),在所述主体部(24)的前表面形成有:锁定边缘(29),重合于所述鞍座面(28)的前缘且朝左右方向延伸;以及倾斜面(30),从所述锁定边缘(29)朝径向内侧且后方延伸,所述金属元件原材料(23’)的倾斜面对应部(30’)与所述模具(47、49)的倾斜面成形部(47b、47c)是彼此平行且无间隙地抵接,在所述金属元件(23)的所述耳部(26)及所述主体部(24)这两者的后表面,通过借助所述模具(47、49)的压制加工而形成有凹部(24a、24b、26a)。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21 JP 2016-2257121.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模具(47、49)来对具有固定剖面的带板状的金属元件原材料(23’)进行压制加工及冲压加工,从而制造金属元件(23),所述金属元件(23)包括:一对环槽(27),供一对金属环(22)嵌合;颈部(25),位于所述一对环槽(27)间;耳部(26),与所述颈部(25)的径向外侧相连;以及主体部(24),与所述颈部(25)的径向内侧相连,且形成有支撑所述金属环(22)的内周面的鞍座面(28),在所述主体部(24)的前表面形成有:锁定边缘(29),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隅田聡一朗矢崎彻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