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29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包括底座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底座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卡档,所述活动板的底面和底座的顶面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活动板底面铰接,支撑板另一端支撑固定在所述卡档上,所述底座可滑动地设置于驾驶室内,所述底座上镂空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设有用于限位的蝶形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驾驶员的腿部长短以及个人习惯,通过松紧蝶形螺母实现底座的前后距离的调整,通过支撑板在不同的卡档位置上实现活动板的倾斜角度的调整,从而满足不同驾驶员的搁脚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
本技术涉及客车搁脚板
,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
技术介绍
车辆的搁脚板通常位于驾驶员的驾驶室内,为驾驶员的左脚提供支撑作用。现有技术中,搁脚板机构的实现方式通常包括两种,一种是在地毯制造过程中嵌入硬块,另一种是在地毯上增加塑料板。这两种形式的搁脚板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活动,因此不仅会导致驾驶员的左脚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时间长影响驾驶员的舒适性,而且不同的驾驶员因体型及习惯的问题,对搁脚板前后距离以及角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市场需求一种能够适应不同驾驶员以及在驾驶过程中调节脚部姿态的搁脚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为CN20525610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踏板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通过第一铰链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面和所述支撑板顶面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面设置有多道卡档,所述支撑架的顶部通过第二铰链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面铰接,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支撑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卡档上。该技术虽然能够通过调整支撑架与支撑板上的卡档的配合位置,实现活动板的角度的调节,但是该踏板装置不能实现活动板的前后距离的调整,这样就无法满足不同驾驶员的腿部长短所导致的对活动板前后距离的调整需求。此外,该踏板装置采用的是支撑架来支撑活动板,然而支撑架这种框架结构在支撑力度与结构稳定性上有明显的不足,如紧急刹车时,驾驶员因惯性大力踩踏,支撑架容易发生变形或者弹性形变弹出卡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以解决现有搁脚板结构牢固及稳定性差,无法调整前后距离与倾斜角度等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包括底座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底座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卡档,所述活动板的底面和底座的顶面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活动板底面铰接,支撑板另一端支撑固定在所述卡档上,所述底座可滑动地设置于驾驶室内,所述底座上镂空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设有用于限位的蝶形螺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条。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前后可调节距离为30mm。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与底座形成的可调节角度为15~51°。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可根据驾驶员的腿部长短以及个人习惯,通过松紧蝶形螺母实现底座的前后距离的调整,通过支撑板在不同的卡档位置上实现活动板的倾斜角度的调整,从而满足不同驾驶员的搁脚需求,与现有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简单、实用方便调节、可适用于不同身材的驾驶员等优点。2、本技术支撑板采用板块结构,且支撑板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以加强支撑板的支撑强度,可有效防止用力踩踏活动板时所导致的变形和弹性形变,防止支撑板因意外弹出或脱离卡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包括底座1和活动板2。底座1可滑动地设置于驾驶室内,底座1上镂空有滑动槽11,滑动槽11上设有用于限位的蝶形螺母12,蝶形螺母12贯穿滑动槽11与驾驶室地板固定连接。参照图1和图2,活动板2一端与底座1铰接,底座1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卡档13。活动板2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条21,防滑凸条21可以起到防滑以及提高脚部舒适性的作用。活动板2底面和底座1的顶面之间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一端与活动板2底面铰接,支撑板3另一端支撑固定在卡档13上。支撑板3采用板块结构,且支撑板3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31,以加强支撑板3的支撑强度,可有效防止用力踩踏活动板2时导致支撑板3的变形和弹性形变,防止支撑板3因意外弹出或脱离卡档13。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使用时,可根据驾驶员的腿部长短以及个人习惯,通过松紧蝶形螺母12实现底座1的前后距离的调整,本实施例中,该调整距离优选为30mm。此外,活动板2通过支撑板3在不同的卡档13位置实现活动板2的倾斜角度的调整,本实施例中,活动板2和底座1形成的可调节角度为15~51°。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包括底座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底座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卡档,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底面和底座的顶面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活动板底面铰接,支撑板另一端支撑固定在所述卡档上,所述底座可滑动地设置于驾驶室内,所述底座上镂空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设有用于限位的蝶形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车搁脚板,包括底座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底座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卡档,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底面和底座的顶面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活动板底面铰接,支撑板另一端支撑固定在所述卡档上,所述底座可滑动地设置于驾驶室内,所述底座上镂空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设有用于限位的蝶形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前后距离与角度的新型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南马晓宇林飞跃林露勇林才展陈龙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